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蛇,我們的腦海里會情不自禁地閃現出毒蛇的身影,蛇毒的威力令人膽寒。有趣的是,有些植物也與蛇產生了某種關聯:為了生存,一些植物逐漸進化出與蛇相似的外表,從而減少被傷害的可能;還有些植物體內含有對抗蛇毒的物質,可有效治療毒蛇咬傷……凡此種種,使得這些植物被冠以“蛇”之名。
蛇年說蛇,我們一起來認識植物界的那些“蛇”吧。
相傳,古時,住在某個小村莊里的人們患上一種怪病。病患全身長出一粒粒大小不一的疙瘩,且奇癢難忍,當地名醫(yī)均束手無策。經術士指點,村中幾名年輕人在農歷五月初五前往東海中一座遍是毒蛇的小島,歷盡千辛萬苦,終于背回了兩簍“神草”。用這種草的種籽煮水洗擦身體,不過三五次,患病村民的皮膚問題大為好轉。因為此草是在蛇身下發(fā)現的,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被稱為“蛇床”,其果實則被稱為“蛇床子”。
該傳說是否屬實已不可考,不過,長有蛇床的地方的確是蛇類喜歡出沒的地方,因為二者都喜歡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我國現存最早的醫(yī)學典籍《神農本草經》中就將蛇床稱為蛇粟、蛇米等?!侗静菥V目》中也有這樣的記載:“蛇虺喜臥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諸名?!?/p>
蛇床長什么樣呢?
蛇床為傘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60厘米。根圓錐狀,細長。莖直立或有分枝,中空,表面具深條棱。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柄鞘狀,葉片卵形至三角狀卵形,2~3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輪廓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常略呈尾狀,末回裂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具小尖頭,邊緣及脈上粗糙。復傘形花序。每個小傘形花序具花15~20朵,花瓣白色,先端具內折小舌片,有香味。分生果長圓狀,橫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擴大成翅?;ㄆ谠?—7月,果期在6—10月。
蛇床適應性較強,對氣候和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但不畏嚴寒與干旱,多生于山地路旁草叢及河邊濕地,主產于歐洲和亞洲,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蛇床子是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實,有小毒,其味辛、苦,可入藥,具有溫腎壯陽、祛風燥濕及殺蟲止癢的功效?,F代醫(yī)學證明,蛇床子具有抗心率失常、殺菌、局部麻醉等多種藥理作用。研究證實,復方蛇床子水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大腸埃希氏菌具有較強的敏感性,殺菌效果明顯。不僅如此,蛇床子還可以用于制作殺蟲的獸藥和農藥。
盡管蛇床的名字聽起來兇猛,很有攻擊性,但這種植物的外形很美麗,花和葉皆具觀賞價值,常被作為園林綠化植物。除此之外,因為具有特殊香氣,蛇床曾被古人作為沐浴時的香體劑。清代學者屈大均曾在詩中寫道:“多搗蛇床作香沐,丹郎更與菟絲宜?!?/p>
蛇箭草是列當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野菰的俗稱。其外形很有辨識度,株高15~40厘米;根稍肉質;莖黃褐色或紫紅色;葉為肉紅色,呈卵狀披針形;花常單生于莖端,花梗粗壯,長10~30厘米,常具美麗的紫紅色條紋,花萼紫紅色、黃色或黃白色,常一側裂開至近基部,花冠常與花萼同色,或有時下部為白色,上部帶紫色;蒴果圓錐狀或長卵球形,種子多數,細小、橢圓形、黃色,種皮網狀。花期在4—8月,果期在8—10月。
