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癩皮鸚鵡》是墨西哥著名作家、思想家、教育家費爾南德斯·德·利薩爾迪創(chuàng)作的一部小說,也是拉丁美洲第一部小說。它將西班牙流浪漢小說的傳統(tǒng)與墨西哥本土風俗主義結合,為讀者們展現18世紀末19世紀初墨西哥的社會圖景。同時,作者還在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教化小說的特點,試圖借主人公鸚鵡的經歷傳播啟蒙思想并揭露當時墨西哥殖民社會的種種問題。
在這部作品中,利薩爾迪用四個章節(jié)描繪了一個遠離墨西哥本土、以中國為原型的東方小島——“紹喬富島”。作者借小說角色之口,贊揚了島上的社會觀念、制度。本文將基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及墨西哥當時的社會狀況,對《癩皮鸚鵡》中的紹喬富島進行分析,希望借此勾勒出這位“墨西哥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紹喬富島的創(chuàng)作背景
據研究,利薩爾迪喜歡在其小說中引入一個外國人。他認為,讀者對這樣的角色容忍度相對較高,于是一些在本國人嘴里說來略顯刻薄的觀點從這些外來者口中說出相對更容易被讀者接受。在《癩皮鸚鵡》中,紹喬富島的登場可以說是這種“異鄉(xiāng)人”策略的延伸。
為創(chuàng)作紹喬富島,利薩爾迪參考了大量西班牙傳教士們在中國旅行時的見聞,其中最重要的當屬1585年由奧斯定會的修士胡安·岡薩雷斯·德·門多薩撰寫的《最非凡的歷史——中國的儀式與風俗》(原名Historia de las cosas más notables, ritos y costumbres del Gran Reyno de la China)。紹喬富島的名字(Sacheofú)便來源于該書中傳教士們對當時的汕頭市的發(fā)音,島上習俗、制度、人名、官職也有很多來源于這部作品。
利薩爾迪選擇中國來扮演《癩皮鸚鵡》中的“異鄉(xiāng)人”,很可能是受到了當時啟蒙思潮的影響。在十八世紀,中國文化深受西方知識分子推崇,它對啟蒙思想的塑造和發(fā)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受此影響,作為新大陸啟蒙思想的傳播者之一,利薩爾迪認為中國的觀念和制度可以為改造墨西哥社會提供某種啟示和參考,這或許是他在《癩皮鸚鵡》中為讀者呈現紹喬富島的重要原因之一。
紹喬富島的特點
紹喬富島在小說第十四章首次登場。鸚鵡在從馬尼拉返回墨西哥的途中遭遇風暴,被沖到了紹喬富島。接下來,小說敘述了鸚鵡在海島逗留期間在總督副手立馬奧頓的陪同下游覽小島時的見聞,作者也通過角色之間的對話表達了自己對海島習俗、制度等的評價。接下來,我們將從社會觀念、社會制度、百姓面貌三個層次分析這個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一、紹喬富島的社會觀念
在作者筆下,紹喬富島的社會觀念是比較理性務實的。這在其職業(yè)觀、知識觀上均有體現。
首先,紹喬富島非常重視勞動生產。無論是誰,“沒付出辛勤的勞動,就別想吃這里噴香的大米和味美的牛肉、鮮魚”。也就是說,在紹喬富島,所有社會成員都必須要參加生產,否則無法在社會立足。同時,紹喬富島十分重視手工業(yè)。立馬奧頓為幫助鸚鵡融入當地,吩咐手下將其送去學習手藝,以便“讓他成為富人。反正讓他無論在自己國家,還是在別的國家,都能自食其力”。這表明,在紹喬富島的島民看來,從事手工業(yè)是十分體面的工作,也是致富的有效途徑。
在贊揚紹喬富島對手工業(yè)重視的同時,利薩爾迪也批評了墨西哥社會某些人對手藝活的偏見。如主人公鸚鵡所言,有些墨西哥人認為“(貴族)學了手藝,就會變得卑賤”,而這種想法在當時的土生白人群體中并不罕見。相對其他種族,該群體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特權,于是其中一些人以“精英自居”,認為“貴族誰都不愿干手藝活”,所以不讓自己孩子學習手藝。在《癩皮鸚鵡》中,利薩爾迪希望借紹喬富島展示手工業(yè)的重要性,并且讓讀者意識到,若年輕人能擺脫手藝活“不夠體面”的偏見,扎扎實實學一門技術,這對自己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好處。
