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勒
- 海明威對梅勒的影響淵源考
的影子,如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瓊·狄迪恩(Joan Didion)、雷蒙德·卡弗(Raymond Carver)、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等。在以上作家中,諾曼·梅勒算是受海明威影響最為徹底的一個。梅勒長踞美國文壇達半個世紀之久,素有“海明威第二”“又一個海明威”“新海明威”的稱號,對于這些標簽,梅勒從未拒絕過,甚至在很多場合一再強調(diào)海明威對他及其他作家的影響。1961年,海明威自殺身亡。梅
外國語文 2021年3期2021-03-07
- 改變的神奇咒語:我喜歡你現(xiàn)在的樣子
度]安東尼·德·梅勒多年來,我一直患有神經(jīng)官能癥,焦慮、抑郁、自私。所有人都不斷告訴我要改變。我憤恨他們,也贊同他們的意見,想要改變自己??墒菬o論我多么努力,就是無法改變。最讓我受傷的是,我最親密的朋友和其他人一樣,不停催促我改變。因此,我感覺自己陷入了困境,無能為力。一天,這個朋友對我說:“別改變了,我就喜歡你現(xiàn)在的樣子?!边@席話對我猶如天籟之音“別改變了,別改變了,別改變了……我喜歡你現(xiàn)在的樣子”。我一身輕松,仿佛獲得新生,突然之間,我變了!現(xiàn)在,我明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期2021-02-22
- 中班語言活動:我的爺爺不記得了
不記得了》講述了梅勒的爺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梅勒從否認到接受,最后努力幫助爺爺找回記憶的故事。故事中情緒轉(zhuǎn)折層次分明,能引起孩子的共鳴,讓他們深刻地感受到:愛能夠化解悲傷。看到《我的爺爺不記得了》后,開始我有些猶豫,孩子有必要知道阿爾茨海默病嗎?這是不是離孩子的經(jīng)驗太遠了?有一天,班上一位幼兒告訴我,他的太爺爺也得過這種病,我意識到老去與遺忘就在孩子的身邊,每個家庭都有人漸漸年邁。如何讓孩子理解這些老去與遺忘呢?于是我借助繪本《我的爺爺不記得了》,開展了此
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 2019年11期2019-09-10
- 開在非洲的美國慈善學校:提供保護,還是性侵魔窟?
但由美國人凱蒂·梅勒創(chuàng)辦的慈善機構“超越自我”(More Than Me,簡稱“MTM”)曾打破過這個印象。2013年,MTM開辦了利比里亞首家保障女童受教育權的學校。以西點為起點,學校迅速擴張至更多地區(qū),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9所分校和4000多名學生。利比里亞前總統(tǒng)瑟利夫曾鼎力支持學校的創(chuàng)辦,西點校區(qū)就是她特許免費供MTM使用。在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儀式上,她作為獲獎者向全世界推介MTM。年輕的梅勒和由自己一手創(chuàng)辦的MTM一樣被寄予厚望,風光無限。她總共為MTM在
東西南北 2019年1期2019-02-25
- 存在主義世界中“硬漢”的誕生
漢不跳舞》延續(xù)了梅勒一貫的“真實”風格。該故事打亂敘事順序與時空順序,以“不可靠敘事者”的敘述,將環(huán)境荒誕、充滿敵意、混亂無序的世界描述得淋漓盡致。該小說真實反映了梅勒的存在主義世界觀,塑造了“梅勒式硬漢”的成長過程。關鍵詞:存在主義;硬漢;梅勒一、梅勒的存在主義世界美國著名小說家諾曼·梅勒素有“文壇硬漢”之稱,被稱為海明威第二?!队矟h不跳舞》以硬漢為題名,主人公卻并非硬漢,而是一個頹廢、懦弱的落魄作家。一次酒后發(fā)現(xiàn)自己無端卷入兇殺案中,而他自己對此毫無記
山東青年 2019年12期2019-02-06
- 諾曼·梅勒:裸呈者的力與美
