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支架和心理旋轉能提升小學生的計算思維》
《教育技術研究雜志》(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24 年9 月24 日
華中師范大學的一項研究以60 名小學5 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將論證支架引入小學STEM活動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在STEM 活動中引入論證支架對學生的整體計算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問題解決有顯著的積極影響,并顯著降低了學生的認知負荷;心理旋轉對學生的整體計算思維及其5 個子維度均有顯著影響。此外,論證支架和心理旋轉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表明論證支架、心理旋轉和問題解決能力之間存在著積極關聯。
《創(chuàng)客教育和計算機教育可為科學教育提供借鑒》
《科學教育研究》(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2024 年9 月5 日
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綜述研究發(fā)現,創(chuàng)客教育增強了小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自我效能感體驗,并為小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客和STEM身份提供了機會,但將創(chuàng)客教育融入小學課堂在學校層面仍存在許多問題;計算機教育更加突出計算思維并有效支持了學生的跨學科學習,能夠有效搭建學習腳手架以激發(fā)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但在為學生提供連續(xù)的、情境化的計算機教育方面仍存在挑戰(zhàn),當前主流的計算機教育將計算思維作為唯一的學習目標是存在問題的。
《以往STEM 教育中更多采用基于設計的學習》
《國際STEM 教育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2024 年9 月5 日
中國臺灣師范大學的一項研究以2012—2021 年間的229 篇K-12 STEM 教育實證研究論文為對象,探討了K-12 STEM 教育中的教學設計類型。研究發(fā)現,STEM教學類型可分為基于設計的學習、基于探究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和基于問題的學習4 種類型,STEM 教育主要強調參與度、職業(yè)選擇及STEM 素養(yǎng);基于設計的學習比基于探究、基于項目或基于問題的學習更多地被采用,這與STEM 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STEM 素養(yǎng)有關。
非正式科學學習對學生STEM興趣和態(tài)度有積極影響
《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24 年9 月17 日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一項元分析探討了非正式科學教育對學生STEM 興趣和態(tài)度的影響。該研究基于1992—2022 年美國K-12 非正式科學教育環(huán)境中的19 篇論文,涉及6 160 名研究對象,考察了非正式科學學習經歷對學生STEM 態(tài)度和興趣的總體影響,以及各種調節(jié)因素如何影響學生的STEM態(tài)度和興趣。研究發(fā)現,非正式科學學習經歷對學生的STEM 態(tài)度和興趣有顯著積極影響;年級是影響學生STEM 態(tài)度和興趣的重要調節(jié)因素,在小學期間進行非正式科學學習對保持STEM興趣有長期好處。
《CT-STEM 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認知和非認知技能》
《國際STEM 教育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M Education)
2024 年9 月9 日
中國澳門大學的一項綜述考察了將計算思維整合到STEM 教育中的積極作用。研究結果確定了整合的36 項益處,并發(fā)現其存在中等的總體遷移效應,在近遷移和遠遷移方面都觀察到了中等影響;與非認知益處相比,無論是近遷移還是遠遷移,均對認知益處影響更大;教育水平、樣本量、教學策略和干預持續(xù)時間對整體和近遷移效應起到了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教育水平和樣本量是遠遷移效應的顯著調節(jié)因子。研究者認為,該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路線圖,可更有效地將計算思維整合到所有年級的STEM 教育中。
(楊元魁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