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長達(dá)7.8 公里的城市中軸線,基本跨越了北京老城區(qū),并且囊括了老城區(qū)范圍內(nèi)的15 個遺產(chǎn)點(diǎn),包括鼓樓、故宮、天安門廣場、天壇等人們耳熟能詳?shù)谋本┑貥?biāo)。2024 年7 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榮列《世界遺產(chǎn)名錄》。申遺成功后,這條中軸線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沿著這條線走完全程,就如同用腳步丈量北京的古往今來。
08:00—10:00
中軸線的制高點(diǎn)
北京中軸線上的制高點(diǎn)是景山。景山位于故宮以北,中國作家許地山在《上景山》里說,“無論哪一季,登景山,最合宜的時間是在清早或下午三點(diǎn)以后。晴天,眼界可以望到天涯朦朧處;雨天,可以賞雨腳的長度和電光的迅射;雪天,可以令人咀嚼著無色界的滋味”。趕個大早,便可以在最好的時刻領(lǐng)略景山的壯麗。
景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 世紀(jì)的金大定年間。最初,金世宗建太寧宮,并開鑿了西華潭(今北海),挖出的泥沙碎石在此地堆成了小丘,這就是最初的景山。元朝建立都城時,元世祖忽必烈將皇宮的中心建筑延春閣建在小丘的南面,并將這座小丘命名為“青山”,又在青山上下廣植花木,作為皇家的后花園。到了明朝,明成祖朱棣下令用大量泥土堆積在“青山”上,形成五座山峰,稱“萬歲山”,將延春閣基址牢牢鎮(zhèn)壓在山下。至清順治十二年(1655 年),“萬歲山”改稱“景山”?!熬啊敝父叽螅涑觥对娊?jīng)·都風(fēng)·定之方中》“望楚與堂,景山與京”。乾隆帝曾在《御制白塔山總記》中寫“宮殿屏表則日景山”,將景山喻為皇宮的屏障。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各建了一座佛亭,其中最高大的是中峰的萬春亭。
去景山往往就是奔著萬春亭去的。這里是北京中軸線上的制高點(diǎn),被譽(yù)為“京華覽勝第一處”。萬春亭建造十分奇特,平面呈四方形,上檐和中檐均為九踩三昂斗拱,下檐為七踩重昂斗拱,黃琉璃瓦覆頂綠剪邊,檐上有琉璃寶頂,極具皇家建筑風(fēng)格。亭內(nèi)還供奉著毗盧遮那佛,也稱大日如來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
萬春亭的東西南北各有景色,西北側(cè)北海白塔赫然入目,北邊是鐘鼓樓及北中軸線,南側(cè)則是氣勢恢宏的故宮,還能向東眺望“中國尊”(北京中信大廈)和“大褲衩”(中央電視臺),其余則被蔥郁的綠色覆蓋。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鄭振鐸的《北平》里的描述:“東交民巷使館區(qū)的無線電臺,東長安街的北京飯店,三條胡同的協(xié)和醫(yī)院都因怪不調(diào)和而被你所注意。而其余的千家萬戶則全都隱藏在萬綠叢中,看不見一片瓦,一屋頂,仿佛全城便是一片綠色的海?!?/p>
10:00—12:00
皇家建筑群的極致對稱美
從景山東門出來,自北池子大街步行到東華門,便可進(jìn)入故宮。北京的秋天是人間天堂,一路上,井然有序的交通,潔凈的柏油路,道路兩旁搖曳著黃葉的國槐,以及漸行漸近的皇家宮殿,這些元素的碰撞,讓人如同穿越了時空,不自覺地進(jìn)入到一種異常莊嚴(yán)的場景中。
故宮,可謂是北京“定海神針”一樣的存在,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清兩代共有24 位皇帝居住于此。如今,它是中國集古代建筑群、宮廷收藏、歷代文化藝術(shù)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近年來,故宮在上一任掌門人單霽翔的運(yùn)營下,熱度持續(xù)高漲,可謂一票難求。如果想一睹它的魅力,必然要提前半個月盯著電腦屏幕搶票。
故宮的美,不僅在于它承載著的厚重皇家歷史,更在于中國古典建筑之美。梁思成著的《中國建筑史》中說:“其建筑一律以黃瓦紅墻碧繪為標(biāo)準(zhǔn)樣式(僅有極少數(shù)用綠瓦者),其更重要莊嚴(yán)者,則襯以白玉階陛。在紫禁城中萬數(shù)千間,凡目之所及,莫不如是,整齊嚴(yán)肅,氣象雄偉,為世上任何一組建筑所不及?!?/p>
故宮高聳的城墻阻隔了外界的喧囂,內(nèi)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wù)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是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時刻舉行盛大儀式的地方。百種禮器鐘鼓齊鳴之時,就是皇家氣派的最大彰顯。
