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超越”充其量是一個中性詞,雖然也可以理解為偏貶一些的詞,如那句經典語錄:人之所以平凡,在于無法超越自己。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褒義詞,言外之意就是領袖、標桿、天花板,解讀此意也有一句經典廣告詞: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所以從第一人稱視角來看,無法超越,就是作為我們基層一線體育老師不應該被學生超越,也不應該被其他學科超越,而超越的是自己。這就是我們體育教師、體育教學的不平凡和偉大之處所在。
說到這里,我們的體育教學,至少是我們的《體育教學》雜志,就一直無法超越。遺憾的是,現實中卻遠非如此:我們的體育課、我們的體育教師卻經常被超越。每個受過系統基礎教育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歷:至少到你中學畢業(yè)之際,我們所學的主要科目如數理化或文史哲,作為學生似乎難以超越老師。即便偶爾為之、算上杠精,恐怕也鳳毛麟角。而如果環(huán)顧身邊,估計誰的籃球打得比老師好,又誰的百米跑得比體育老師快,恐怕不在少數??梢哉f,體育課堂、體育老師經常被超越。
不論褒與貶,在樹立三觀的基礎教育階段,這樣的超越未必是好事,起碼說明我們已經教不了我們的學生了。體育教師經常被學生或者被其他學科超越,這里面固然有著生理層次的新陳代謝緣由,除此,為什么總會出現其他學科的老師難以被超越,而我們體育教師卻多有被超越的現象,想必是不是有這么幾個因素作祟:首先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問題;一些傳統學科的系統性都存在一個線性上升的邏輯體系。比如數學,從加減乘除到方程式再到線性代數微積分等,估計一個數學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的教師學以貫之了,拿出其中的半瓶水來教授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應該不是問題。更感覺甚焉的是,從初一到初三,或者再從高一到高三,老師還是那個老師,學生卻能從一知半解到迎接高考了。而在體育課上,怎么總感覺初中一二年級學過的三步上籃,到了高中還在教和學?這就是體育課程的系統性問題沒有解決。
再就是體育教師本身的專業(yè)性問題。早年間,且不說我們的體育課誰都能教,用現在的話來講,我們體育學科邊界不清。我們所謂的專業(yè)體育教師也是多見其一專而不多能,能教武術而不能踢足球,教完初中對付不了高中。小初高教材體系的專業(yè)性之外,更多的恐怕還是體育學科的科學性問題。多年以前考察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建設時提及,什么時候我們的體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培養(yǎng)目標不僅是體育教師而且能夠勝任全科教師甚至校長時,學校體育、體育教育問題算是解決了。
話又說到,《體育教學》就是做到了無法超越。不僅僅是唯一,唯一面向基礎教育的學校體育專業(yè)期刊,更在于它的系統性和專業(yè)性。從技能到體能,從理論到實踐,始終呼喚著基礎體育教學的名字。什么時候,我們的體育課、我們的體育教師也能夠驕傲地說到:我們做到了無法超越!相信如當下:已入深冬,春天還會遠嗎?
時逢年關,總是說些否定語氣的無法超越難免讓人泄氣。但也正是這種漫道如鐵的自量力,方能邁步從頭再越。無法超越就一定能夠超越自己,超越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