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精神宣講團專家,曾任《人民日報》常駐加拿大、聯(lián)合國首席記者的鄒德浩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中國航天科普大使劉勇。兩位科學家結合自身科研、工作經(jīng)歷,為贛州市章貢區(qū)、經(jīng)開區(qū),信豐縣和龍南市的15所中小學校的近萬名學生帶來了一場場內容豐富、互動精彩的科普講座。
鄒德浩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結合自己在聯(lián)合國從事記者工作的經(jīng)歷,圍繞“世界和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我們有敢于斗爭的革命精神”“中國科學家是一個偉大的群體”“新質生產(chǎn)力正在改變世界和中國未來”等方面,用樸實生動的語言、翔實的數(shù)據(jù)、豐富的歷史資料,以敏銳、獨到的視角詳細解讀了影響世界的重大事件和具有歷史意義的社會變遷景象,講述了錢學森、鄧稼先、楊承宗、高伯龍、沈忠芳、魏乃文等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艱苦創(chuàng)業(yè)、勇攀科學高峰的故事,詮釋了什么是中國速度、中國高度、中國跨度、中國精度和中國深度,展現(xiàn)了新時代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偉大實踐、偉大成就。
同學們聽得認真,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也勇敢發(fā)問:“什么是光伏技術?”“您最愛讀什么書?”……對于這些問題,鄒德浩都一一作了回答。講座結尾,鄒德浩鼓勵同學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錘煉本領,好學、善學、樂學,“有一個把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融為一體的偉大理想和崇高目標,有一種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有走好人生每一步、做好每一件事、過好每一天的決心和毅力”。
劉勇先后以“從地球出發(fā)”“中國的航天”“下一站,火星”“科學與科幻——從流浪地球說起”等為主題,以幽默通俗的講解、趣味十足的互動,為同學們講解太陽系、中國航天、火星探測、未來科技等知識。其中,在“從地球出發(fā)”講座中,劉勇一開始便拋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從地球出發(fā),去太空旅行,大家最想去哪里?”這個問題引發(fā)了同學們的熱烈討論。講座中,他采用現(xiàn)場演繹的形式,讓同學們扮演行星,展示太陽系各大行星的運行狀態(tài),讓大家深入了解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知識和特點。劉勇不僅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每個行星的基本情況,還結合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實例,讓復雜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積極踴躍,爭先恐后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什么銀河系里有黑洞?”“黑洞里面有什么?”“火星上有生命嗎?”“有沒有外星人?”劉勇對這些問題一一作了回答。劉勇的“星辰大海等著你”系列精彩講座讓同學們進一步增加了對太空的了解,充分調動了同學們探索宇宙奧秘的積極性,也讓他們感受到了航天科學的魅力,激發(fā)了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積極進取的熱情,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一顆航天夢的種子。講座結尾,劉勇鼓勵同學們求真務實、積極探索,勇于投身航天事業(yè),將這些疑問轉化為探索太空的動力。
夢想高遠,探索不止。講座結束后,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圍在科學家身邊簽名、合影。兩位科學家的講座在同學們之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不僅普及了科學知識,更弘揚了科學精神,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增強了同學們的科學興趣、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他們心中種下了科學的種子,引領大家編織科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