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安大簡《詩經》與傳世《毛詩》用字比較

      2024-12-26 00:00:00張燕
      海外文摘·藝術 2024年12期
      關鍵詞:本字傳世用字

      安徽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壹(以下簡稱安大簡)收錄了戰(zhàn)國早中期的《詩經》國風相關篇目。本文選取簡本國風中與傳世本《毛詩》一致的篇目,運用漢字職用學理論對安大簡《詩經》與傳世《毛詩》用字情況進行全面測查,進而對照比較,以期對戰(zhàn)國早中期用字情況進行描寫和分析。

      通過測查與統(tǒng)計,筆者得出簡本與傳世本《詩經》用字相同者為315條,占了36.25%,用字不同者(前后重復出現(xiàn)的記作一條)為554條,占了63.75%。簡本與傳世本用字呈現(xiàn)出的更多是差異性。

      1 簡本中的一個字與傳世本中的另外一個字對應

      1.1 本字與本字同用

      1.1.1 同詞的不同本字同用

      (1)異形本字與異形本字。

      安大簡中和傳世本中所用之字是對應同一詞語而形體不同的字,文獻中選用同一詞語的不同形體來記錄同一義項,字形跟詞項意義都有聯(lián)系,這些不同形體對于同一義項而言都是本字。如:“求之不得”中的“不”字,在簡本中作“弗”,傳世本作“不”;二者為異形本字與異形本字關系。

      (2)古本字與重造本字。

      某字由于頻繁記錄他詞,或本詞派生需要分化,因此為該字的本用義重造一個本字,而原字不再本用,只負擔借用或兼用的職能。那么原來的本字和重造本字形成的關系即為古本字與重造本字的關系。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中“洲”字,在安大簡《詩經》中作“州”,“州”與甲骨文“ ”、說文古文“”一脈相承,“州”是“洲”的古本字,表示“水中陸地”。

      1.1.2 異詞的不同本字同用

      (1)同義本字與同義本字。

      安大簡《詩經》用字與傳世《毛詩》用字分別是不同詞語的本字,因這些詞語之間有共同義位,所以這兩個字成為同義字。如:傳世本中“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中“令”在安大簡中作“命”,意思是“命令”。“命”的本義是“命令”,“令”的本義是“發(fā)出命令”,后引申出“命令”,因此二者構成了同義關系。

      (2)源本字與分化本字。

      安大簡中是源本字,傳世本用的是分化本字,它們記錄了同一義項,源本字是用本字記錄引申義,二者有內在的音義聯(lián)系,分化本字所代表的詞語是從源本字記錄的詞語中派生出來的。如:傳世本中“翹翹錯薪”中的“薪”在安大簡本中作“新”,“新”的本義是“砍伐樹木”,后引申出“柴薪”義,同時也分化出新的本字“薪”,所以“新”和“薪”在表示“柴薪”義時是同職能的,形成了源本字與分化本字的關系。

      1.2 借字與借字同用

      (1)通假字與通假字。

      本來記錄某詞有專用本字,但是文獻中不用,而是借用多個通假字來記錄該詞。如:“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中的“說”本應為表示高興義的“悅”字,而在簡本中用了表示“奪取”義的“敓”字,傳世本用了表示“講述”義的“說”字,所以“敓”和“說”在表示“高興”義時都是通假字。

      (2)假借字與假借字。

      安大簡和傳世本中在記錄某詞時用的都是本無其字的假借字。如:“我姑酌彼兕觥”中的“姑”字,在簡本中作“古”,本義是“過去的年代;往昔”,“姑”的本義是“丈夫的母親”,后假借“姑”來表示“姑且”義,所以在表示“姑且”義時,“古”和“姑”都是假借字。

      1.3 本字與借字同用

      (1)兩種版本的用字不同,一個是本字,一個是借字。

      1)本字與通假字。安大簡用本字,傳世本用通假字。如:“黃鳥于飛,集于灌木”中的“灌”,安大簡作“權”,傳世本作“灌”,“權”為本字,“灌”為通假字。2)通假字與本字。安大簡用通假字,傳世本用本字。如:“在河之洲”中的“在”,安大簡通假作“才”,傳世本作“在”為本字。

