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
-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遺址石峁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11月29日,石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揭牌暨石峁博物館開館儀式在榆林神木市舉行,這標志著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遺址的石峁遺址考古發(fā)掘、研究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果。石峁遺址是研究中國早期文明和國家起源非常重要的實證,為理解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過程提供了全新的資料和獨特的證據(jù)。圖為石峁博物館。(神木市融媒體中心楊學理 攝)
陜西畫報 2023年11期2024-01-08
- 基于形狀文法的石峁茶具推演與設計
卓基于形狀文法的石峁茶具推演與設計杜杰,韓怡萱,雷英卓(西安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西安 710054)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的傳承與發(fā)展,通過挖掘、解讀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將其打散重組成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運用至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中,促使市場中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思路達到多元化的局面?;谛螤钗姆ㄍ蒲菀?guī)則,根據(jù)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點及石峁石雕紋樣特征,與現(xiàn)代茶具造型進行交叉融合,結合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設計理念展開設計。以茶壺、茶杯、公道杯、茶盤為石峁茶具
包裝工程 2023年14期2023-07-25
- 淚灑黃土潤心田
先生的長篇小說《石峁》,感受頗深。只要你打開這本書,你很快就會進入到那淳樸、厚重、泥土氣息撲面而來的石峁鄉(xiāng)間,就會被生活在那里的牛德承一家人等所吸引,被那里的一個個有著苦難命運,但又堅強不屈充滿韌性的一個個鮮活人物所折服。灰白色的書皮,古奧神秘的“石峁”二字,令初讀《石峁》的我廢寢忘食,愛不釋手,欲罷不能。讀了一頁又一頁,當我一口氣讀完時,已是黎明。小說的故事從主人公牛遠昌的高考落榜中徐徐展開,如涓涓小溪緩緩流淌,娓娓道來;亦如長江大河,波濤洶涌,排江倒海
西部散文選刊 2023年6期2023-06-16
- 文化遺產(chǎn)活化利用與旅游營銷的策略
—以神木石峁遺址為例
127)0 前言石峁遺址自發(fā)掘以來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以及豐富的價值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石峁遺址仍在開展考古發(fā)掘,因此對于石峁遺址的相關研究多集中于考古學視域下,對其后續(xù)的保護管理與活化利用的研究則涉及較少。隨著遺址內(nèi)容的不斷揭露,石峁遺址的階段性考古取得了豐碩成果,后續(xù)的考古學研究以及遺址保護開發(fā)也應當持續(xù)跟進,不斷豐富對石峁遺址的保護管理手段,充分發(fā)揮石峁遺址的巨大價值。1 石峁遺址的概況及價值分析1.1 石峁遺址概況石峁遺址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3期2023-03-30
- 一部優(yōu)秀的不可移動文物志
——《石峁遺址志》
公室發(fā)布會宣布,石峁與良渚、陶寺、二里頭文化遺址一起成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相關內(nèi)容編入中學教材。2021年12月,由陜西省地方志辦公室與陜西省文物局聯(lián)合編纂、方志出版社出版的《石峁遺址志》全面系統(tǒng)記錄了石峁遺址的考古成果,它的出版發(fā)行實現(xiàn)了方志文化和考古文化的協(xié)同傳播,讓歷史復活起來,為古老的石峁遺址插上騰飛的翅膀,走向世界;也為方志園地增添了一部獨特優(yōu)秀的文物志。這部文物志是由石峁自然實體與人工建筑石城遺址合成的一部大型不可移動文物志。所謂不