蛇箭草的花朵生于植株頂端,呈直筒喇叭狀,外層有紫紅色的條紋。由于它的花朵較大,經常把纖細的肉質莖壓彎,遠看如同晃動的蛇頭。
蛇箭草不僅外形似蛇,還是一味能夠治療毒蛇咬傷的藥材,被譽為“蛇傷克星”。作為中藥材的蛇箭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咽喉腫痛、咳嗽、小兒高熱、疔瘡等病癥。
和其他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維持自身生存不同,蛇箭草是典型的寄生植物,一般寄生在芒屬和甘蔗屬等禾本科植物的根上,民間常把它們稱為“蔗寄生”或“廣寄生”。也正是由于寄生的屬性,蛇箭草自身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因而其體內不含葉綠體。
蛇箭草主要依靠不定根寄生于禾本科植物的根部。其不定根與寄主植物的根的結構一致,以便于營養(yǎng)物質的輸送。另外,蛇箭草的根與莖皮層以及莖的髓部、萼片和花瓣中的薄壁組織細胞中具有大量的淀粉儲藏顆粒。發(fā)達的儲藏器官也體現了蛇箭草對寄生生活的適應性。
研究顯示,蛇箭草的地上部分僅見花序,地下部分主要由走根及吸器構成營養(yǎng)器官。其吸器表面可長出新的次生走根,并在寄主植物的根部產生新的吸器。當新的吸器成功入侵寄主植物的維管束后,營養(yǎng)物質便可源源不斷地從寄主植物體內傳輸到蛇箭草體內。
作為單寄主寄生植物,蛇箭草終生不更換寄主,其種類和形態(tài)與寄主有著密切的關系。
在我國,蛇箭草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此外,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國家也有分布。
蛇瓜是葫蘆科栝樓屬一年生攀緣藤本植物,別名蛇豆、豆角黃瓜、蛇絲瓜等,因外形酷似蛇而得名。
作為一種常見栽培的觀果植物,蛇瓜莖蔓纖細,長可達4~8米,多分枝,具縱棱及槽,被短柔毛及疏被長柔毛狀長硬毛。葉片膜質,掌狀,有3~7裂;卷須2至3叉,有短柔毛?;▎涡?,同株雌雄異花,雄花組成總狀花序,常有1單生雌花并生,花冠白色,5裂或6裂,流蘇與花冠裂片等長,雌花花托肥大。果實長圓柱形或扭曲如蛇,長1至2米,直徑3至4厘米,兩端漸尖細。種子藏于鮮紅色的果瓤內,長圓形,灰褐色,種臍端變狹,另端圓形或略截形,邊緣具淺波狀圓齒,兩面均具皺紋?;ü谠谙哪┘扒锛?。
蛇瓜果形奇特,觀賞性極強。其果實自瓜柄開始有數條線紋,瓜體有的垂直,有的弓身,有的卷尾,酷似—條條長蛇在棚架下伺機而動。未成熟時,蛇瓜的表皮為綠色,有白色條紋,形似一條白花蛇;成熟后,蛇瓜的表皮轉變?yōu)槌赛S色或橙紅色,如同一條紅花蛇。蛇瓜不僅形態(tài)似蛇,而且渾身上下有類似蛇一樣的腥味。
蛇瓜含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性涼,入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化痰、利尿降壓、潤肺滑腸和殺蟲的功效。其嫩果實、花朵及嫩葉、嫩莖均可食用。
蛇瓜喜歡溫暖、濕熱的環(huán)境,原產于印度和馬來西亞,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各國和澳大利亞,在西非、美洲熱帶和加勒比海等地也有栽培,我國南北地區(qū)均有栽培。
眼鏡蛇令人聞之色變,世界上有一種植物,因外形酷似眼鏡蛇而被稱作眼鏡蛇瓶子草。
1841年,在一次對美國西部偏遠地區(qū)的考察中,植物學家J·D·布拉肯里奇于加利福尼亞州沙斯塔山發(fā)現了眼鏡蛇瓶子草。其種加詞“californica”就來源于發(fā)現地加利福尼亞州。1853年,約翰·托里描述了眼鏡蛇草屬植物的特征,并以賓夕法尼亞州伯明翰植物學家、醫(yī)生及政治家威廉·達林頓的名字命名了該屬。
作為一種食肉植物,眼鏡蛇瓶子草靠分泌出的蜜汁吸引、捕食昆蟲維生。這種和眼鏡蛇極為相似的植物長什么樣呢?