才華蓋世的諾曼·梅勒而言,無非過眼云煙罷了。撩開那些好奇無聊的街談巷議,懸置任何基于愛恨情仇的是非判斷,單以作品論,諾曼·梅勒可謂美國戰(zhàn)后唯一匹配上百科全書式作家的全能藝術大師。從《裸者與死者》這一最佳戰(zhàn)爭小說,到“新新聞主義”風格代表作的《夜幕下的大軍》與《劊子手之歌》,再從暴露中情局的《夏洛特的亡靈》乃至《巴巴里海岸》,而后進入影射好萊塢的《鹿苑》,再而裹挾著偵探氣息的《硬漢不跳舞》,采掘了埃及千年古墓幽靈的《古代的夜晚》,徜徉于魔鬼盤踞的童年希特勒的
山西文學 2017年12期2018-01-21
- 讀書
·索科洛夫夫斯基梅勒洛夫被判入獄四年,懲罰措施有兩種可能:去醫(yī)院當護士,或者再接受一次文化教育。梅勒洛夫可不想每天去醫(yī)院給病人倒尿桶,所以就選擇了后者。梅勒洛夫的任務是要大聲朗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四卷《戰(zhàn)爭與和平》,而且還要把每天的內(nèi)容向監(jiān)獄官轉(zhuǎn)述一遍,這大出梅勒洛夫的意料,但他已無路可退。剛讀第一頁時,就有幾個詞把梅勒洛夫難住了,他怎么看也看不懂?!白x?。 北O(jiān)獄官吩咐說:“你,不是文盲吧?”“我中學畢業(yè),還有畢業(yè)證書呢!”梅勒洛夫覺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澳?/div>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7年12期2018-01-05
- 谷與水:《老子》的眾妙之門
漢斯-格奧爾格·梅勒(Hans-Georg Moeller)先生所著的《的哲學》一書,拋棄了以西人視角解讀中國哲學的一貫做法,運用中國古人“立象以盡意”的思維方式,從道家文本的語義資源出發(fā),深刻揭示《道德經(jīng)》文本的真實內(nèi)涵,認為:網(wǎng)絡結構是《老子》文本的特征,“谷”是《老子》的意象結點,“水”是《老子》的意象鏈接,由此向我們傳達了《老子》關于“道”和“德”的重要主張。梅勒先生的新視角為現(xiàn)代讀者打開了一條解讀中國道家哲學的通道。關鍵詞:谷;水;《老子》;漢斯西部學刊 2017年9期2017-11-14
- 接受不改變
安東尼·德·梅勒+孫開元我郁郁寡歡有好幾年了,每天生活在焦慮、抑郁、自私之中,所有的人都告訴我要改一改。我討厭他們,但是我也同意他們的話,想要改變自己,只是無論我怎么努力,都沒能成功。最傷我心的是,和其他人一樣,一位和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成天催著我改變。我感到很無助,不知如何是好。一天,他對我說:“改不了就不要改了,我喜歡現(xiàn)在的你。”他的話對我來說如醍醐灌頂,現(xiàn)在終于放松了,有了活力。突然之間,我變了!現(xiàn)在我知道了,在發(fā)現(xiàn)有個人無論我改變與否都能喜歡我之前,我情感讀本·道德篇 2017年5期2017-04-22
- 蘇西,活在八卦里的“新聞女王”
卦專欄作家艾琳·梅勒把她接受的最后一次專訪給了《名利場》雜志。2017年1月,在這位98歲的作家去世一個多月后,《名利場》刊出專稿《蘇西怎樣統(tǒng)治社交新聞半個世紀》,講述了她的傳奇。50年來,梅勒以筆名“蘇西”廣為人知,為美國公眾提供上流社會的新聞,其專欄曾出現(xiàn)在90種報刊上,每天有3000萬讀者,美國《生活》雜志稱她為讀者最多的社交專欄作家。美國著名記者克萊爾·盧斯曾說:“判斷一個人是否進入上流社會的標志,就是看這個人是否出現(xiàn)在‘蘇西的專欄之中?!睍r代的社環(huán)球人物 2017年3期2017-03-31
- 概率論的起源