廣西地方志 2022年3期2022-11-16
- 驚艷世界的石峁
在前夜醒來什么是石峁呢?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那不過是一片很大的黃土峁峁,那些露出黃土淺表的頭骨對于這里的人來說,就像黃毛風從遙古歷史中刮來的一具骸骨。這是尋常的,也是令人感到神圣的,它是那些“斗米易玉”的故事源頭。而對于相關學者來說,這簡直是如獲珍寶,因為在學界,石峁打開了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這個被譽為“華夏史前第一城”,還是“中華文明的前夜”,還是入選《考古》雜志過去十年世界十大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抑或是先后獲得多次考古學界的學術桂冠,對于這里的人來說,石峁
延河(下半月) 2022年9期2022-10-28
- 石峁記行
描曾經(jīng)兩次探訪石峁。第一次是2017年4月,從鄂爾多斯到榆林,特地繞道神木,為的就是看看石峁。對于石峁的向往,緣自這里發(fā)現(xiàn)有很多史前玉器??催^玉器的圖片,也閱讀過不少報道石峁玉器的文章,這已經(jīng)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到了2012年,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當年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fā)現(xiàn)”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讓我對石峁更是心馳神往。去石峁,是一趟了卻心愿之行。汽車從神木高家堡下高速,進入一條簡易道路。道路時而穿過溝底,時而在山
延河(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10-28
- 基于碎屑鋯石的黃土高原—毛烏素交界區(qū)石峁黃土粉塵物源估算*
黃土高原交界處的石峁剖面,結合周圍潛在源區(qū)數(shù)據(jù)對黃土進行物源的分析計算,探討石峁黃土的形成并研判河流系統(tǒng)對黃土物源的貢獻。2 區(qū)域概況石峁剖面位于黃土高原東北緣(圖 1),地處毛烏素沙地與黃土高原過渡帶,區(qū)域內(nèi)毛烏素沙地風沙活動劇烈(孫同興等,2004),地表多覆蓋第四紀風成沉積物(圖 2)。由于河流侵蝕,溝道底部多有中生代砂巖出露(圖 2)。區(qū)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冬季盛行西北風(Kappetal., 2015),地貌上為半固定風成沙丘與黃土梁峁的過渡區(qū)
古地理學報 2022年4期2022-08-09
- 我和石峁
韓萬勝石峁是個謎。四十年前我不這樣認為,它就是我隔三差五路過的一個小村。四十年后的今天,我睜大雙眼,努力在認識它,猜測它,探究它,它的的確確是一個謎,一個待解的謎,一個難解的謎,一個不知驢年馬月能解開的謎。我對石峁的認知是模糊的,遠沒有現(xiàn)在專家學者文人墨客對它的認知與猜想。但我和石峁的淵源頗深。在我的少年時期,最熟悉的三個地名就是高家堡、石峁、葫蘆旦。高家堡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居住地,一個具有五百多年歷史且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的古鎮(zhèn)。葫蘆旦是我母親的出生地,一
西部散文選刊 2022年7期2022-07-23
- 尋根神木
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石峁遺址石破天驚、橫空出世,神木再添神話,可謂神乎其神!而石峁之神,在于其一連串的中國之最,將中華文明早期似是而非的神話傳說,還原為歷史真實,又欲抱琵琶半遮面,任性地甩出一大串問號,任人遐想。時間上,石峁城的發(fā)現(xiàn),打通了中華文明縱向傳承發(fā)展的文脈。作為中國人,大都以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延綿至今的文明而自豪,開口上下五千年,閉口炎黃子孫,這無可厚非,因為未曾中斷是事實。但在國際學術界,中華文明誕生的認定,一直采信的是甲骨文面世的3500
延河(下半月) 2022年6期2022-07-18
- 尋根神木