眼鏡蛇瓶子草為叢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為棕色,長10~25厘米。根狀莖長20~80厘米,常沿地表匍匐分支生長,且可發(fā)育為獨立的植株。眼鏡蛇瓶子草的葉片極為特別,具兩型。其種苗葉片在2至3年內均為簡單的筒狀,末端漸尖,長1~3厘米,呈紅綠色至紅色。之后,其葉片轉變?yōu)槌墒鞝顟B(tài),并具有了捕蟲功能。此時,葉片長20~80厘米,中空,中下部為筒狀,上部向前膨大為球狀;葉前隆處底部有一開口,邊緣內彎,鏈接著一個二叉的魚尾狀附屬物,附屬物背側及瓶口周圍存在蜜腺;葉片外表黃綠色,有紅色網紋,球狀部及筒狀部上端表面具大量不規(guī)則的半透明白色斑紋;葉球狀部分內表面光滑無毛,具蠟質,管狀部分下三分之一內表面具下向毛。
眼鏡蛇瓶子草耐冷怕熱,卻喜歡生長在有光照的地方,只是環(huán)境溫度不能太高。它們會在4—6月開花,且只開一朵花。其花序基生,萼片黃綠色,披針形;花瓣呈暗紅色至紫色,披針形至長圓形,無毛,具橫向脈;花莖長25~90厘米,通常比成熟的葉片高10~25厘米。
眼鏡蛇瓶子草成熟葉片內的中下部含有消化液;“瓶”口處附屬物的背側及“瓶”口周圍生有蜜腺,能夠分泌蜜汁,且越靠近“蛇頭”,蜜汁越豐富。螞蟻、蚊子、蒼蠅和蜂類等小型昆蟲被蜜汁引誘過來,在試圖跨過“瓶”口爬入“瓶”內時,一不小心就會滑落“瓶”中,掉進其中的消化液里,最終被慢慢消化、吸收。
眼鏡蛇草屬為單種屬植物,全屬僅有眼鏡蛇瓶子草一種植物。其原產地是美國俄勒岡州及加利福尼亞州以北的沼澤及冷水浸潤地。
從形態(tài)看,衛(wèi)矛科南蛇藤屬落葉藤狀灌木南蛇藤無疑是名副其實的“蛇”。它以周邊植物或山體巖石為攀緣對象,那光滑無毛、布滿皮孔的白色圓柱形枝條,長度可達12米,宛若一條逶迤向前行進的白蛇在林間、巖石上爬行?!吧摺鄙砩蟿t密布近圓形、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的鈍鋸齒緣葉片。
除了南蛇藤這個威風十足的大名外,它還有許多霸氣的名字,如過山楓、過山龍、大南蛇、老龍皮、穿山龍等。
目前,全世界約有南蛇藤屬植物30種,它們廣泛分布于亞洲,我國有南蛇藤屬植物24種和2變種,尤以長江以南地區(qū)較為多見,常生長在海拔450~2200米的山坡灌叢。
南蛇藤的小枝多為灰棕色或棕褐色,光滑無毛,具稀而不明顯的皮孔。葉片多為寬倒卵形、近圓形或橢圓形,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具鋸齒,兩面無毛或下面沿脈疏被柔毛。聚傘花序腋生,間有頂生;花瓣倒卵狀橢圓形或長圓形;花盤淺杯狀,裂片淺;雌花花冠較雄花窄??;子房近球形。蒴果近球形;種子橢圓狀稍扁,赤褐色?;ㄆ谠?—6月,果期在7—10月。
南蛇藤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作為民間常用植物藥,南蛇藤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止痛、活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跌打扭傷、蛇蟲咬傷、筋骨疼痛等?,F代藥理研究顯示,從南蛇藤中提取的多種活性成分確實具有抗腫瘤、抗風濕性關節(jié)炎、消炎鎮(zhèn)痛和抗氧化等功效,尤其在抗腫瘤和消炎方面效果顯著。不僅如此,南蛇藤根皮中所含的β-谷甾醇、生物堿和蛋白質等化學成分還具有殺蟲的功效,可使害蟲產生胃毒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抑制害蟲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