為了節(jié)省時間,以故宮中軸為線一路向北游覽便可。偌大的紫禁城,行走其中,人顯得十分渺小,如歷史洪流中的一只蜉蝣。紫禁城嚴(yán)格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則,建筑在長約八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延伸貫穿了整座城市。故宮所有建筑連廊的橫脊兩端都有兩個身背寶劍的瑞獸,他們就是龍生九子之一的“鴟吻”;所有豎脊的下端都馱著一個龍頭,名叫“嘲風(fēng)”,也是龍子之一。
曾經(jīng)的“左祖右社”成了如今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文廟、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社稷壇仍在,只是成了游客的參觀景點(diǎn)。故宮的對面是中國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以及廣場上高聳屹立的人民英雄紀(jì)念碑,左右嚴(yán)格對稱的為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歷史上,這里是明清朝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外金水橋一同作為頒布詔令的場所。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門上莊嚴(yán)宣告新中國的成立,如今這里仍是重大國事活動的舉辦地,人們心中的首都“心臟”。
12:00—14:00
“正陽門下”的現(xiàn)代范兒
從長安街走向地下通道,就可以到天安門廣場一側(cè),繼續(xù)往南走十幾分鐘就是正陽門城樓和前門大街。
正陽門樓上鋪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朱紅樓閣,上下兩層,上層前后檐裝菱花隔扇門窗,下層涂朱磚墻,可從它身上看見曾經(jīng)北京城門的樣貌。地標(biāo)性的正陽門城樓,是明清時期北京城內(nèi)城的正南門,皇城重要防御體系中的一環(huán),也是北京城內(nèi)九門唯一現(xiàn)存的城樓。正陽門再往南則是具有深厚歷史的北京城商貿(mào)街——前門大街。
前門大街是最好的漫步街區(qū)。全長1400 米的老街,曾是明清內(nèi)城外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老字號商業(yè)街,也是改革開放時期百姓創(chuàng)業(yè)的起點(diǎn)。電視劇《正陽門下》講述的便是前門大街上商販們擺攤發(fā)家的歷史。如今,前門大街依然繁華,大北照相館、吳裕泰茶莊、張一元、紅星二鍋頭、全聚德等等耳熟能詳?shù)谋本├献痔柖挤植荚诖蠼謨蓚?cè),更有支巷大柵欄、楊梅竹斜街等匯聚著北京特色美食以及娛樂項(xiàng)目的地方。
時至中午,在大柵欄里找到一家小館子,點(diǎn)一碗熱騰騰的鹵煮和兩個麻醬火燒,便可飽餐一頓。北京的小吃不是誰都能吃得了的。其中,最讓人難以下咽的就是豆汁兒。豆汁兒不是豆?jié){,其濃濃的發(fā)酵味,伴隨著酸餿味,只此一口,便能讓人“十年怕井繩”,終生難忘。相比之下,鹵煮和麻醬火燒的味道還算溫和。小店里坐滿了食客,或許大部分是來嘗鮮的,從他們的表情便可知一二。
白瓷碗里熱氣騰騰的鹵煮上桌,散發(fā)著陣陣奇特的味道。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用老湯熬煮,經(jīng)過高溫烹飪,再配上剛出鍋的芝麻醬火燒,十分美味。據(jù)說清光緒年間,因?yàn)橛梦寤ㄈ庵笾频膬r(jià)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jīng)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夾一口入嘴,爽滑彈牙,使勁地嚼一次,方可下咽。麻醬火燒則有拳頭大小,酥酥脆脆的表皮之下,是夾雜著麻醬的發(fā)面。剛出爐的火燒香氣撲鼻,一口下去,濃濃的麻醬味回蕩在口腔中,再佐一口鹵煮老湯,那叫一個地道。
大柵欄里還有一處極具現(xiàn)代化的體驗(yàn)區(qū)——北京坊。這片古老商貿(mào)街上破土而出的新中式體驗(yàn)區(qū),處處彰顯著文藝范兒。北京坊不僅延續(xù)了民國建筑風(fēng)格,還有仿歐洲文藝復(fù)興晚期的巴洛克建筑風(fēng)格,以百年勸業(yè)場為中心,將7 位建筑師設(shè)計(jì)的沿街8棟單體建筑鋪陳展開。在這里逛逛香水店,看看保利國際影城,還能打卡PageOne 書店、曼聯(lián)夢劇場等國際大牌。
14:00—16:00
南城的皇家盛典與雜耍
沿著前門大街、天橋南大街繼續(xù)向南。一路上,筆直的街道兩側(cè),成排的法國梧桐樹干高大,大片葉面略微泛黃。欣賞著一路風(fēng)景,二十來分鐘便到了北京南城。在這里,不僅有皇家的祭祀場地,更有獨(dú)屬老北京人的娛樂精神。
