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計劃式的旅行,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來說,一段短途散步顯然更容易實現(xiàn)?;蛟S途中風景少了專程前往帶來的儀式感,也少有波瀾壯闊的奇景,卻多了幾分隨性而往的愜意。這樣的散步,處所常常選在信步可達的范圍。隨著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不少散布在寫字樓、居民區(qū)中的古跡、公園、街心花園、步行道都成為不錯的選擇,漫步其中,如同用腳步書寫散文,記錄生活的日常,也發(fā)現(xiàn)著日常中的不尋常。
對待“他者”的態(tài)度一定程度折射出一個城市的性格。北京接納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其與生俱來的包容性幾乎無處不在。散步時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愉悅身心的所在,絕不僅僅由人類專享,城市生活中,我們正與許多穿梭其間的其他生靈共享著生存與休憩的空間。
無論在金碧輝煌的皇家庭院,還是在仿照蘇氏園林建筑的現(xiàn)代公園,無論在通幽曲徑,還是在枝繁葉茂、易于藏身的花池深處,總有流浪貓的身影閃現(xiàn)。秋日午后,駐足于某個陽光正好的角落,或許就有這些小家伙向你所在的方位探頭探腦,警惕而不乏好奇地張望。即便不像寵物被人類精心呵護,貓咪也總有辦法讓自己過得“精致”。這些意外現(xiàn)身的精靈中從來沒有“丑角色”,只有或突出或隱蔽的相貌特征,讓人記住它們,下次見面,也許就忍不住用來指代呼喚它們:“小黑”“小橘”“白手套”“白肚皮”……若論給貓咪起名這件事,乾隆皇帝可謂資深玩家。清宮舊藏《貍奴影》不單繪有傳神的貓咪畫像,還記錄了它們獨一無二的名字:因外形像極了一只舞動的獅子,名曰“舞蒼”;背部黑色,面、腹、四足皆雪白的,名曰“翻雪”;乖順溫和的,名曰“妙靜”;毛色艷麗的便呼作“采芳”……不一而足,極盡雅致。
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總讓散步者無法于一地逗留太久,短暫的相處中,卻也能分辨出貓咪們不同的性情。有的黏人些,很容易信任人類,一來二去便躺在草地上亮出毛茸茸軟乎乎的肚皮,發(fā)出懶洋洋的呼嚕聲,逗引得人類喜笑顏開;有的則天生膽小,愛躲在自認為安全的角落暗中觀察,注視對方一舉一動,假若見人稍有“逾矩”,便倏地不見了蹤影,獨留來人呆立原地,悵然若失。
鳥兒們也是散步中不期而遇的???。綠頭鴨、鴛鴦、獅頭鵝讓城市的水靈動起來,它們或追逐嬉戲,或隨波浮動,或悠然靜立,與湖泊、山石、草木相互映襯,讓宋畫般的古典美學照進現(xiàn)實,浮現(xiàn)東方神韻。還有不少甚至叫不出名的小鳥,在樹與樹之間,在樹梢與樹梢之間閃轉(zhuǎn)騰挪,讓路過樹下、抬頭仰望的人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心中更生出久違的好奇。
城市的園林環(huán)境為野生鳥類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使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常見,這固然是一樁佳話,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無法準確辨別建筑玻璃中的倒影和真實的自然景物,這些鮮活的生命正備受威脅。所幸隨著相關(guān)科學知識的普及,呼吁重視和科學防治“鳥撞”事故,正成為越來越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的共識。
(責編:常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