除了藥用價值,南蛇藤在我國也常常被用作園林綠化。南蛇藤植株姿態(tài)優(yōu)美,藤莖壯觀。秋天,其葉片變?yōu)辄S色或紅色,鮮艷醒目;蒴果成熟后,黃色的外皮競相開裂,露出的鮮紅色肉質假種皮宛如顆顆紅寶石。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名人名樹園里種植著一株南蛇藤,經過數十年的生長,這株植物已經成長為一株高大粗壯的巨藤。其藤莖攀緣纏繞在數株雞蛋花樹上,成為植物園里的地標性景觀。
南蛇藤還是優(yōu)良的節(jié)水耐旱型植物,具有一定的生態(tài)價值,可作為生態(tài)修復樹種。南蛇藤也是著名的纖維植物,由其樹皮制成的優(yōu)質纖維拉力強,可作為紡織和制造高級紙張的原料。其種子含油率達45%~52%,是潛在的燃料油植物之一。
在東南亞及印度等地,出產這樣一種水果,其外形奇特,下圓上尖,紅褐色的外皮表面有著如同蛇鱗般的紋理,因此得名蛇皮果,有時也被稱為蛇鱗果。
蛇皮果屬于棕櫚科蛇皮果屬植物,其植株相對較小,與原產于東南亞的草本植物油棕櫚類似。蛇皮果雌雄異株,植株叢生,短莖或無莖,有刺。葉自根部叢生,高3~4米,葉羽狀全裂,羽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呈“S”形或鐮刀形?;ㄐ蛏谌~間,雌雄花序異型。雄花序具有分枝,著生幾個柔荑狀圓柱形的分枝花序,總花序梗及分枝被包于宿存的佛焰苞內,雄花成對著生于小佛焰苞(苞片)的腋部,通常伴隨著有毛的小苞片。雌花序的分枝比雄花序少,但較大;雌花成對著生或單生,比雄花大。果實叢生于根部葉腋處,呈球形、陀螺形或卵球形,頂端具殘留柱頭,外果皮薄,有以覆瓦狀反折的鱗片,鱗片頂尖光滑或呈刺狀尖,中果皮薄,內果皮不明顯。種子長圓形、球形或鈍三棱形,肉質種皮厚。
蛇皮果的主產區(qū)集中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兩地的蛇皮果有所不同。印度尼西亞的蛇皮果上尖下圓,個頭兒和雞蛋相當,果皮呈現出黑褐色的蛇皮紋路,剛采摘時其表皮會有小刺,在成熟過程中小刺會慢慢脫落。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和爪哇島出產的蛇皮果最好,剝開那薄薄的表皮后,里面是三到四瓣酷似山竹果肉的白色果肉,吃時則有蘋果、菠蘿和椰肉混合的爽脆口感,肉質細膩,滋味酸甜。泰國的蛇皮果個頭兒更小,果皮為紅褐色,同樣有蛇鱗紋路,其外表的倒刺更多,雖然小刺也會隨著時間逐漸脫落,但其外表不像印度尼西亞的蛇皮果那樣光滑,有點像紅毛丹。泰國的蛇皮果剝開后,果肉顏色接近深棕色,并且果實越成熟,果肉的顏色越深,酸度更高,口感清爽。
印度尼西亞人熱愛這種外表丑陋、氣味酸臭的水果。當地女性認為蛇皮果有護膚養(yǎng)顏的功效,常常把它們當作“美容之果”。蛇皮果中的鉀和果膠含量也很豐富,且富含磷脂,對大腦有益,又有“記憶之果”的美譽,尤其適合長時間用腦的人群食用。常吃蛇皮果還能降血壓,預防癌癥,促進新陳代謝。
蛇皮果喜熱帶濕潤氣候,可栽植于庭院觀賞或作綠籬。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