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首個從月球背面采集樣本的國家,這為科學家探察我們天然衛(wèi)星的歷史及形成提供了新希望。
6月1日,帶著智能快速采樣任務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在月球阿波羅隕石坑著陸。阿波羅隕石坑位于更為廣闊的南極-艾特肯盆地(SouthPole-Aitken)內(nèi)部,這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隕石撞擊點。
在2天的逗留期間,嫦娥六號使用鏟子和鉆子抓取了2千克的月球物質(zhì),之后這些物質(zhì)被裝入一臺垂直上升的載具中,這臺載具于6月3日利用火箭發(fā)射進入月球軌道。這些由嫦娥六號攜帶的樣本將被轉(zhuǎn)運至一臺返回飛行器中,被發(fā)射回我們的行星。它們預期于6月25日著陸于中國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這是中國繼2019年嫦娥四號之后,第2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
“作為月球科學家,我們都夢想得到來自于月球背面的樣本?!眮碜悦绹蟹鹆_里達大學的行星地質(zhì)學家凱麗·唐納森·漢娜(KerriDonaldsonHanna)說道。
這些樣本或可幫助研究人員搞清楚為什么月球兩面的差異如此明顯,面對我們行星的一面含有豐富的火山活動證據(jù),包括巨大的月表陰暗區(qū),每當月亮在天空出現(xiàn),就可以看到龐大的暗色平原。這些是凝固的熔巖池,40億年前熔巖曾在此流淌。相反,通過航天器對于月球背面的觀察卻顯示出極少的火山活動現(xiàn)象。
某些科學家猜測,這是因為近側(cè)的地殼很薄,使得更多的巖漿從地表下涌出,唐納森·漢娜說道。
有證據(jù)表明在南極-艾特肯盆地和阿波羅隕石坑都發(fā)生過火山活動,盡管這種活動看上去發(fā)生在35億年前。
造就艾特肯盆地和阿波羅隕石坑的撞擊很有可能導致月球地殼削弱,產(chǎn)生破裂,并讓巖漿得以流動?!版隙?號”攜帶的樣本或含有這些是否發(fā)生過的線索。
中國與國際的科研人員將對這些物質(zhì)開展研究。唐納森·漢娜期望看到嫦娥六號及未來那些諸如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商業(yè)月球載荷服務項目中的著陸器所收集的成果。
“即將到來的任務將會去往月球表面更多新的、獨特的地點,”她說道,“這對月球科學家來說將是美好的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