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對學生散文鑒賞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高考以來,對散文的考查出現(xiàn)文類多樣化傾向,考查難度加大。教師可嘗試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結合今年高考題、往年優(yōu)秀??碱}和新教材課文,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散文的藝術魅力,落實新課標對學生散文鑒賞能力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鑒賞;文本細讀;語境;細節(jié);行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43-0045-03
【作者簡介】高燕,江蘇省徐州中學(江蘇徐州,221000)教師,高級教師。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毙赂呖家詠恚⑽目疾槌霈F(xiàn)類型多樣化傾向。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廢名的《放猖》是敘事散文,2022年全國乙卷蕭紅的《“九一八”致弟弟書》是書信體散文,2023年全國甲卷巴金的《機械的詩——旅途隨筆之一》是隨筆體散文,2024年新課標Ⅰ卷徐則臣的《放牛記》是回憶性散文。其中,2021年采用了雙材料結構,將小說和散文結合考查。散文類型多樣化形式和雙材料結構,符合新課標對學生散文鑒賞能力的更高要求,對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起到引導作用。
郁達夫在《現(xiàn)代散文序跋選》中概括了散文的特點——“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耙涣I场迸c“世界”,“半瓣花”與“人情”,是小與大、實與虛的關系,道出了散文以小見大、由實入虛的藝術特點和追求精神境界的藝術本質(zhì)。
備考散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走進散文“由實入虛”“以小見大”“形散神聚”的藝術境界,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一、緣語境之流,明“虛實”之源
文學作品中的語境,指文本中某一話語結構表達某種特定意義時所依賴的上下文,是理解語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劉白羽《啟明星》一文中的“啟明星”,是指暗藍色高空中閃耀著的一顆又白又亮的星。文中有兩處文字虛化了“啟明星”,第一處蘊含在具體語境之中?!拔覐倪@顆星想起一個人”“這又白又亮的星不就是那雙眼睛嗎?”作者運用比喻,將突擊隊員的眼睛和突擊隊員暗喻為“啟明星”。細讀語境,突擊隊員接受極其嚴峻的突擊任務時“有兩只黑白分明、明亮而又快活的眼睛”,當步兵準備發(fā)動沖鋒時“他是沖鋒在最前面的一個”,用“啟明星”來比喻突擊隊員對沖鋒陷陣充滿渴望的眼睛;當整個戰(zhàn)場像“茫茫一片漆黑的大海”,突擊隊員是“蠶豆粒那么小一?;鸸狻薄熬拖裾l從黑暗中舉起一盞指路的明燈”,用“啟明星”來比喻在戰(zhàn)場上給部隊帶來希望、光明和溫暖的突擊隊員。
第二處蘊含在整體語境之下。文章開頭說作者醒來,看到“天將破曉,東面一片紅霧迷蒙”,結尾寫道“今天黎明這樣寧靜”“從清新的空氣中聞到由于露水澆濕而特別濃郁的樹脂香”,框架部分抒寫了和平年代的美好與幸福。中間主體部分由“一片紅霧”聯(lián)想到解放戰(zhàn)爭年代“夜色深沉,天將破曉”時分一場“煙火彌漫,槍聲鼎沸”的大戰(zhàn),當作者深深思索時,“天就完全放明了”?!皢⒚餍恰庇纱藢?zhàn)爭年代濃黑的“夜色”和“天亮”后的和平巧妙聯(lián)接。作者匠心所在,“啟明星”由此蘊含了“黑暗即將過去,黎明馬上降臨”的象征含義。
學生沿著語境之流,一步步探明了散文“虛實”的藝術之源,理解了散文語言豐富而深刻的內(nèi)涵,獲得了散文“由實至虛”的藝術審美體驗,提升了審美感受力。
二、緣細節(jié)之流,知“小大”之源
細節(jié),是文藝作品中用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質(zhì)特征的細微描寫,是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fā)展、自然景物、社會環(huán)境等最小的組成單位。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細節(jié)描寫,了解主題思想。