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石峁遺址石破天驚、橫空出世,神木再添神話,可謂神乎其神!而石峁之神,在于其一連串的中國之最,將中華文明早期似是而非的神話傳說,還原為歷史真實,又欲抱琵琶半遮面,任性地甩出一大串問號,任人遐想。時間上,石峁城的發(fā)現(xiàn),打通了中華文明縱向傳承發(fā)展的文脈。作為中國人,大都以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延綿至今的文明而自豪,開口上下五千年,閉口炎黃子孫,這無可厚非,因為未曾中斷是事實。但在國際學術界,中華文明誕生的認定,一直采信的是甲骨文面世的3500
延河·綠色文學 2022年6期2022-07-17
- 一座“城市”的圖騰柱
有文字實時記錄。石峁遺址被稱為“中國文明的前夜”,位于陜西北部榆林市神木縣,地處黃河中游、秦晉蒙三省接壤地帶。這座古城當初被發(fā)現(xiàn)時,真的可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1976 年,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編者注:后更名為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根據(jù)當?shù)厝罕娞峁┑木€索來到石峁考察,這里從此進入了考古學家的視野。20 世紀80 年代,西安半坡博物館等機構也先后對其開展了調(diào)查及小面積發(fā)掘。只不過,在早期的考古發(fā)掘中,這里一直被認為是秦代古長城的遺存。直到2012 年,考古工作者
藝術品鑒 2022年16期2022-07-09
- 驚艷世界的石峁
在前夜醒來什么是石峁呢?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那不過是一片很大的黃土峁峁,那些露出黃土淺表的頭骨對于這里的人來說,就像黃毛風從遙古歷史中刮來的一具骸骨。這是尋常的,也是令人感到神圣的,它是那些“斗米易玉”的故事源頭。而對于相關學者來說,這簡直是如獲珍寶,因為在學界,石峁打開了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這個被譽為“華夏史前第一城”,還是“中華文明的前夜”,還是入選《考古》雜志過去十年世界十大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抑或是先后獲得多次考古學界的學術桂冠,對于這里的人來說,石峁
延河·綠色文學 2022年9期2022-05-30
- 石 峁
的背景無一不驚人石峁黃土可以覆蓋河流、草原、森林甚至是天空今天,我坐車經(jīng)過光禿禿的山峁時間整理著石頭依舊刻畫著人類密碼照此,我目光可及這些個體隱秘的灰度所謂意義,是從眼前貌不驚人的石頭一片一片時間被串起來密密麻麻它的溫度停留在攝氏37度這石峁的石頭可以雕刻可以繪畫可以建筑可以裝飾可以文章想象某一天一個人進入時間刻度化為石生和死以宗教的方式存在于我的記憶石峁,我來晚矣廣闊的高原上石峁的石頭開花我來晚矣禿尾河已流淌萬年只差我來的這一年我來晚矣石峁城邦住著的國王
延河·綠色文學 2022年10期2022-05-30
- 石峁記行
曾經(jīng)兩次探訪石峁。第一次是2017年4月,從鄂爾多斯到榆林,特地繞道神木,為的就是看看石峁。對于石峁的向往,緣自這里發(fā)現(xiàn)有很多史前玉器??催^玉器的圖片,也閱讀過不少報道石峁玉器的文章,這已經(jīng)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到了2012年,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入選當年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fā)現(xiàn)”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讓我對石峁更是心馳神往。去石峁,是一趟了卻心愿之行。汽車從神木高家堡下高速,進入一條簡易道路。道路時而穿過溝底,時而在山包上
延河·綠色文學 2022年3期2022-05-10
- 石峁
的背景無一不驚人石峁黃土可以覆蓋河流、草原、森林甚至是天空今天,我坐車經(jīng)過光禿禿的山峁時間整理著石頭依舊刻畫著人類密碼照此,我目光可及這些個體隱秘的灰度所謂意義,是從眼前貌不驚人的石頭一片一片時間被串起來密密麻麻它的溫度停留在攝氏37 度這石峁的石頭可以雕刻可以繪畫可以建筑可以裝飾可以文章想象某一天一個人進入時間刻度化為石生和死以宗教的方式存在于我的記憶石峁,我來晚矣廣闊的高原上石峁的石頭開花我來晚矣禿尾河已流淌萬年只差我來的這一年我來晚矣石峁城邦住著的國
延河(下半月) 2022年10期2022-03-22
- 石頭城的遐想
