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宇宙服務的人機交互綜述

      2025-01-01 00:00:00高俊濤程玉玉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2025年1期

      摘要: 近年來,元宇宙飛速發(fā)展,已成為未來數字世界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元宇宙中的人機交互是實現虛實融合的核心,其解決了元宇宙中的多用戶協作、溝通、社交等挑戰(zhàn),促進了創(chuàng)新和合作。為了深入探討元宇宙作為虛擬和現實世界融合的數字化空間,其服務如何與人機交互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豐富、沉浸式、個性化的用戶體驗,調研了元宇宙和人機交互技術,并從人機交互的角度對元宇宙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討論了元宇宙服務和人機融合的可行性與優(yōu)勢,并整理歸納了現有的挑戰(zhàn)。最后探討了元宇宙服務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 元宇宙; 服務; 人機交互; 數字化空間

      中圖分類號: TP391

      文獻標志碼: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671-6841(2025)01-0008-07

      DOI: 10.13705/j.issn.1671-6841.2023236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for Metaverse Service: a Survey

      GAO Juntao, CHENG Yuyu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metaverse, which has now emerged as a crucial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igital world.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metaverse was considered the core for achieving the fusion of the virtual and real worlds, addressing various challenges such as multi-user 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within the metaverse, thereby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order to delve deeper into the metaverse as a digital space where the virtual and real worlds converge, and to explore how its services were integrated with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o create rich, immersive, and personalized user experiences, the metaverse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echnology were surveyed, and the concept of the metaverse was def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s of metaverse services and human-computer integration were discussed, while also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Finally, the future trends in metaverse services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metaverse; servic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igital space

      0引言

      隨著人機交互、增強現實、區(qū)塊鏈技術和數字孿生等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社交互動和數字化資產等需求的增長等因素,使元宇宙飛速發(fā)展。元宇宙最初是由美國科幻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他的小說《雪崩》(Snow Crash)[1]中提出。在該小說中元宇宙被描述為一個虛擬現實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人們的生活是完全數字化的,可以無視現實世界中的地理位置,通過各自的 “化身” 進行交流、娛樂,此外還可以使用化身來控制和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硎怯脩粼谔摂M世界身份的具體表示[2],是元宇宙中的數字住戶或居民,其行為反映了元宇宙中特定人類實時執(zhí)行的行為[3],用戶可以在數字世界中擁有一個或多個身份。元宇宙在技術、社會、文化等多個層面上開辟了全新的領域,而在元宇宙的內部,元宇宙服務則成為這個虛擬化世界中的各種功能和體驗的提供者,為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數字化生活方式。

      隨著技術的進步,人機交互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鍵盤、鼠標、觸摸屏等方式,而是邁向了更智能、更身臨其境的層次。元宇宙中的人機交互超越了單純的指令輸入與反饋輸出,融入了姿勢感知、語音識別、情感表達等多種形式,與數字世界的互動更自然、更流暢。人機交互技術是構建元宇宙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元宇宙實現的重要支撐。許多研究[4-5]表明,人機交互在元宇宙的構成和發(fā)展中有著重要作用。然而,不容忽視的是,元宇宙中人機交互涉及的技術和挑戰(zhàn),如高度智能化的虛擬角色、人類與數字環(huán)境之間的界限、平臺的兼容性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元宇宙服務的人機交互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潛力,它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深刻地改變著社會、文化、商業(yè)等多個領域的運作方式。通過深入研究元宇宙服務的人機交互模式,我們可以更好地把握未來數字化時代的發(fā)展方向,為構建更先進、智能、人性化的人機互動模式奠定基礎。在現有的綜述文獻中,研究者對腦機接口、虛擬現實進行了研究[6-8]。人機交互比單純的腦機接口或虛擬現實能提供更多層次和全面的用戶體驗。將人機交互融入元宇宙中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促進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解決了虛擬世界中的交互問題,使用戶能夠更自然、方便地與虛擬環(huán)境進行互動。但目前將人機交互融入元宇宙中會面臨很多挑戰(zhàn)?;诖?,本文深入探討了元宇宙服務的人機交互,剖析元宇宙服務如何以其獨特的模式,重塑人們與數字世界的互動方式。