姚鼐的《登泰山記》一文,以登泰山的游蹤為線索,記述了作者一路的見聞和感受,用字極簡卻意蘊深遠。最后一段下山途中的細節(jié)——山、石、松、樹、鳥、獸,無不見其文章要旨,皆是作者匠心所在?!吧蕉嗍?,少土”是說自己選擇的人生路途艱難,少有支持;“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以石喻自己性格耿介,為人方正;“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借松明志,雖然生存環(huán)境艱苦,但意志堅定,咬定青山,絕不動搖;“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則是以茫茫皚雪隱喻自己以后的人生將是一條踽踽獨行的寂寞之路、艱難之路,清醒冷靜,從容堅定。作者通過“石、松、雪”等“小”事物洞見生命感悟、人生理想、精神品格等“大”哲學,正是散文“以小見大”的藝術魅力。
新教材中散文單元將理解民族文化、生命感悟、人生思考、審美傾向、人文內(nèi)涵等設置為學習目標和任務。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的單元提示:“學習本單元的寫景抒情散文,體會民族審美心理,提升文學欣賞品位,培養(yǎng)對自然的熱愛之情。要關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寫和人生思考……”
細節(jié),就是散文作品中彰顯人生思考和審美價值的微流。它或隱或顯,或急或徐。當我們緣細節(jié)之流,展開合理的想象、聯(lián)想,豐富細節(jié)的人文內(nèi)涵,就會獲得散文“以小見大”藝術審美的細膩體會,理解民族審美心理、人文精神和學科認知層面的深刻意蘊,提升散文審美鑒賞能力,進而擦亮道德情操、理性智慧、人文情懷、審美意識和文化底蘊的精神底色。
三、緣行文之流,悟“聚散”之源
在寫作過程中,作者根據(jù)特定的目的和語境,運用語言符號進行書面表達的過程,就是行文。其包括題目擬題、內(nèi)容題材、形式結構、修辭藝術、表達方式、邏輯推理、思想情感和語言風格等。
石英的散文《北方古鎮(zhèn),另一種風味》,題目中的“另一種風味”給讀者帶來期待,且含有與江南古鎮(zhèn)作比較的意味,使讀者在對比中愈加期待。正文中,與江南古鎮(zhèn)不同,北方古鎮(zhèn)具有城墻厚實、房屋結實、民風樸實、能抵御攻擊的特點。作者圍繞北方古鎮(zhèn)的特點,以空間(游蹤)為線索,依次介紹了古鎮(zhèn)西古堡的甕城、街市建筑、五進院落、戲樓等景點,每一部分都發(fā)表相應的議論,突出了北方古鎮(zhèn)的特點。在與南方古鎮(zhèn)的對比中,表達出“我”對北方古鎮(zhèn)的深厚感情,對北方古鎮(zhèn)中蘊含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贊美之情。文中寫到北方古鎮(zhèn)景點較多,又夾雜對比感慨,或敘或議,作者以充沛飽滿的熱情抒寫此文,一氣呵成,充分展現(xiàn)了散文“形散神聚”的藝術魅力。
緣行文之流,才能真正悟得散文“聚散”的藝術之源,深刻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藝術境界。當前,新高考語文試題的設問方式越來越靈活,題目越來越創(chuàng)新。例如,2024年新課標Ⅰ卷徐則臣《放牛記》中的第9題:文末畫線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憶往事時為放?!百x予意義”,你認為本文是否做到了這一點?請簡要說明。
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分析“放牛”與“意義”,要從具體語境中分析,而題干也提示了“回憶往事”的具體語境。如果認為作者沒有為“放牛”賦予“意義”,只要挖掘語境中“往事”方面的內(nèi)容即可;反之,那就挖掘語境中“回憶”方面的內(nèi)容??傊?,高考題目考查文本“虛實”藝術的鑒賞,設問靈活開放,也更加考驗學生的散文素養(yǎng)。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散文,堅持文本細讀,在語境、細節(jié)、行文中緣流探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邢榮.“怎么讀”與“如何賞”:談談近年高考語文的文學類文本閱讀[J].高中語文教與學,2024(3):12-16,35.
[3]李旭山.命題與答題的雙向評價:以2022年高考散文、小說閱讀主觀題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5):73-76.
[4]陳彥如.江蘇新高考模式下的散文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下),2022(6):110-112.
[5]溫兆東.散文教學如何實現(xiàn)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21):32-34.
[6]肖正根.聚形悟神披文入情:淺談高中語文散文鑒賞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20(5):63-64.
[7]李敏.高中現(xiàn)代散文鑒賞課程的整合[J].教育觀察,2019,8(37):9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