中軸線上的南北城,代表著老北京的兩種氣質(zhì)。北城是皇家的權(quán)威圣地,以往住著達(dá)官貴人,如今是首都中心,大會堂、北京飯店、金融街道……都是“眾星捧月”的存在;南城則蘊(yùn)藏著北京的煙火氣,生活著普通老百姓,有天橋把戲雜耍,還有《城南舊事》里小英子悠閑的市井生活。就像京味作家肖復(fù)興說的:“對北京人來說,南城是一個情感深重的稱謂,從口中吐出這個詞兒,會有一種霜晨月夕的滄桑感?!?/p>
歷史上,皇帝去往天壇祭祀,必經(jīng)過一座于明朝修建的漢白玉單孔高拱橋。其名為天橋,雖然在1934 年全部拆除,但“天橋”這個地名卻一直保留了下來。由于南城距離皇城較遠(yuǎn),三教九流逐漸聚集,說書、大鼓、相聲等市井娛樂和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堪稱京城的地方文化中心。許多著名的藝人,如侯寶林、新鳳霞等都是從這里起步,最終名揚(yáng)四海。老舍的《駱駝祥子》里這么寫過:“南城的商店比北方豐富多彩,每個店面都十分精致,門口的裝飾也非??季俊!比缃衲铣且琅f承載著文藝氣息,建于20 世紀(jì)50 年代、面積為2000 多平方米的大型劇場——天橋劇場外人頭攢動,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等著一場話劇的開演。
從天橋便可直通天壇西天門。南城最知名的地標(biāo)就是天壇,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 年),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也是北京二環(huán)內(nèi)最大的綠地。其中,祈年殿是整個天壇的中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祭祀建筑單體。皇穹宇,初名泰神殿,是圜丘壇天庫的正殿,它的圍墻俗稱“回音壁”。按照規(guī)則的弧度,磨磚對縫砌成的回音壁墻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傳播十分有利,所以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貼墻而立,一個人靠墻說話,聲波會沿著墻面?zhèn)鞯揭欢倜椎牧硪欢?,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
16:00—18:30
從“晨鐘暮鼓”到“不夜城”
從天壇出來,已臨近日暮,此時是回頭向北,逛鐘鼓樓的最佳時間。從地鐵天橋站乘坐北京8 號線,半小時就到站。北為鐘樓,南為鼓樓,古老的城市在“晨鐘暮鼓”中經(jīng)歷著輪回。鼓樓的紅墻、琉璃綠瓦在昏黃的路燈下,別有韻味。很難想象古老的鼓樓能和現(xiàn)代生活相處得如此融洽,以至于社交媒體里滿是分享鼓樓打卡拍照的帖子。夜幕之時,鼓樓前也聚集著男男女女,有背包攝影師、外來游客,以及逛街的年輕人,想來這里該是他們一天當(dāng)中最能出片兒的地方之一。
鼓樓以南的地安門外大街與往東的鼓樓東大街上,更是人頭攢動。低矮的青灰色房屋位列街道兩側(cè),平緩開闊的天際線,讓夕陽的余暉可以充分地鋪灑在行人的臉龐上。經(jīng)過改造的老商鋪外觀保持傳統(tǒng)風(fēng)格,內(nèi)部卻是創(chuàng)意糕點(diǎn)、北京美食、精品酒吧等各種文創(chuàng)空間。
鼓樓往東是保存著諸多經(jīng)典四合院的南鑼鼓巷,東西共16 條胡同整齊排列,呈魚骨狀,這里曾是京城的“富人區(qū)”,最直接地呈現(xiàn)出了里坊規(guī)制的樣貌。胡同里,青磚墻、高門樓、大紅門的院落不在少數(shù),更有矛盾等名人故居。如果真要逛起來,那是十分費(fèi)勁的,人們基本會沿著滿鑼鼓巷的主巷去參觀周圍的文創(chuàng)店鋪,至于里面的胡同,往往都是私家重地。如今百姓住的四合院,從門外往里看,干凈而又緊湊,院門外、大樹下,還有廢棄的桌椅用以大爺們下棋、閑聊之用。
鼓樓西側(cè)的什剎海是晚上最熱鬧的地方。什剎海分后海、前海、西海,元代時曾成為京杭大運(yùn)河的終點(diǎn)碼頭。彼時,什剎海中舟船涌動,岸上車水馬龍,南方的糧草、布匹、瓷器,以及奇特的商品在這里匯聚。元代詩人王冕著詩“燕山三月風(fēng)和柔,海子酒船如畫樓”,就描寫了當(dāng)年的商貿(mào)盛況。以酒吧聞名的后海,每至晚上八點(diǎn),歌聲交織,觥籌交錯,很多草根歌手便是從這里起步,走向“星光大道”。
在一天旅程的終點(diǎn),如果還想再愜意點(diǎn),可以來到后海銀錠橋處的一家糖房咖啡店。點(diǎn)一杯熱拿鐵,外加一塊小蛋糕,在二樓找個陽臺角落,坐在高凳上,靜靜地欣賞燈紅酒綠的后海鬧市;或是上三層的閣樓,找個木椅半躺著,俯瞰后海胡同古巷里川流不息的游人??v覽7.8 公里的中軸盛景,穿越千百年的深遠(yuǎn)思緒,在此刻歸于平靜。
編輯+ 蔡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