      本文首先從定義、技術和服務三個部分來介紹元宇宙。隨后,討論了元宇宙服務的人機交互的技術構成。最后,探討了元宇宙服務的未來發(fā)展趨勢,總結了現有的挑戰(zhàn),并探討元宇宙服務與人機融合的可行性和優(yōu)勢。

      1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首次于1992年提出,2021年,隨著 Facebook 宣布全面進軍元宇宙并將公司更名為 Meta,元宇宙引起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圖1展示了2021年元宇宙相關重要事件的時間線。元宇宙是一個基于區(qū)塊鏈構建的虛擬世界,通過去中心化平臺賦予玩家所有權和自治權。人機交互使用戶沉浸于體驗之中,而人工智能則賦予了虛擬角色智能和情感[9]。區(qū)塊鏈、人機交互和人工智能這三者的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維度、互動性強的虛擬世界,使其更接近現實。

      元宇宙之所以火爆經過分析認為有四個因素:1) 人機交互、區(qū)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已經趨于成熟,技術的發(fā)展拓寬了想象的邊界;2) 新冠疫情的影響;3) 元宇宙中存在一個完整的獨立虛擬經濟和貨幣體系,許多企業(yè)看到了它的價值;4) 元宇宙是以服務和用戶為中心的[10]。第四點也是本文的觀點所在,元宇宙是一種新型社會系統(tǒng)的數字化生活空間,具有沉浸式、交互性、超空間、多技術、協作等特點。元宇宙為元宇宙服務提供了創(chuàng)造和實現的場景,而元宇宙服務則豐富了元宇宙的內容和體驗,它們共同構建了一個新的數字化世界。

      1.1元宇宙的定義

      現階段對元宇宙的定義因人而異,針對這個情況,我們通過調查提取了目前定義的共同點,并對其進行了分類。其具體的細節(jié)請查看我們的另外一篇文章[11]。元宇宙的定義可歸納為三類:從時空角度看,元宇宙是一個超越傳統(tǒng)虛擬現實的三維虛擬世界,融合了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從功能或用途角度看,元宇宙是一種媒介,可用于創(chuàng)造虛擬實體、虛擬環(huán)境和虛擬資產,也可作為虛擬社交平臺和各種服務的助手,如虛擬教育、醫(yī)療診斷等;從技術角度看,元宇宙又是一個多種技術的綜合體,涉及人機交互、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前沿技術,是一個擁有新經濟、新身份等特征的數字空間。在我們探討元宇宙的定義以及其在數字時代的潛在影響之后,為了進一步理解元宇宙的定義,我們從人機交互的角度繪制了元宇宙的概念圖。圖中的關鍵字是我們從有關元宇宙人機交互的相關文章中提取出來的,提取的方法是將文章中重復率高的相關概念進行提取。然后,將提取的概念進行分類和分組,將其映射到抽象概念。最后,對這個過程進行了多次迭代,將迭代的結果進行總結和邏輯連接。其具體情況如圖2所示。從人機交互的角度給元宇宙下一個定義:元宇宙是一個高度沉浸和社交化的多用戶的三維空間,它通過擴展現實和社交媒體為用戶提供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使用戶能夠與虛擬世界、其他用戶和數字內容進行深度互動。

