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年起,我便是一個敏銳的觀察者,能夠?qū)⒅茉馐澜绲拿恳粋€微小角落編織成一幅幅美景。那些常被人忽略的瞬間,比如余暉下的落葉、雨后彌漫的清新氣息,都能在我心中泛起層層漣漪。這份細膩的感知力,如同一把雙刃劍,既雕琢出我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與多彩,也讓我在自我了解的過程中迷失方向。
記得五歲那年的一個午后,陽光斑駁地灑落,一只受傷的蝴蝶顫顫巍巍地落在了一朵即將凋零的野花上。盡管它的翅膀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澤,但在微弱的光線下折射出了堅韌之美。我小心翼翼地拾起它,就像捧著一個珍貴的水晶,生怕弄傷了它那脆弱的羽翼。我用棉簽蘸取清水,溫柔地擦拭著它身上的塵埃。那一刻,我仿佛與這只小生命之間建立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我能夠感受到它的疼痛以及對生命的強烈渴望。當它終于振翅飛翔時,我心中的喜悅化作了激動的淚水。那是我初次領(lǐng)悟到,敏感不僅是一種感知痛苦的能力,更是連接愛與希望的紐帶。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份敏感開始讓我的心中有了陰影。在校園里,同學們的內(nèi)心想法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本本敞開的私人日記,我總能輕易地讀懂他們細微表情背后的意思。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語、一個稍縱即逝的表情、一次漫不經(jīng)心的觸碰,都會讓我反復琢磨,夜不能寐。漸漸地,我開始思考,是否要將自己這份細膩的感知力隱藏起來,甚至消除。
進入青春期后,我的敏感仿佛被無限放大。我羨慕那些能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的同學,他們的笑容在我看來是對復雜情感的免疫。我開始嫉妒他們能如此輕松自在,并不斷問自己,為何總是被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困擾?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開懷大笑?有一天,我在無意間聽到自己的好朋友對別人說我心思細膩得過了頭。那一刻,我的心像被鋒利的刀刃劃過,留下一道深深的傷痕。我試圖改變自己,開始模仿其他同學的大大咧咧,企圖用麻木來包裹自己,即便內(nèi)心受傷,也要裝作若無其事地說一句“沒關(guān)系”。然而,這種做法讓我在自我否定的迷霧中越陷越深。最終,我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了。
一個冬日的黃昏,寒風中夾雜著一絲暖意。經(jīng)過一家養(yǎng)老院時,透過半掩的窗戶,我看到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奶奶孤零零地坐在輪椅上,她眼神空洞地注視著前方。那一刻,一種莫名的力量牽引著我推開了她房間的門,我緩緩地向她靠近。那天,我憑借自己的敏感天性,一點一點地詢問著她的過往。原來,老奶奶正在回憶往昔歲月:她第一次學插秧時摔了個屁股蹲兒,被父親笑著舉過頭頂;出嫁之夜,她熱得睡不著,丈夫為她搖了一整夜的蒲扇;兒子第一次叫她媽媽時,是那樣可愛……
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在她的敘述中重新煥發(fā)光彩。我像是一個忠實的聽眾,聽她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故事。偶爾,我還會給予她鼓勵。分別時,她緊緊握著我的手,眼眶濕潤地說,她已經(jīng)在養(yǎng)老院待了好多年了,幾乎沒有說話的人,而我的到來,讓她仿佛又把人生重新經(jīng)歷了一遍。那時,我深深領(lǐng)悟到,我的敏感是我與世界交流的鑰匙。它讓我看見了別人看不見的角落,感受到了人間最真實的情感。
從那以后,我學會了和自己的敏感和解。它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滋養(yǎng)我心靈的甘露。我開始用這份敏感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去傾聽那些無聲的呼喚、去溫暖那些同樣渴望被理解的靈魂。我不再逃避、不再嫉妒,因為我明白,敏感是上天賦予善良者最珍貴的禮物。它讓我的世界充滿色彩與溫暖,讓我的人生旅途灑滿愛的芬芳。
責編/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