      (2)兩種版本用字不同,一個是假借字,一個是后造本字。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中的“謂”,在安大簡中寫作“胃”,“胃”本義是“人與其他動物的消化器官之一”,表示“評論;說”義時沒有字,假借“胃”來表示,后來為了分化“胃”的職能,替“評論;說”義造了專門的字“謂”,所以“胃”和“謂”在記錄“評論;說”義時形成了假借字與后造本字的關系。

      2 簡本中一個字形對應傳世本中多個字形

      2.1 通假字與本字

      以簡本為出發(fā)點,簡本中同一個形體有不同的職能,屬于同形異用關系。同形異用關系中,以通假字與本字關系居多。如簡本中的“才”,傳世本有的寫作“在”,表示“介詞在”義,如“在河之洲”;有的用“哉”,表示“助詞”義,如“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種字際關系是通假字與本字的關系。

      2.2 多種字際關系交叉

      (1)埶——紲(蒙彼縐絺,是紲袢也。)" ——藝(不能藝黍稷。)

      簡本中一個“埶”字對應傳世本兩個字“紲”和“藝”。在表示“貼身的衣服”義時,“埶”是通假字,而在表示“種植”義時,其為古本字,它的本義就是“種植”。

      (2)——苑(蒙伐有苑)" ——宛(宛在水中央。)

      簡本中“”字分別對應傳世本中的“苑”和“宛”字,在表示“花紋”義時,“”和“苑”都是本字。而在表示“宛然”義時,“”是借字,傳世本“宛”為本字。

      (3)羕——景(望楚與堂,景山與京。)" "——永(維以不永傷。)

      簡本中“羕”字分別記錄“大”義和“長久”義。在記錄“大”義時,“羕”和“景”為通假字與本字關系,在記錄“長久”義時,“羕”和“永”為同義本字與同義本字關系。

      (4)卲——召(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灼(灼灼其華。)

      簡本中“卲”字對應傳世本中兩個字“召”和“灼”。第一句中“卲”和“召”在表示“姓”義時都是借字。第二句中表示“鮮明”義,“卲”與“灼”為通假字與本字關系。

      (5)古——故(維子之故。)——姑(我姑酌彼兕觥)——盬(王事靡盬) ——怙(父母何怙?)

      簡本中“古”字分別對應傳世本中的四個字,記錄了四個詞,分別是“原來的”義,“姑且”義,“止息,休止”義和“依靠”義,其中“古”與“故”為同義本字與同義本字關系,“古”與“姑”是假借字與假借字關系,“古”與“盬”、“怙”是通假字與本字的關系。

      3 簡本中多個字形對應傳世本一個字形

      3.1 異形同用

      3.1.1 通假字與本字

      簡本中多個字形對應傳世本中一個字的情況,且多是記錄同一個義項的,屬于異形同用關系。有簡本用通假字,傳世本用本字。如“摽有梅,其實三也”中的“三”,在安大簡中寫作“晶”;在“嘒彼小星,三五在東”中的“三”,在簡本中寫作“厽”,同一個詞語,簡本用不同的字形來記錄,且都是借字。

      3.1.2 異形本字與異形本字

      ——麥(無食我麥。)——麥(爰采麥矣?)

      3.1.3 多種字際關系交叉

      (1)異形本字與異形本字:——葭(彼茁者葭)

      通假字與本字:苦——葭(蒹葭蒼蒼)

      (2)古本字與重造本字:亓——其(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通假字與本字:皮——其(其釣維何?" 既——其(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允臧。)

      ——其(彼其之子) 隹——其(悠悠蒼天,曷其有所?)

