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葉連平來到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卜陳學校,當時,卜陳學校的一個畢業(yè)班連續(xù)個把月沒人教課,他被推薦去那里做班主任。初來乍到,村民們待他如同家人,孩子們淳樸可愛,葉連平心想,這里的孩子需要我。
面對已經落下的語文課,葉連平抓緊給學生們補課。一天晚上,下起大雨,土路泥濘難行,他滿心都是“孩子們在等他,他要去!”快到村口時,葉連平腳下一滑,整個人摔在泥水中,顧不上收拾,爬起來繼續(xù)走,到了就匆匆開始補課。功夫不負有心人,那年中考,他帶的班考出了好成績。
1988年,葉連平理應退休,可他舍不得學生,學生也舍不得他,于是又干了3年。1991年,當他真正要退休時,雖然做好了思想準備,但還是禁不住淚流滿面。葉連平舍不得三尺講臺,舍不得離開孩子們。24年來,葉連平輔導過的學生有2000多名,一半以上都考上了大學。他每年還自費帶孩子們到周邊城市的科技館、博物館參觀,拓寬視野。
如今,葉連平已經96歲了,他仍然愿意站在三尺講臺上,給孩子們上課。葉連平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諾言:用一生守護鄉(xiāng)村孩子的未來。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9月10日)
素材解讀
1.樂教愛生。自1978年執(zhí)教到1991年退休,再到鮐背之年仍堅守講臺,葉連平為鄉(xiāng)村兒童點亮了知識之光。他的堅守,詮釋著何為人生意義。
2.仁愛奉獻。面對孩子們一雙雙求知的眼睛,葉連平下定決心留在鄉(xiāng)村。面對日常生活的不便,甚至是惡劣的天氣,他仍堅持上課,支撐他的是心中不滅的奉獻之火,展現出的是他“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
適用話題
螢火微光 一生守護 躬耕教壇 仁愛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