高 鴻對石峁的感覺是神秘的。網(wǎng)上看了許多關于它的圖片和文章,一直沒有近距離接觸過。這次隨“百名文藝名家看神木”活動組來到陜北,最大的期待便是一睹石峁的風采。據(jù)資料記載,早在20 世紀初期,國內(nèi)報紙上就有一些關于石峁遺址的初步記載。當時的學者認為這是一座匈奴人留下的城堡,像陜西靖邊的白城子一樣,是匈奴貴族建立的大夏國國都。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首次文物普查認為,石峁遺址的年代大概是龍山時代。龍山文化屬新石器時代,發(fā)源于黃河下游的山東地區(qū)東夷部族,距今6000
延河(下半月) 2022年2期2022-03-05
- 石峁訪古
們登上了陜西榆林石峁古國遺址的皇城臺。日暮時分,風開始硬起來,臉上有了微痛的感覺。陽光穿過層層云錦,將碎金般的光漫天灑開,營造出一種破碎的輝煌。斜陽下的大地,石峁城用石片砌出層層迭迭交錯的直線和弧線,像被秋風翻開的書頁,每一頁都鑲上了金邊。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大書。經(jīng)歷4000 多年風霜雨雪的這座古城,由近及遠,緩緩展開?;食桥_核心區(qū),內(nèi)城,外城,東門,還有樊莊子,后楊灣呼家洼,韓家圪旦……石峁遺址傍著散漫的禿尾河,依著平緩的山勢展開。石峁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
延河(下半月) 2022年1期2022-03-03
- 石峁訪古
們登上了陜西榆林石峁古國遺址的皇城臺。日暮時分,風開始硬起來,臉上有了微痛的感覺。陽光穿過層層云錦,將碎金般的光漫天灑開,營造出一種破碎的輝煌。斜陽下的大地,石峁城用石片砌出層層迭迭交錯的直線和弧線,像被秋風翻開的書頁,每一頁都鑲上了金邊。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大書。經(jīng)歷4000多年風霜雨雪的這座古城,由近及遠,緩緩展開?;食桥_核心區(qū),內(nèi)城,外城,東門,還有樊莊子,后楊灣呼家洼,韓家圪旦……石峁遺址傍著散漫的禿尾河,依著平緩的山勢展開。石峁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
延河·綠色文學 2022年1期2022-03-01
- 石頭城的遐想
對石峁的感覺是神秘的。網(wǎng)上看了許多關于它的圖片和文章,一直沒有近距離接觸過。這次隨“百名文藝名家看神木”活動組來到陜北,最大的期待便是一睹石峁的風采。據(jù)資料記載,早在20世紀初期,國內(nèi)報紙上就有一些關于石峁遺址的初步記載。當時的學者認為這是一座匈奴人留下的城堡,像陜西靖邊的白城子一樣,是匈奴貴族建立的大夏國國都。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首次文物普查認為,石峁遺址的年代大概是龍山時代。龍山文化屬新石器時代,發(fā)源于黃河下游的山東地區(qū)東夷部族,距今6000多年。那么
延河·綠色文學 2022年2期2022-02-26
- 石峁遺址:中國北方早期國家的都城
大的史前古城——石峁古城重新被世人認識。2021年初,作為中國唯一上榜者,它入選美國考古學會期刊《考古》“過去十年世界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這座由石頭筑成的古城,距今約4300~3800年,它位于陜西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zhèn),地處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沙漠南緣,黃河一級支流禿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溝交匯處一個被稱為“石峁”的臺塬梁峁之上。 石峁古城的發(fā)現(xiàn),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是華夏文明的可信源頭之一;它是文字前的中國,制度文明開始的地方;它是我們可以和祖先對話的地方。 一座
華聲文萃 2021年12期2021-12-21
- 4000年前的輝煌文明
張向陽 韓宏石峁古城遺址,一直被認為是“石破天驚”的發(fā)現(xiàn)。這一座震驚中外的4000年前的古代城市建筑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是目前中國發(fā)現(xiàn)最大的史前城址。這一遺址的發(fā)現(xiàn),把我國古代甕城建造技術從漢代直接提前到了4000年前。石峁,這個文獻中沒有記載的古城,擁有高等級的金字塔般的皇城臺、肅穆震撼的神面石柱,還有強烈的神、玉、巫三位一體的宗教意識。學者普遍認為,石峁古城已經(jīng)進入早期國家階段。01一座神秘都邑的極致輝煌石峁人究竟來自哪里,石峁古城反