其次,紹喬富島看重知識的運用和實踐。島民們認為稱職的醫(yī)生應該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要能夠靈活運用醫(yī)學知識治愈各種各樣的疾病。于是島民們(或作者本人)在佩服墨西哥醫(yī)生扎實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建議他們加強實踐,認為這樣能更好地幫助病人。同時,紹喬富島認為真正的學者應該具有用淺顯的語言向大眾科普艱深知識的能力,利薩爾迪對此表示贊同,這或許與作者受歐洲啟蒙運動中百科全書派的影響有關。該學派認為,向民眾普及科學、人文知識有助于推動社會的進步,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會對知識的壟斷。受此影響,利薩爾迪也相信科普能夠提高公民素質,有助于促進社會公平,因而在《癩皮鸚鵡》中,他在借紹喬富島再次強調科普、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時也指出了知識分子對此應肩負的責任。
除此之外,紹喬富島對人的道德修養(yǎng)極為重視,并將其置于財富和權勢之上,作者對此極為贊賞。他在小說第十七章寫到,鸚鵡的假伯爵身份被拆穿,立馬奧頓卻沒有因此而怪罪疏遠他,因為他與鸚鵡交好是看重他的人品,而不是他的“貴族頭銜”。
由此可見,理性務實、崇尚道德的觀念深深扎根于紹喬富島的社會中,這將深刻影響海島的社會制度。
二、紹喬富島的社會制度
在小說中,作者從不同方面介紹了紹喬富島的制度,包括就業(yè)、法治和國防。
正如上文所見,紹喬富島全社會對生產極為重視,于是,海島政府制定了一套就業(yè)扶持政策:居民們將自己的手藝上報官府,對于沒有技能的人,當局將推薦他進入作坊,安排師傅教授其技藝,做徒弟的通常在一兩年后便能自立。此外,為了方便監(jiān)管,政府要求人們佩戴代表自己職業(yè)或官職的標志,各級法官和各行業(yè)的師傅都可以進行檢查??傊邢胍趰u上長居的人,都必須參加勞動。
紹喬富島對貴族要求極高,他們必須“在戰(zhàn)爭中出生入死,在和平時期費心操勞”,德不配位者將會被剝奪其尊榮;同時,這也意味著通過奮斗,普通人也能躋身上流社會,進入貴族階層??傊?,紹喬富島的社會上升通道是比較通暢的,人們可以通過才能、勤奮和美德改變命運。
對此,利薩爾迪在小說中難掩欽羨之情,甚至宣稱“你們國家真是最幸福的樂園”。在美洲殖民地,當地政府從立法層面確立了“白人至上”的原則,受其影響,甚至到了19世紀初,墨西哥的商業(yè)、礦業(yè)、教會和政府部門中的管理崗位依然被白人壟斷,諸如總督、檢審庭法官等政府部門關鍵崗位則幾乎完全由來自宗主國西班牙的半島白人擔任。在《癩皮鸚鵡》的第十二章中,利薩爾迪已經借一場黑人與英國白人的決斗抨擊了殖民社會的種族政策。他認為,宗主國西班牙及教會宣揚“血統(tǒng)論”以維護自身利益,殖民地階級流動性受到極大限制,這削弱了社會的活力,加劇了社會不公,激化了民族矛盾。于是,在紹喬富島相關章節(jié)中,作者借稱贊島上的制度再一次呼吁墨西哥消除種族歧視,實現種族平等。
小說中的紹喬富島對法治非常重視,這主要體現在當地對普法工作的重視上。當地官府將法律條文以淺顯的語言刻在石頭上,并置于島上各處,一旦廢除或頒布新法,這些石板也會被及時替換。據立馬奧頓介紹,這樣的做法首先方便百姓查閱學習,其次避免了法律被隨意曲解。除此之外,利薩爾迪也稱贊了小島上刑罰之嚴明公正。借小說角色之口,作者表示,官員們應當嚴格執(zhí)法,為社會伸張正義,震懾潛在的犯罪分子,以守護百姓的安寧。
利薩爾迪還稱贊了當地的國防政策。據立馬奧頓的介紹,和平時期,大家一樣勞動生活,當遭遇入侵時,百姓們拿起武器一致對敵。利薩爾迪認為,這樣的征兵方式比較靈活,在戰(zhàn)時也能凝聚強大的力量,值得墨西哥借鑒。
總之,利薩爾迪筆下紹喬富島的制度是高效而靈活的,政府推行職業(yè)教育,保證就業(yè),用人唯賢,大力普及法律,執(zhí)法嚴明,征兵政策靈活。在他看來,這套中國制度或許也能為當時墨西哥的社會改革提供參考。
