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由于起病隱匿,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肌肉衰減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慢性腎臟病患者合并肌肉衰減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增加死亡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慢性腎臟病患者有必要正確認識肌肉衰減癥,積極采取干預措施。
肌肉衰減癥是什么?
1.定義及影響因素
肌肉衰減癥又被稱為“肌少癥”。根據2018年歐洲老年肌肉衰減癥工作組的定義:肌肉衰減癥是一種與年齡增長相關的進行性、廣泛性的骨骼肌疾病,以骨骼肌量減少和/或肌強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減退為主要特征。該病可增加跌倒、骨折、身體殘疾和死亡等不良后果發(fā)生的可能性。除了年齡增長之外,肌肉衰減癥還與部分疾病、缺乏運動、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有關,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危害
肌肉衰減癥對健康的不良影響是多方面的,具體包括:
(1)身體形態(tài):肌肉衰減會導致患者的身體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如變得消瘦、肩膀變窄、四肢變細等。
(2)平衡能力:肌肉衰減可導致平衡能力、活動能力下降,增加跌倒風險。
(3)骨骼健康:肌肉減少可減弱肌肉對骨的支撐作用,影響骨的運動功能,從而加速骨量丟失,增加骨折風險。
(4)心理健康:肌肉衰減會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引起多種不適癥狀,降低生活質量,影響心理健康。
(5)心血管健康:有研究發(fā)現,與健康人群相比,肌肉衰減癥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更高。
慢性腎臟病患者更易罹患肌肉衰減癥
慢性腎臟病患者是肌肉衰減癥的高危人群。數據顯示,非透析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肌肉衰減癥發(fā)病率為6%~10%,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肌肉衰減癥或肌肉萎縮發(fā)病率為20%~44%。透析患者的肌肉衰減癥發(fā)病率可達50%左右。
研究表明,骨骼肌量減少與腎功能下降顯著相關,腎功能減退會增加骨骼肌的分解代謝。慢性腎臟病患者存在機體炎癥、代謝性酸中毒、胰島素抵抗、營養(yǎng)不良、激素代謝紊亂等問題,它們會促進肌肉衰減的發(fā)生、發(fā)展。
1.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升高
蛋白質的合成和降解是影響骨骼肌質量的重要因素。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機體長期處于炎癥狀態(tài),體內的炎癥細胞因子增加,會使蛋白合成減少、分解代謝加快,導致肌肉萎縮。
2.代謝性酸中毒
代謝性酸中毒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并發(fā)癥。而代謝性酸中毒可增加骨骼肌分解,減少蛋白質合成。
3.蛋白質攝入減少與運動量減少
攝入充足的蛋白質是保證肌肉量的基礎。但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病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而且,受病情影響,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的表現。這會導致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明顯不足,機體出現負氮平衡,加速肌肉衰減。
適量運動有助于增強肌力,預防肌肉萎縮。慢性腎臟病患者受體力下降、合并心血管并發(fā)癥、進行透析治療等因素影響,日常運動量很少。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肌肉萎縮。
4.缺乏維生素D
維生素D參與骨骼肌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對于維持肌肉健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D能夠改善肌肉功能,減少跌倒及骨折的發(fā)生風險。而慢性腎臟病患者由于腎臟功能受損,普遍缺乏維生素D。
肌肉衰減癥的診斷方法
根據《慢性腎臟病肌少癥診斷、治療與預防專家共識(2024年版)》,醫(yī)師應結合臨床表現、肌肉含量評估、肌肉力量評估和體能評估結果,診斷患者是否罹患肌肉衰減癥。
1.肌肉含量評估
肌肉含量評估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生物電阻抗法(BIA)、CT檢查、磁共振檢查、雙能X線吸收法(DEXA)等。
2.肌肉力量評估
研究表明,患者發(fā)生肌肉衰減初期,肌肉力量及功能會先于肌肉質量發(fā)生下降。因此,臨床診斷肌肉衰減癥,會針對患者的不同肌群,評估握力、膝關節(jié)屈伸力量等。
3.體能評估
通過步行速度、起坐試驗等方式評估患者的軀體功能。
科學治療幫助減少肌肉衰減
慢性腎臟病合并肌肉衰減癥的患者應積極配合營養(yǎng)支持、運動干預和其他療法,糾正導致肌肉衰減癥的因素,控制、延緩病情發(fā)展。
1.運動干預
運動有助于保持肌肉力量和肌肉質量,還有助于減輕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炎癥狀態(tài),提高運動耐力,進而延緩肌肉衰減的進程。
在運動前,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病情和運動能力評估,由醫(yī)師制定運動處方?;颊哌\動應循序漸進,規(guī)避潛在的運動風險。建議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合進行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訓練。步行、騎車、游泳等有氧運動,緊繃放松大腿等肌肉等長抗阻訓練(不引起關節(jié)活動的抗阻訓練),瑜伽等柔韌性訓練,都是不錯的選擇。
2.營養(yǎng)支持
慢性腎臟病患者攝入必要的蛋白質和足夠的膳食能量,能夠維持正氮平衡,預防肌肉衰減。患者應進行營養(yǎng)狀況評估,由醫(yī)師、營養(yǎng)師根據病情進展、治療方案和個體情況,確定蛋白質和總能量的攝入量。如果正常飲食攝入不能提供充足的熱量和營養(yǎng)素,患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營養(yǎng)補充劑。此外,慢性腎臟病患者如出現氨基酸代謝異常,應補充必需氨基酸,以改善機體營養(yǎng)狀況,預防肌肉流失。
3.治療原發(fā)疾病
慢性腎臟病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維持腎臟功能。同時,應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和干預代謝性酸中毒、高血壓、礦物質骨代謝紊亂等并發(fā)癥,減少肌肉減退癥的誘發(fā)因素。
★雖然肌肉衰減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但是該病可防、可控。只要患者了解肌肉衰減癥的誘發(fā)因素和危害,積極控制自身病情,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保證充足的膳食營養(yǎng),就可以有效延緩病情進展,保證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