      1.2多技術構成的元宇宙

      元宇宙作為數字科技領域的熱門話題,代表了人類對虛擬世界的無限幻想。相關技術的構成如圖3所示。這些技術相互融合,共同構建了一個多維度、互動性強的虛擬世界。

      數字孿生可以將現實世界的影像映射到虛擬世界中,從而為元宇宙構建一個極其細膩逼真的環(huán)境,為用戶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體驗[12],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將現實世界的數據與虛擬環(huán)境融合[13],實現更好的互動和增強虛擬現實體驗。數字孿生極大地提高了元宇宙建設的效率和逼真度。渲染技術以高質量、高效率的方式幫助呈現虛擬世界中的圖像、聲音[14]和交互元素,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真實、更引人入勝的虛擬體驗。區(qū)塊鏈具有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和隱私安全性[15]等特性,這些特性為虛擬世界的經濟、社交、安全等方面提供關鍵支持[16]。此外,區(qū)塊鏈技術創(chuàng)建了元宇宙中的數字資產,不可替代地實現了與虛擬商品的關聯,使數字資產具有可交易的實體[17]。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賦予虛擬世界更高級的智能性[9]、自主性和交互性。在元宇宙中,人們可以通過虛擬角色與虛擬環(huán)境進行交互,人工智能使得元宇宙的虛擬角色更加智能化,用戶與虛擬環(huán)境的互動更加自然流暢,同時也為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虛擬體驗和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人機交互技術可以增強用戶與虛擬環(huán)境的互動、探索和創(chuàng)造,使用戶能夠更自然、更便捷地操控虛擬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你或你的虛擬化身可以與他人互動,包括眼神交流、身體交流,甚至握手和擁抱。網絡技術是元宇宙的基石,是連接虛擬世界中各個組成部分的紐帶,使用戶能夠在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互動、通信、交流和協作。

      1.3元宇宙服務

      服務通常用來描述一種行業(yè)或商業(yè)模式,是指公司或個人向客戶提供各種各樣的價值、幫助、產品或資源。元宇宙服務則是指元宇宙提供的多種服務和功能,是連接人們與虛擬環(huán)境的紐帶,旨在滿足用戶在虛擬化環(huán)境中的多樣化需求,其包括了社交互動、教育培訓、娛樂創(chuàng)作、商務交易等。元宇宙服務通常依賴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技術,對元宇宙的發(fā)展和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給用戶提供更沉浸式、互動性和有趣的虛擬體驗,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利用虛擬環(huán)境來實現各種活動和目標。元宇宙服務可以用于解決元宇宙中數字化身、數字孿生和數字原生等服務方面[18]的問題。元宇宙服務可以提供虛擬會議和協作體驗,使團隊能夠在虛擬空間中進行會議、合作和項目管理,如Facebook Horizon Workrooms、VRChat等平臺。元宇宙服務可以為人們提供虛擬課程、培訓和教育體驗服務,如Virbela、AltspaceVR Education等虛擬教育平臺。元宇宙服務還可以提供虛擬醫(yī)療診斷、治療和康復,以及健康教育體驗服務,如VRHealth和Virti等。元宇宙服務領域正在不斷地發(fā)展和擴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服務和應用不斷涌現。

      2人機交互

      在元宇宙中,人機交互是用戶與虛擬環(huán)境、虛擬實體以及其他用戶之間的互動過程。這種互動可以通過手勢、語音、眼神、身體動作等多種方式來實現,旨在讓用戶能夠自然地與虛擬世界進行溝通和互動。人機交互關注的是如何創(chuàng)造用戶友好直觀的界面和系統(tǒng),人類與機器如何更好地協作和肢體交互。元宇宙中的人機交互關注的是如何設計直觀且舒適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界面,并且對其相關設備的優(yōu)化、情感識別和反饋以及元宇宙中的支付、購物和數字財產管理等方面。

      新型人機交互最顯而易見的表現便是交互方式與交互設備的變革[19],人機交互方式演變歷史大致可分為互聯網時代到元宇宙時代兩個階段。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更新換代,人機交互方式在內容和場景上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升級,由原來的桌面式交互轉向了沉浸式虛擬交互[20]。如圖4所示,互聯網時代,人機交互只能通過電腦、手機等特定設備在特定場景下進行。而在元宇宙時代,可以通過任何智能設備,在任何生活場景下進行人機交互?;ヂ摼W時代的人機交互主要以鍵盤、鼠標、觸摸屏等傳統(tǒng)方式為主。網絡時代的人機交互深度主要受限于技術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fā)展水平,交互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以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展現。元宇宙時代的人機交互通常涵蓋更多的交互方式,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投影等。從角色互動的深度來看,元宇宙時代,人機交互的深度可以通過用戶與虛擬角色的互動來評估,人機交互使用戶能夠與虛擬角色進行更深入、更自然的互動。人工智能技術使虛擬角色能夠理解用戶的語言、情感,以更智能、真實的方式與用戶交流。