三、百姓面貌
在小說中,利薩爾迪對人物的直接刻畫不多,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字里行間的對比中感受到紹喬富島的居民展現出的精神和品格。
在小說中,作為海島貴族代表的立馬奧頓幾乎被利薩爾迪塑造成“完人”。立馬奧頓在海島頗有權勢,為人卻十分謙和,毫無貴族架子。他慷慨熱情,富有同情心,將落難的鸚鵡接到家中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熱愛家鄉(xiāng),對國家十分忠誠。他工作勤勤懇懇,富有進取精神。他待人誠懇,且不會以貌取人。同時,立馬奧頓對世界有強烈的好奇心,甚至與鸚鵡結伴前往墨西哥旅行以開闊眼界。
立馬奧頓這一角色在塑造上大量參照了西方傳教士中國游記中的明朝官吏貴族的形象,也體現了受啟蒙思想影響的利薩爾迪自身對墨西哥知識分子及貴族的要求和期待,甚至可以說,立馬奧頓在某種程度上是利薩爾迪為自己讀者中的“精英”群體樹立的一個榜樣。在當時,土生白人,尤其是其中的中產階級知識分子,被認為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在殖民社會中屬于上層階級,有較強的話語權,其中一些人甚至能夠從政。因此,利薩爾迪也希望借《癩皮鸚鵡》多多少少指出并矯正這一群體身上的缺點和不足。
小說中也描繪了紹喬富島上普通百姓的品格。島民們自主學習法律,可見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同時,作者還用對比的方式突出了島民的善良和熱情。面對落難的鸚鵡,島上的歐洲客人“說了些無用的話,以為這就夠同情我了,便說說笑笑離去了”,而島民們哪怕自身并不富裕,還是送上了食物和衣服,盡可能幫助主人公。
筆者認為,利薩爾迪描繪紹喬富島島民的優(yōu)良品格或許是為了佐證海島在制度和觀念上的優(yōu)越性。在利薩爾迪的另一部作品《著名騎士堂卡特林·德·拉·法欽達的生平和業(yè)績》中,作者強調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因此,在《癩皮鸚鵡》中,讀者有理由相信紹喬富島民的秉性和海島的觀念和制度之間是有關系的:社會上升途徑暢通和對生產的重視讓島民們勤勞奮發(fā);對教育和法治的重視讓島民聰明守法;對美德的提倡讓島民正直善良。
畢竟,通過對小說上下文的對比,讀者們確實可以感受到主角鸚鵡在紹喬富島和在墨西哥所結識的人之間的不同,這或許會讓讀者聯想到兩地在制度觀念上的差異,從而引發(fā)他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癩皮鸚鵡》的第十四至第十八章中,利薩爾迪以中國明朝社會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紹喬富島,描繪了它的觀念、制度和人民的精神風貌,并將其與當時的墨西哥進行了對比。應該指出的是,利薩爾迪創(chuàng)作該島并非對前人在中國見聞的簡單移植,也不僅僅是為了給作品添加一絲異域風情。他以中國為藍本結合墨西哥當時的社會痛點進行再創(chuàng)作,描繪了這個小小的“理想國”,希望借此為墨西哥的社會變革提供參考。
因此,借利薩爾迪筆下的紹喬富島,我們得以一窺這位“墨西哥思想家”對新生的墨西哥社會的期盼:職業(yè)觀念理性而務實,不輕視體力和手工勞動;重視生產,政府提供相應的保障和監(jiān)管措施,保證每個人都自食其力;社會上升通道暢通,個人不論出身都可憑能力實現階級躍遷;重視教育,重視科普,知識服務于大眾;重視法治,提倡美德。
《癩皮鸚鵡》中的紹喬富島體現了中國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對美洲殖民的影響力。在獨立運動風起云涌的美洲大陸的新西班牙,以利薩爾迪為代表的墨西哥知識分子正從古老的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新生的國家探尋進步富強之路。
(作者單位: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