【摘要】目的 分析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對其炎癥指標和視力的影響,為提升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淮安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常規(guī)切口超聲乳化治療(2.8 mm)]和研究組[45例,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1.8 mm)],兩組患者術后均持續(xù)隨訪2周。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d的炎癥指標,術前及術后7 d的角膜厚度、淚膜破裂時間、視力指標,以及隨訪期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與術前比,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7 d兩組患者角膜厚度均變厚,但研究組的變厚幅度小于對照組;淚膜破裂時間均縮短,但研究組的縮短幅度小于對照組;與術前比,術后7 d兩組患者角膜散光均升高,但研究組的上升幅度小于對照組;最佳矯正視力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隨訪期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更低(均P<0.05)。結論 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可以減輕機體內炎癥反應,減少對角膜的損傷和散光程度,有利于維持淚膜的穩(wěn)定和術后視力的恢復,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微切口超聲乳化 ; 白內障 ; 炎癥 ; 視力
【中圖分類號】R77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3.0013.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3.005
白內障是由遺傳、局部營養(yǎng)障礙、內分泌等原因引起的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發(fā)生混濁的疾病,光線被混濁晶狀體阻擾無法投射在視網膜上,導致視物模糊,是臨床常見的致盲性眼病。手術為老年性白內障的主流治療策略,超聲乳化手術具有較好的白內障治療效果,利于恢復或者改善患者視力,有效降低致盲風險,但實施超聲乳化治療時,切口大小的差異,可影響患者的短期、長期治療效果及治療安全性,老年性白內障手術風險高,機體自愈能力較差,這使得臨床在為其選擇治療方案時,不僅要考慮療效,還要兼顧康復效率及安全性[1]。傳統(tǒng)常規(guī)切口超聲乳化技術通過超聲波的能量將混濁的晶狀體乳化成小塊并吸出,從而去除影響視力的障礙,使光線能夠正常穿過晶狀體到達視網膜,達到提高視力的目的,這一技術廣泛應用于白內障的治療中,但在手術安全性方面仍存在一些難以忽視的問題,如切口較大、恢復時間較慢,且易對眼內鄰近組織造成損傷,引發(fā)術后并發(fā)癥[2]。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為近年白內障研究熱點,微切口超聲乳化技術具有微創(chuàng)、高效、安全、恢復快等特點,能夠有效促進白內障患者早日康復[3]。鑒于此,本研究選取90例老年白內障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淮安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老年白內障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研究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齡64~70歲,平均(66.68±1.21)歲;病程4~7年,平均(5.14±1.13)年。研究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齡63~70歲,平均(66.50±1.14)歲;病程3~7年,平均(5.17±1.2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眼科學(第6版)》[4]中關于白內障的診斷標準;⑵符合超聲乳化手術指征;⑶Emery-Little白內障晶狀體核硬度分級[5]為Ⅱ~Ⅲ級;⑷單眼治療。排除標準:⑴合并精神認知障礙;⑵合并其他眼部疾??;⑶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有禁忌證;⑷肝、腎功能衰竭;⑸嚴重內分泌疾??;⑹凝血功能障礙。本研究經淮安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3 d完成常規(guī)預處理,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四川禾億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500,規(guī)格:5 mL∶24.4 mg(按C18H20FN3O4計)]或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SENJU PHARMACEUTICAL CO. LTD.,注冊證號HJ20130682,規(guī)格:5 mg∶5 mL)治療,每只眼睛1滴/次,4次/d。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切口超聲乳化治療,取平臥體位,術前處理措施:以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546,規(guī)格:5 mL∶托吡卡胺25 mg,鹽酸去氧腎上腺素25 mg)對瞳孔進行散大處理,然后滴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58,規(guī)格:0.5 mL∶2.0 mg(0.4%)]完成局部麻醉;術中處理措施:切開角膜,長度為2.8 mm,注入黏彈劑,以環(huán)形手法撕囊并完成水分層,置入白內障超聲乳化儀(天津邁達醫(y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MD-480A),吸除晶狀體核及殘余皮質,拋光處理后囊膜,植入折疊式人工晶狀體(河南宇宙人工晶狀體研制有限公司,型號:PCF60/A),調整晶體位置;術后處理措施:術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Novartis pharma NV,注冊證號H20150119,規(guī)格:5 mL∶妥布霉素15 mg和地塞米松5 mg)或者普拉洛芬滴眼液,首周1滴/次,4次/d,后續(xù)每1周減少1次,持續(xù)4周。研究組患者采用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患者體位、術前處理措施與對照組相同,術中處理措施:做同軸角膜切口,長度為1.8 mm,注入黏彈劑后,吸除晶狀體核及殘余皮質,植入雙面非球面折疊式人工晶狀體,調整晶體位置,后續(xù)處理步驟與對照組相同。兩組患者術后均持續(xù)隨訪2周。
1.3 觀察指標 ⑴炎癥指標。術前及術后3 d分別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轉速3 000 r/min,半徑15 cm,離心15 min后,取上層血清進行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6(IL-6)。⑵角膜厚度和淚膜破裂時間[6]。術前及術后7 d采用角膜內皮顯微鏡(甲南醫(yī)療器械株式會社,型號:NSPC)測定角膜厚度,以熒光素鈉眼科檢測試紙(歐普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1條/袋)測定淚膜破裂時間,取