      本章分別從全息投影、腦機接口和擴展現實三個技術構成角度來介紹元宇宙服務中的人機交互。

      2.1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通常用于需要匹配視覺呈現的場景,是一種利用虛擬成像原理來建設三維世界[21],并將電子數據轉化為光學圖像的一種技術。它能夠在空氣中或透明介質中創(chuàng)建逼真的三維圖像或影像。在元宇宙中,全息投影技術為用戶呈現出虛擬角色、虛擬物體和虛擬場景三維形式,三維的視覺效果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感,為虛擬環(huán)境增添更高層次的逼真性和沉浸感。通過將虛擬內容投影到現實環(huán)境中,使用戶能夠通過手勢、聲音或其他交互方式來操控虛擬內容。在元宇宙服務中,用戶可以通過全息投影參與虛擬會議、展覽、培訓等,實現更加逼真的虛擬體驗,使交流更加自然、直觀,推動了虛擬和現實的融合,為元宇宙服務的發(fā)展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2.2腦機接口

      腦機接口建立了人類大腦與計算機或其他外部設備之間的直接連接[22],允許人類通過大腦信號與機器進行交互。腦機接口技術的核心目標是將人類的思想、意圖或情感轉化為計算機能夠理解的指令,從而實現無須使用傳統(tǒng)輸入設備的交互體驗,將人類的神經世界與外部的物理世界連接起來。

      在元宇宙服務中,腦機接口實現了人類與計算機之間一種更自然的交互方式,使用戶無須使用手部或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通過思想直接操控虛擬環(huán)境中的角色、物體或場景,腦機接口還可以捕捉用戶的情感和意圖,并將其轉化為虛擬世界中的交互行為,可以實現更直觀、更身臨其境的虛擬環(huán)境操控。腦機接口可以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用戶在虛擬世界中的沉浸感,使虛擬現實體驗更加逼真。這為元宇宙服務中的虛擬社交、創(chuàng)造、探索等活動提供了更加直觀、便捷的交互手段,為元宇宙服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互方式和體驗,將人的思維和虛擬世界緊密連接起來。

      2.3擴展現實

      擴展現實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等技術,是元宇宙為用戶創(chuàng)建一個高度交互的虛擬世界的主要交互技術[23],為元宇宙服務帶來多樣化的體驗和功能。虛擬現實技術就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數據,通過計算機技術產生的電子信號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全的虛擬環(huán)境,用戶可以通過一些頭戴式顯示設備進入其中[24],與真實世界隔絕,通過完全接管人類的視覺、聽覺、觸摸和動作捕捉,使信息能夠在元宇宙中進行輸入和輸出,在元宇宙服務中,用戶可以通過虛擬現實設備完全融入虛擬環(huán)境,實現更加沉浸式的體驗,從而達到深度的參與感。增強現實是在虛擬現實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其主要目的是用于增強,增強現實技術借助物理設備和新型媒介增強人們對世界的認識[25],通過對人的各種感知(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進行模擬和再輸出,并將虛擬信息疊加到真實信息上,給人類提供超越真實世界感受的體驗。在元宇宙服務中,通過在現實世界中疊加虛擬元素,創(chuàng)造出增強的視覺和感知,實現更加沉浸式的體驗?;旌犀F實是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之間存在的一種奇妙的過渡形態(tài), 將虛擬內容與現實世界相融合,創(chuàng)造出介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之間的交互體驗。在混合現實中,虛擬元素與真實世界的場景交織在一起,用戶可以在現實環(huán)境中看到虛擬內容,同時也能夠與虛擬元素進行交互。

      3未來發(fā)展趨勢、挑戰(zhàn)和優(yōu)勢

      元宇宙作為一個蓬勃發(fā)展的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本節(jié)介紹元宇宙服務與人機交互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挑戰(zhàn)和優(yōu)勢。

