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和濕度的變化,常常導致兒童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病率上升。在這一敏感時期,哮喘作為一種相對普遍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讓很多家長感到憂慮。
哮喘是由某種刺激原引起的氣道炎癥,會使氣道出現暫時性狹窄,可反復發(fā)生,導致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哮喘的發(fā)生可能和遺傳、環(huán)境因素及免疫系統(tǒng)反應異常有關。雖然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可能發(fā)生哮喘,但是大多數哮喘都開始于兒童時期。兒童是哮喘的高發(fā)人群,哮喘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會限制他們進行體育活動和社交互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兒童哮喘的臨床治療手段有很多,包括藥物治療、氧療、呼吸訓練等。在多種治療方式中,家庭霧化治療因其便捷性、高效性和良好的接受度,成為哮喘管理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霧化治療是通過專門的霧化裝置將藥物溶液轉化為微小霧滴或顆粒,讓兒童通過呼吸將藥物吸入呼吸道。與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相比,霧化治療能夠讓藥物直接進入兒童的氣道黏膜,起效非???,安全性好,同時,給藥劑量小,不會增加痛苦。對于哮喘患兒家長來說,家庭霧化治療無需住院或頻繁前往醫(yī)療機構,在家中隨時隨地就可以進行,更加方便。
當哮喘兒童出現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癥狀時,家庭霧化治療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治療手段,能夠讓孩子及時控制病情,迅速緩解不適,從而有效避免癥狀的進一步加重,減輕患者的痛苦。
孩子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也能緩解緊張與焦慮情緒,更有利于身體恢復,同時減少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感染其他病原體的風險。然而,家庭霧化治療也存在一些挑戰(zhàn),比如家長的認知不足、設備使用和保養(yǎng)不當、藥物管理不當等,這些都會影響霧化治療的有效性。另外,家庭霧化也需要醫(yī)學專業(yè)人士的監(jiān)管,霧化過程中的操作不規(guī)范等問題,可能會危害孩子健康。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正確進行霧化操作呢?
選擇合適的霧化藥物
常用的霧化藥物有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支氣管舒張劑、黏液溶解劑等。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是當前治療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藥物,可以有效緩解兒童哮喘癥狀,改善肺功能,減少急性發(fā)作次數。其中,布地奈德混懸劑是吸入性糖皮質激素中最常用的藥物之一。支氣管舒張劑是哮喘急性發(fā)作的首選藥物,能夠快速改善兒童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黏液溶解劑,顧名思義可以溶解氣道內的黏稠分泌物,如痰液等。乙酰半胱氨酸是最常見的黏液溶解劑,經霧化吸入,有利于哮喘兒童排出痰液、緩解癥狀。
選擇合適的霧化器
霧化器輸出顆粒的直徑為1~5微米,可以保證藥物順利到達下呼吸道。這是霧化器最重要的參數指標。理想的家用型霧化器應具備體積小、噪聲低、出霧效率高、便于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霧化器的類型有壓縮霧化器、超聲霧化器、濾網式霧化器等。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應選擇不同的霧化器。比如,4歲以下兒童對噪聲較為敏感,可以選擇噪聲在65分貝以下的霧化器,以減少抗拒心理和哭鬧情緒。具有變速調節(jié)功能的霧化器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呼吸道狀況進行藥物釋放,家長們可以選擇。小兒呼吸道較為狹窄時,建議使用微網霧化器,將藥物順利送達氣道或肺臟。微網霧化器的噪聲相對較小,小巧便捷,適合家長隨身攜帶,方便為嬰幼兒進行霧化治療。
選擇合適的干預手段
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對于保障兒童霧化治療效果和預后尤為重要。家長要了解哮喘相關發(fā)病因素與機制,認識到霧化吸入治療的重要性。霧化期間,患兒應該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注重營養(yǎng)均衡搭配,做到細嚼慢咽、少食多餐。
家長在這一時期要密切觀察患兒的反應,例如是否出現吐奶嚴重或者食欲不振等問題,及時發(fā)現并積極采取措施。
室內空間的消毒和清潔到位也非常重要。家長要定期進行室內通風,根據兒童的身體情況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擺放綠色盆景或其他植物,以凈化室內空氣。對于有呼吸道疾病的兒童來說,室內空氣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霧化治療效果和身體恢復。
兒童霧化治療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項需要家長關注。
兒童霧化治療前30分鐘不能進食,避免氣霧刺激引起惡心或嘔吐。進行霧化治療前,務必充分清除兒童氣道分泌物,必要時先拍背排痰。霧化治療后,讓兒童及時漱口、洗臉,減少藥物殘留。
家庭霧化治療尤其不能忽視霧化時間的把控。霧化治療的時間一般控制在5~10分鐘,具體時間取決于藥物劑量和醫(yī)生建議。時間過短,藥物無法被充分吸入;時間過長,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注意定期清潔和維護霧化器,避免細菌滋生。遵醫(yī)囑用藥,不要自行調整用藥劑量和使用次數。每次使用后,務必將霧化器清潔到位并干燥保存,以防受到污染,影響治療效果。
當霧化器噴嘴被藥物堵塞,出現霧量小或不出霧時,可用溫水沖洗噴霧器。如不能解決問題,建議更換噴霧器,切勿用注射器針頭疏通噴嘴。
霧化后拍背排痰可以促進分泌物排出,幫助兒童保持呼吸道通暢。
扣背手法:右手掌五指并攏,手掌半屈呈空心狀,叩擊患兒背部,注意避開脊柱。
扣背順序:由下至上,由外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