2次測量的平均值。⑶視力指標。術前及術后7 d采用角膜地形圖儀(蘇州康捷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型號:KJ30)測定角膜散光度;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評估最佳矯正視力。⑷并發(fā)癥。觀察隨訪期間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包括眼部干澀、前房出血及角膜水腫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等于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經S-W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組的上升幅度均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角膜厚度和淚膜破裂時間 與術前比,術后7 d兩組患者角膜厚度均變厚,但研究組的變厚幅度小于對照組;淚膜破裂時間均縮短,但研究組的縮短幅度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視力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7 d兩組患者角膜散光均升高,但研究組的上升幅度小于對照組;最佳矯正視力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研究組患者隨訪期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淚液具有保持眼部濕潤度,緩解眼表癥狀,提高視覺質量等應用價值,白內障患者常伴干眼癥狀,主要與淚膜穩(wěn)定失衡有關,且白內障可直接影響患者的視力,降低生活質量,病情持續(xù)惡化可增加失明風險。傳統(tǒng)常規(guī)切口超聲乳化手術會因切口密閉不良導致眼內液體迅速流出造成前房塌陷,易損傷角膜內皮細胞,進而引發(fā)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的療效及康復[7]。在傳統(tǒng)常規(guī)切口超聲乳化的基礎上,從角膜切口入手,為患者提供微切口手術治療,其可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減少眼部正常組織損傷、出血反應,從而減少對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刺激,降低TNF-α、IL-6水平,且較小的切口通常具有更好的密閉性,可以減少術后感染、血腫等并發(fā)癥風險,從而加速患者切口愈合,降低炎癥反應,并縮短炎癥反應持續(xù)時間[8]。
手術創(chuàng)傷容易引起眼表炎癥,TNF-α、IL-6均為臨床常見炎癥因子,由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細胞產生,且超聲乳化手術中切口和超聲能量均可導致眼部表現(xiàn)形態(tài)改變,在清除渾濁晶狀體的同時也可破壞透明角膜切口處的微絨毛,角膜切口發(fā)生斷裂會影響眼表淚液功能,減少淚液分泌量,造成淚膜過早破裂,使得淚膜破裂時間縮短,直接影響淚膜穩(wěn)定性[9]。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d研究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術后7 d研究組患者的角膜厚度薄于對照組,淚膜破裂時間長于對照組,這提示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患者可以減輕機體內炎癥反應,減少對角膜的損傷,有利于維持淚膜的穩(wěn)定。白內障患者在代償性氧化應激反應,T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影響下,可引發(fā)干眼癥狀,影響視覺功能,手術創(chuàng)傷、急性反應也會導致淚液過度蒸發(fā),破壞淚膜的穩(wěn)定狀態(tài),不利于預后視力康復,且術后角膜散光與手術切口大小、位置、形狀等有關[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7 d的散光程度、隨訪期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術后7 d的最佳矯正視力高于對照組,這提示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患者可以減少散光程度,有利于患者術后視力的恢復,且安全性良好。其原因分析為,常規(guī)切口超聲乳化手術角膜切口較大,會造成角膜上皮功能損傷,相比之下,微切口超聲乳化不會過度損傷角膜上皮功能和淚膜功能,可以減輕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且具有角膜屏障保護作用,對淚膜穩(wěn)定性的影響程度較低,微切口超聲乳化切口小可以防止超聲乳化及皮質抽吸過程中灌注液外流,維持前房穩(wěn)定,有利于降低術源性散光度數(shù),促進術后視力恢復,減少對眼部組織及功能造成的損傷,因此有利于降低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安全性良好[11-12]。
綜上,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患者可以減輕機體內炎癥反應,減少對角膜的損傷和散光程度,有利于維持淚膜的穩(wěn)定和術后視力的恢復,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張娟, 余夢琦, 金萍萍. 術前情緒釋放技術干預法在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24, 21(9): 170-173.
白雪, 蔣玉惠, 張俊霞, 等. 同軸常規(guī)切口與微切口超聲乳化術對白內障患者視力、角膜散光以及淚液炎性因子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20, 20(23): 4585-4588, 4596.
朱嘉麗, 付金京, 劉釗. 糖尿病合并白內障患者行微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后視功能恢復情況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 2023, 22(11): 1186-1190.
葛堅. 眼科學[M]. 6版.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 118.
籍雪穎, 孫宏亮, 李傳武. 飛秒激光輔助的白內障手術與常規(guī)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治療軟核白內障的臨床療效比較[J]. 安徽醫(yī)藥, 2020, 24(6): 1180-1183.
吳雪梅, 吳沂旎, 韓治華, 等. 杞菊地黃湯加味方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術后干眼癥淚膜穩(wěn)定性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0, 29(36): 4060-4063.
袁超峰, 陳菲, 高文娜, 等. 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在晶狀體超聲乳化術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 眼科新進展, 2024, 44(8): 619-622.
孫文娟, 李永蓉. 顳上象限角膜緣遂道微切口超聲乳化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青光眼小梁切除術后白內障病人的短期隨訪研究[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20, 45(4): 478-481.
羅康, 張吉, 孔霓雯. 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對老年性白內障患者遠期恢復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1, 41(4): 822-824.
劉衛(wèi)華, 王軍. 同軸微切口與傳統(tǒng)小切口超聲乳化術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fā)癥對比分析[J]. 眼科新進展, 2019, 39(9): 874-876.
李翔, 毛肖麗. 同軸1.8 mm微切口超聲乳化治療合并糖尿病的白內障[J]. 國際眼科雜志, 2020, 20(1): 111-114.
張福香, 辛曉蓉. 傳統(tǒng)小切口手術與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手術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術后角膜知覺及視力的影響對比[J]. 廣西醫(yī)學, 2019, 41(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