      3.1未來發(fā)展趨勢

      元宇宙是現階段各大技術的綜合構建,是高新科學技術發(fā)展達到“奇點”后衍生的概念性產物。元宇宙和元宇宙服務的出現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人類社會向數字化時代邁出的一大步。它們對社會、文化、商業(yè)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元宇宙目前還處于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其技術、系統(tǒng)和倫理等方面還不完善。但已呈現出服務的網絡化、智能化、普適化、虛擬化趨勢。業(yè)界將元宇宙視為新增長點和下一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競爭領域。元宇宙服務將在各個領域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包括娛樂、醫(yī)療、設計、藝術、商務等。虛擬世界將成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交流的平臺,為不同行業(yè)帶來新的機遇。從技術層面看,元宇宙是一個由多種技術構成的集合體,其發(fā)展受益于許多技術的發(fā)展,如人機交互、人工智能、區(qū)塊鏈和數字孿生等。這些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元宇宙的發(fā)展提供了技術基礎。由于元宇宙是全球性的虛擬社交平臺,能夠使用戶跨越地域和文化邊界進行社交互動,這種全球性社交可以促進文化交流、合作和友誼。因此,元宇宙極有可能是下一代的因特網。從服務的角度看,在人工智能和人機交互的支持下,虛擬角色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的意圖、情感和需求,從而實現更智能、個性化的交互體驗,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在未來,人機交互將無限接近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獲取信息的自然方式,人和機器的交互將逐漸演變成人和世界的交互,身心交互將是元宇宙服務人機交互發(fā)展趨勢。

      通過元宇宙,人們可以超越現實的物理界限,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進行實時交流和協作。這種全球互聯的可能性對社會、商業(yè)和創(chuàng)新領域的未來有著巨大的影響。未來的元宇宙服務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實現跨平臺互通,這將有助于創(chuàng)造更加連貫和豐富的虛擬世界,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元宇宙與元宇宙服務的出現為數字時代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境界。它們重新定義了人與數字世界的關系,擴展了人們的創(chuàng)造、互動和體驗方式。元宇宙有望成為商業(yè)世界的重要角色,英偉達以“芯”為本,著力搭建元宇宙的硬件平臺。2021年度GTC大會上,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公布了一系列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和產品,并推出承載著“元宇宙”愿景的全新虛擬化身平臺Omniverse Avatar。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知名企業(yè)都在圍繞元宇宙進行規(guī)劃。元宇宙將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artner(全球最權威的IT研究和咨詢公司)預測,2026年,25% 的人平均每人將在元宇宙中花1 h,越來越多的領域將與元宇宙結合發(fā)展成各種應用模式。元宇宙是未來發(fā)展趨勢的必然,但也是一個漫長的衍生過程。元宇宙和元宇宙服務的未來充滿了機遇和挑戰(zhàn)。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chuàng)新,它們將不斷演化和發(fā)展,為人們帶來更加豐富、多樣化的數字體驗,改變人類與數字世界的互動方式。

      3.2元宇宙服務下的人機交互挑戰(zhàn)

      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的未來,引領人們進入一個數字化、互動性強、超時空的虛擬環(huán)境。在這個虛擬環(huán)境中,用戶與虛擬實體、其他用戶以及數字資產之間的互動將變得至關重要,這也使得人機交互成為元宇宙服務的關鍵組成部分。然而,實現出色的人機交互在元宇宙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它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

      1) 跨平臺互動性挑戰(zhàn)。由于元宇宙服務涉及一些穿戴式設備、開發(fā)平臺和標準,而不同的設備可能有不同的傳感器、分辨率、處理能力等特性,這些特性的不同可能會導致元宇宙的互動性不一致。開發(fā)者開發(fā)元宇宙服務的程序可能使用不同的開發(fā)工具和標準,而這可能會導致元宇宙與虛擬世界的不兼容。

      2) 流暢性挑戰(zhàn)。理想的元宇宙中,玩家可以獲得一個無限接近現實的感覺[21],然而,目前元宇宙服務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技術都無法實現這一點。目前元宇宙的硬件設備的舒適性不高,長時間佩戴可能導致運動暈動[5]或眩暈感。此外,顯卡等硬件設備也對元宇宙的流暢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是因為元宇宙的高分辨率圖形渲染對硬件的顯卡要求很高,而目前的顯卡無法達到這一標準。對流暢性影響最大的是目前的網絡算力問題。英特爾曾表示,目前的計算、存儲和網絡基礎設施根本不足以實現元宇宙愿景,而要想實現真正的元宇宙,目前的計算能力需要再提高1 000倍。