      3.2 異形異用

      同樣是簡本中多個形體對應傳世本中的一個字形,但是功能又是不一樣的,分別記錄兩個詞,反映的字際關系也不是單一的。如:——將(福履將之。)(通假字與本字)——將(百兩將之。)(本字與通假字)

      4 同一個字形同時出現(xiàn)在簡本與傳世本中

      4.1 同形異用

      (1)有——友(琴瑟友之。)又——有(江有汜)

      該例子中“有”字在第一句簡本中表示“以之為友,親近”義,它與“友”形成了通假字與本字的關系;在第二句傳世本中來表示“與無相對”的意思,同樣和“又”形成了本字與通假字關系。按照以上用字,可以看出,在簡本時代已有表示“有無”義的字“有”,但是簡本卻不用,而是借用“又”字來表示。

      (2)糾——赳(赳赳武夫)繆——赳(赳赳武夫)趬——糾(糾糾葛屨)

      該例中,“糾”字在第一句簡本中借用表示“絞合的繩索”義的“糾”字來表示“剛毅勇武”義;第二句簡本借用表示“麻十束”義的“繆”字來表示“剛毅勇武”義,都屬于通假字與本字的關系。而在第三句中借用表示“舉步輕捷”義的“趬”字來表示“絞合的繩索”義,也是通假字與本字的關系。可以看到,在簡本時代,本有表示“絞合的繩索”義的本字“糾”,但是簡本不用,反而借用“趬”字來表示。

      4.2 異形同用

      曐/星——星(嘒彼小星) ——曐(三曐在戶。)

      該例可以看出表示“星星”義在簡本中用兩個字來記錄,在第一句中用本字“星”來表示,在第二句中,用“曐”字來表示。二字都是記錄“星星”義的本字,屬于異形本字與異形本字關系。

      4.3 同形異用和異形同用交叉

      菜——采(菜菜卷耳)(采采芣苢) ——菜(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該例中“菜”字分別出現(xiàn)在簡本和傳世本中,在第一句中表示“采摘”義,屬于通假字,在第三句中表示“水草”義,為本字??梢姡诒硎尽安烧绷x時,簡本中“采”和“菜”都有,屬于異形同用。那“菜”字,既可表“采摘”義,又可表“水草”義,屬于同形異用。

      5 結語

      以上分析的字組中,安大簡用本字的為469條,用借字的為355條,本字比率為56.92%;傳世本用本字的有795條,用借字的有29條,本字比率為96.48%。安大簡與傳世用字相同,本字314條,借字1條,本字比率99.68%。安大簡與傳世用字不同,本字146條,借字330條,本字比率30.67%。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簡本本字比率明顯低于傳世本本字比率。

      (2)簡本與傳世本用字相同的,本字比率高于借字。

      (3)簡本與傳世本用字不同的,借字比率遠遠高于本字使用比率。

      (4)從以上交叉字際關系的復雜性,可以看出戰(zhàn)國時期文字異形現(xiàn)象比較嚴重,用一個漢字可以記錄不同的詞,同時也可以用多個漢字記錄一個詞語,用字呈現(xiàn)出不固定性和隨意性。■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青年項目“安大簡《詩經》與傳世毛詩用字比較研究”(21B017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張燕(1989—),女,山西孝義人,博士,講師,就職于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猜你喜歡
      本字傳世用字
      傳世書法
      老年教育(2023年8期)2023-08-23 03:05:32
      容易混淆的詞語
      《漢語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誤舉隅
      科技論文表格的編排要求(五):用線和用字
      明刻《綠筠窩帖》及傳世拓本考
      傳世名畫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2:44
      通假字
      傳世經典——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藝術品鑒(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07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釋
      安塞县| 巢湖市| 鄂伦春自治旗| 固原市| 开远市| 孝感市| 灵武市| 长春市| 板桥市| 义马市| 濉溪县| 揭阳市| 凤台县| 咸阳市| 新闻| 阳原县| 铁力市| 丹巴县| 兴仁县| 凉山| 新郑市| 岑溪市| 岗巴县| 乐亭县| 盐池县| 蓬安县| 营山县| 高尔夫| 梅州市| 明水县| 昂仁县| 呼图壁县| 肇东市| 永年县| 綦江县| 庆安县| 怀化市| 卫辉市| 昭平县| 江川县|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