宋子君德·梅勒是一位軍人、語言學家、古典學者,同時也是一個有能力、有經(jīng)驗的賭徒,他經(jīng)常玩骰子和紙牌.雖然他不是一個全職的數(shù)學家,但他經(jīng)常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和思考賭博中出現(xiàn)的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一次,德·梅勒和他的一個朋友每人出30個金幣,兩人各自選取一個點數(shù),誰選擇的點數(shù)首先被擲出3次,誰就贏得全部的賭注.在游戲進行了一會兒后,德·梅勒選擇的點數(shù)“5”出現(xiàn)了2次,而他的朋友選擇的點數(shù)“3”只出現(xiàn)了一次.這時候,德·梅勒由于國王召見必須離開,游戲不得不停止.他們初中生世界·八年級 2016年4期2016-11-19
- 概率論的起源
的起源宋子君德·梅勒是一位軍人、語言學家、古典學者,同時也是一個有能力、有經(jīng)驗的賭徒,他經(jīng)常玩骰子和紙牌.雖然他不是一個全職的數(shù)學家,但他經(jīng)常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和思考賭博中出現(xiàn)的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一次,德·梅勒和他的一個朋友每人出30個金幣,兩人各自選取一個點數(shù),誰選擇的點數(shù)首先被擲出3次,誰就贏得全部的賭注.在游戲進行了一會兒后,德·梅勒選擇的點數(shù)“5”出現(xiàn)了2次,而他的朋友選擇的點數(shù)“3”只出現(xiàn)了一次.這時候,德·梅勒由于國王召見必須離開,游戲不得不停止初中生世界 2016年14期2016-08-19
- 諾曼·梅勒的紀實文學
0000)諾曼·梅勒的紀實文學鄧曉雨(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梅勒的紀實文學主要有新新聞體和非虛構小說這兩大部分,在梅勒的一生中,這兩大文體占據(jù)大部分作品,并在他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從梅勒的兩類文體為入手點,并探究其在寫作特點上的突破。分析梅勒的代表作品,筆者認為,新新聞體寫作過程中,運用明確的主觀性以及純熟的小說技巧能作為新聞報道撰寫的最佳方式,也能顛覆人們對此類文體的傳統(tǒng)理念。非虛構小說寫作過程中,梅勒走出了自己的戲劇之家 2016年24期2016-02-24
- 我喜歡的天氣
西〕安東尼·德·梅勒 夏殷棕 譯我喜歡的天氣文/〔巴西〕安東尼·德·梅勒 夏殷棕 譯旅行者:“請問今天這兒的天氣會怎樣?”牧羊人:“會是我喜歡的天氣?!甭眯姓撸骸澳阍趺粗朗悄阆矚g的天氣呢?”牧羊人:“先生,我早就知道了。你看,我無法總是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便學會了總是喜歡自己所得到的一切,所以我敢肯定今天的天氣是我喜歡的天氣?!笔茄?,快樂與痛苦的差別,并不在于世事本身,而在于人們對待世事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 2016年10期2016-01-31
- 梅勒人生與文學傳奇的繼續(xù):美國2014年第十二屆諾曼·梅勒研究國際會議
:第十二屆諾曼·梅勒研究國際會議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威爾克斯召開,本次大會促進了梅勒研究的進一步交流和發(fā)展,并且使梅勒研究更加深入。關鍵詞:梅勒 ?第十二屆諾曼·梅勒研究國際會議 ?傳奇★基金項目:本文是由本人獨立主持的“上海市大文科項目:諾曼·梅勒研究”(項目編號:B-6002-13-003055)的階段性成果2014年10月9日至11日,由美國諾曼·梅勒研究會(Norman Mailer Society)舉辦,威爾克斯大學(Wilks University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5-30
- 回味
安東尼·德·梅勒夏殷棕 譯回味安東尼·德·梅勒夏殷棕 譯一年輕人即將踏上求學之路,臨行詢問大師:“您能告訴我人生的目的嗎?”“不能?!贝髱煷??!澳敲茨芨嬖V我什么是人生嗎?”“也不能?!薄澳敲茨芨嬖V我什么是死什么是生嗎?”“不能?!蹦贻p人不再問了,抬腳離開,對大師充滿了輕蔑,哪有這樣的大師,一問三不知!這時大師卻開口了:“你還沒有品嘗人生,何談其意義?先把布丁吃下,再去回味吧!”(陳紅會薦)視野 2015年11期2015-05-26