      3) 設計挑戰(zhàn)。元宇宙服務的設計涉及高度沉浸、多維交互等方面。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點是,元宇宙的設計是對一個三維的空間進行設計,在設計該元宇宙服務時,設計的用戶界面應該是令人愉悅的,要確保用戶能夠輕松、高效地在虛擬環(huán)境中進行各種活動和互動。因此,不能在屏幕上同時顯示所有內容,應盡量簡潔大方,這對設計師的要求很高。此外,設計師還有一個非常需要注意的點是兩個世界的一致性,文獻[26]中說到元宇宙在設計時,如果設計與現實世界不匹配,就會使用戶在兩種現實之間切換時產生焦慮,因此要考慮兩個世界的一致性,這對設計師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4) 沉浸感挑戰(zhàn)。當前元宇宙平臺在時間和支持有意義沉浸的程度上都很有限[5],我們只能通過視覺和聽覺信息,與元宇宙中的環(huán)境、化身等進行交互,其他感知(如觸覺、嗅覺、味道等)還不能運用在交互中,這些交互方式超出了當前技術的覆蓋范圍。此外,元宇宙中用戶交互行為無處不在,且多模連續(xù),導致交互數據模糊,為交互意圖準確推理帶來巨大挑戰(zhàn),對元宇宙服務的沉浸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3元宇宙服務和人機交互融合的優(yōu)勢

      元宇宙服務與人機融合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眾多優(yōu)勢,這是因為元宇宙為人機交互提供了一個多樣化、沉浸式和高度互動的平臺。人機交互技術中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腦機接口等技術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步,使元宇宙服務成為可能,并且虛擬現實研究可能會引領未來的元宇宙學習人機交互研究[26]。元宇宙服務與人機融合之后,可以提供極高的沉浸感,使用戶仿佛置身于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中。這對于模擬和培訓應用、虛擬旅游和娛樂體驗非常有吸引力。元宇宙服務和人機融合的結合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潛力。

      4總結

      元宇宙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元宇宙的應用極其廣泛,目前這種新技術的潛力已經在醫(yī)療保健、教育、游戲和電子商務等領域有所展現。此外它具有巨大的商業(yè)和學術價值。本文針對元宇宙服務的人機交互的現狀進行了綜述。文章從定義、技術和服務的角度介紹了元宇宙,從全息投影、腦機接口和擴展現實來介紹人機交互,之后討論了元宇宙和元宇宙服務的未來發(fā)展趨勢以及元宇宙服務下的人機交互的挑戰(zhàn)。自2021年以來,人們對該領域的興趣越來越大。本文的調查增加了人們對元宇宙的理解。

      參考文獻:

      [1]STEPHENSON N. Snow crash[M]. New York: Spectra Press, 2003.

      [2]PETRAKOU A. Interacting through avatars: virtual worlds as a context for online educ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54(4): 1020-1027.

      [3]DIONISIO J D N, GILBERT R. 3D Virtual worlds and the metavers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J]. ACM computing surveys, 2013, 45(3): 34.

      [4]WANG Y Y, SIAU K L, WANG L. Metaverse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 technology framework for 3D virtual world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2: 213-221.

      [5]GUAN J, IRIZAWA J, MORRIS A. Extended reality and Internet of Things for hyper-connected metaverse environments[C]∥2022 IEEE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 and 3D User Interfaces Abstracts and Workshops. Piscataway:IEEE Press, 2022: 163-168.

      [6]ABDELGHAFAR S, EZZAT D, DARWISH A, et al. Metaverse for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towards new and improved applications [M]∥The Future of Metaverse in the Virtual Era and Physical World. Cha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3: 43-58.

      [7]WU D P, YANG Z G, ZHANG P N, et al. Virtual-reality interpromotion technology for metaverse: a survey[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3, 10(18): 15788-15809.

      [8]LV Z H. Virtual reality base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ystem for metaverse[C]∥2023 IEEE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 and 3D User Interfaces Abstracts and Workshops. Piscataway:IEEE Press, 2023: 757-758.

