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貓和家貓的祖先野貓同屬食肉目貓科貓屬,它們體長68~84厘米,體重不超過9千克,是我國獨有的貓科動物,只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肅境內(nèi),因土黃或灰褐色的皮毛和沙漠顏色相近而得名。它們的棲息地主要為海拔2500~5000米的草原、高山草甸、高山灌叢、針葉林邊緣等植被較多且環(huán)境濕潤的地方,并不是真正的荒涼之地。
荒漠貓和野貓既相像又不同?;哪埖拿巧滁S色的,不像野貓色調(diào)那么深。另外,荒漠貓臉上雖然也有幾道條紋,但比較暗淡,不像野貓那么明顯。
荒漠貓的耳朵是尖的,耳尖有一簇黑毛,這點與非洲野貓相似?;哪埖奈舶秃艽?,尾毛長而蓬松。亞洲野貓和非洲野貓的尾毛都比較短,顯得尾巴很細。對生活在高山上的荒漠貓來說,大尾巴就像一床保暖被,當(dāng)它們蜷縮成一團的時候,尾巴能蓋在身上取暖。
和體形接近的野貓一樣,荒漠貓也以各種鼠類為主食,有時也會抓鼠兔和小鳥充饑。對于地面上的獵物,荒漠貓會采用貓科動物都會的伏擊手段來對付。至于像鼴鼠這樣在地洞里蝸居的,荒漠貓同樣有辦法搞定,憑借極其敏銳的聽覺,它們可以探聽到地下5厘米之內(nèi)的輕微響動,隨后將獵物挖出來吃掉。
荒漠貓每年4~5月生育小貓,一胎產(chǎn)小貓2~4只。幼崽會跟隨母親生活七八個月,在當(dāng)年年底或第二年年初開始獨立闖蕩。
根據(jù)估算,野生荒漠貓的數(shù)量在1100~23540只之間,雖然數(shù)量上限看起來不少,但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緣由除了偷獵和意外事故,投毒也是重要因素。為消滅鼠患,人們會投放大量鼠藥,這種行為對于繁殖能力超強的鼠類并不會產(chǎn)生太大影響,對荒漠貓卻是沉重打擊,很多個體因誤食毒物而亡。
荒漠貓與人打交道不多,而且益處大于害處,總的來說是一種益獸。每年秋天,青海農(nóng)村地區(qū)的村民會將麥子放在地里,讓其自然干燥兩個多月。這期間各種鼠類會來偷吃,荒漠貓也會不請自來,主動為村民除去鼠害,保護糧食。
為拯救這種我國特有小貓,我國已于2021年將荒漠貓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希望這種本土小貓能擁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