- 論《夜幕下的大軍》的敘事策略和敘事效果
0031)諾曼·梅勒以歷史事實和個人經(jīng)歷為基礎,嫻熟運用小說創(chuàng)作技巧,生動敘述和分析事件。這種融合歷史學家視野和小說家敘事技巧的創(chuàng)作手法消除文學創(chuàng)作中經(jīng)驗與想象之間的界限,構建一種全新的后現(xiàn)代文學形式——非虛構小說?!兑鼓幌碌拇筌姟肥沁@一體例的重要代表,有特殊的敘述人稱、敘述視角、敘述方式、人物話語和獨特的敘事效果。諾曼·梅勒;《夜幕下的大軍》;敘事策略;敘事效果1 引言美國當代作家諾曼·梅勒(1923-2007)以小說《裸者與死者》(TheNakedan外語學刊 2015年6期2015-03-17
- “鬼魅”的權力斗爭 ——當代美國作家諾曼·梅勒作品主題思想再思考
代美國作家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 1923—2007)曾經(jīng)獲得兩次普利策文學獎。一次美國國家圖書獎,200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基金會授予他終身成就獎。他去世后,湯姆·伍爾夫(Tom Wolfe)評價說:“他是整個文學界巨大的能量來源,是馬達、發(fā)電機?!盵注]Alex Tresniowski:Pulitzer Prize Winner Norman Mailer Dies, http://www.people.com/people/artic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2013-04-09
- 讀書
夫·索科洛弗斯基梅勒洛夫被判入獄4年。懲罰措施有兩種可供選擇:去醫(yī)院當護士或者再接受一次文化教育。梅勒洛夫可不想每天去醫(yī)院給病人倒尿桶,所以就選擇了后者。梅勒洛夫的任務是要大聲朗讀完列夫·托爾斯泰的四卷《戰(zhàn)爭與和平》,而且每頁都要給監(jiān)獄官轉(zhuǎn)述一遍。這大大出乎梅勒洛夫的意料,但他已無路可退。讀第一頁時,就有幾個詞把梅勒洛夫難住了,他怎么也看不懂。“讀??!”監(jiān)獄官吩咐說,“你,怎么,是文盲嗎?”“我中學畢業(yè),還有畢業(yè)證呢?!?span id="j5i0abt0b" class="hl">梅勒洛夫生氣地說?!澳悄憔痛簏c聲讀吧讀者 2012年12期2012-05-14
- 美國式的腐敗與反腐
《鹿苑》是諾曼·梅勒1995年出版的第三部小說,是這位紐約作家的早期作品,文風老派,文字凝練,卻又細膩傳神,注重塑造人物性格,并挖掘事件背后的社會意義。當時美國的文壇人才濟濟,梅勒盡管以《裸者與死者》取得成功,名聲很高,但很多人依然把他看作一名新秀,這本書在商業(yè)上不太成功。我知道梅勒是從《劊子手之歌》開始的,那本書寫了一個關在監(jiān)獄里的死刑犯的故事,整本書采用新聞體寫作,叫人閱讀時有如身臨其境。從那以后,我開始注意到梅勒,接下來一本書是他的《硬漢不跳舞》,風中國新聞周刊 2004年2期2004-02-02
- 歌者的絕唱
非但沒有感覺到讀梅勒的作品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美國《新港紀事報》評論),相反,倒生出些窘迫和凄涼來。因為面對梅勒“近乎完美無瑕的技巧”和“巨大的成功”,你幾乎目瞪口呆可無話說。梅勒究竟離我們太近了,一洋之隔,倒不如古典作家可任意品評掩去些令人尷尬的比照。也許有礙于斯,也許是梅勒的成功在于“暴露的真實”,有悖于某種社會的需要,總之,國內(nèi)散見幾篇評介文章之后,大家似乎隱約抱定了沉默。例如,梅勒先生也是一個“造反派”。他的經(jīng)歷在年輕的時候,也和我們一般中青年作讀書 1991年10期1991-07-15
- 谷與水:《老子》的眾妙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