      [9]ZYDA M. Building a human-intelligent metaverse[J]. Computer, 2022, 55(9): 120-128.

      [10]DU H Y, WANG J C, NIYATO D, et al. Exploring attention-aware 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ustomized metaverse services[J]. IEEE network, 2023, 37(6): 166-175.

      [11]YANG Y L, CHENG Y Y, GAO J T. A survey on metaverse: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future trends and challenges[C]∥2023 IEEE Smart World Congress. Piscataway:IEEE Press,2023: 1-9.

      [12]LV Z H, XIE S X, LI Y X, et al. Building the metaverse using digital twins at all scales, states, and relations[J]. Virtual reality & intelligent hardware, 2022, 4(6): 459-470.

      [13]CHEN D W, WANG D, ZHU Y F, et al. Digital twin for federated analytics using a Bayesian approach[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1, 8(22): 16301-16312.

      [14]REMACHE-VINUEZA B, TRUJILLO-LEN A, ZAPATA M, et al. Audio-tactile rendering: a review 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to convey mus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sense of touch[J]. Sensors, 2021, 21(19): 6575.

      [15]劉煒, 唐琮軻, 馬杰, 等. 區(qū)塊鏈在隱私計算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2022, 54(6): 12-23.

      LIU W, TANG C K, MA J, et al.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blockchain in privacy computing[J].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2, 54(6): 12-23.

      [16]潘恒, 錢海洋, 姚中原, 等. 典型區(qū)塊鏈存儲與查詢技術綜述[J].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2022, 54(6): 34-50.

      PAN H, QIAN H Y, YAO Z Y, et al. A survey of typical blockchain storage and query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22, 54(6): 34-50.

      [17]BOLTON S J, CORA J R. Virtual equivalents of real objects (VEROs): a type of non-fungible token (NFT) that can help fund the 3D digitization of natural history collections[J]. Megataxa, 2021, 6(2): 93-95.

      [18]徐曉飛, 王忠杰, 涂志瑩, 等. 大服務與服務互聯網[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22.

      XU X F, WANG Z J, TU Z Y, et al. Big service and service Internet[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22.

      [19]FANG Y M. Exploring generic and immersive frameworks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Cham: Springer, 2022: 55-62.

      [20]徐丙立, 張飛, 張承鈿, 等. 沉浸式虛擬維修位置追蹤與動作虛實耦合研究[J]. 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9, 51(1): 8-12.

      XU B L, ZHANG F, ZHANG C D, et al. The position tracking and action matching for immersive virtual maintenance[J].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 51(1): 8-12.

      [21]LIU Y L, WU S, XU Q, et al. Holographic proj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media art[J].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2021, 2021: 9997037.

      [22]NICOLAS-ALONSO L F, GOMEZ-GIL J.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 a review[J]. Sensors, 2012, 12(2): 1211-1279.

      [23]WANG H, NING H S, LIN Y J, et al. A survey on the metaverse: the state-of-the-art,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J].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2023, 10: 14671-14688.

      [24]DUAN H H, LI J Y, FAN S Z, et al. Metaverse for social good: a university campus prototype[C]∥Proceedings of the 29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New York:ACM Press, 2021: 153-161.

      [25]王凌云, 陳亮. 增強現實空間關系及其關鍵技術探討[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2, 18(32): 97-99.

      WANG L Y, CHEN L. Discussion on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augmented reality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J].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2022, 18(32): 97-99.

      [26]EL SAID G R. Metaverse-bas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 phenomenological metavers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tudy[J]. Electronics, 2023, 12(6): 1379.

      清河县| 淮滨县| 城口县| 将乐县| 元氏县| 若尔盖县| 长子县| 沅江市| 怀柔区| 于都县| 双柏县| 军事| 榆社县| 海门市| 如皋市| 汾阳市| 达州市| 云阳县| 晋宁县| 嵩明县| 神木县| 平果县| 双鸭山市| 兴业县| 嵊泗县| 西城区| 缙云县| 库车县| 江西省| 江都市| 澳门| 盐津县| 荥经县| 安泽县| 桂东县| 永川市| 昂仁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三都| 塔城市|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