飛碟探索 2021年4期2021-12-17
- 石峁山上皇城臺
的地方絕無僅有。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遺址,是國內(nèi)已知規(guī)模最大的龍山時期城址,肇啟了中華文明的曙光。在通往皇城臺頂?shù)钠碌乐校瑤讐K刻有神秘圖案的石板,鋪在道路上,令諸多專家學者百思不得其解。有學者推測,這可能是石峁先民在修建皇城時,向天占卜的大吉卦象。石峁的星空,是我見過最清澈、最明亮的星空,每顆星星仿佛會說話一樣,異常鮮活。在距離石峁十公里處的喬岔灘五峰山,視野高闊,山下住著幾百戶人家。同樣,在五峰山旁邊就有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堡坬古城,從出土
文萃報·周五版 2021年14期2021-06-08
- 探尋“中國文明的前夜”
鄭旬石峁遺址位置示意圖。來源:結合地圖自繪石峁遺址地形圖(比例尺1∶100000)。來源:結合地圖自繪距今5000—4000年,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以及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日趨激烈,出現(xiàn)了城市的萌芽——城址。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主要城址有良渚遺址(距今4600—4300年)、陶寺遺址(距今4500—3900年)及石峁遺址(距今4300—3800年)。其中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zhèn)石峁村的石峁遺址,始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廢棄于距今3800年前后,遺址
科學24小時 2021年2期2021-02-25
- 崔炳元交響曲《石破天驚—中國神木石峁遺址禮贊》專家座談會暨驗收儀式在西安舉行
破天驚—中國神木石峁遺址禮贊》專家座談會暨驗收儀式在西安舉行。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石破天驚――中國神木石峁遺址禮贊》作品創(chuàng)作理念和藝術成果進行研討。交響曲《石破天驚—中國神木石峁遺址禮贊》是神木市委宣傳部委約著名作曲家、陜西省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崔炳元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作品,并由陜北文化學者王建領(王六)作詞。同時,這部作品也成為表現(xiàn)陜北神木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位于神木市高家堡的石峁遺址,被譽為“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自2011年至今,這座“石頭上的
音樂天地(音樂創(chuàng)作版) 2021年10期2021-02-18
- 石峁遺址
你怎樣去吼回不到石峁的小岔大溝石眼懷揣著時光騰空而起,從制玉的溝里鉆入皇城臺的北墻墻一擠,你的眼就小了成了菱形視線里跌落的砂巖每一粒都是統(tǒng)治墻一松,你的眼就大了一眨擦動的聲音隔著千年石峁太久遠,時光張著干裂的嘴巴在你咽下止痛片的周身找不到一滴水找不到一滴水但我找到城墻找到房址找到灰坑、土炕墓、石槨墓、甕棺墓……在土與石中在石與玉間,在玉與玉里找到東溝制玉的河流看!被時光牽著瑩潤里,漂流著一個會說話的祭祀臺漂流著一座不會寫字的城池漂流著一個走出壁畫的叫石峁的
延河 2020年12期2020-12-30
- 石峁探奇
◇ 蔣峰榮天下叫石峁的地方很多,但出名的不多,陜西神木市高家堡鎮(zhèn)的石峁現(xiàn)在不但出名,而且名震寰宇,舉世皆知。就是因為這里發(fā)現(xiàn)了四千三百年至三千八百年前先民修筑的石城遺址。該遺址被譽為“龍山晚期到夏代早起規(guī)模最大的城址”“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fā)現(xiàn)”“二十一世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對此,近年來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擁而至,五湖四海的歷史學家考古學者慕名而來,各路文人墨客揮毫宣揚。戊戌深秋,有幸受邀加入陜西省現(xiàn)代文學學會陜北分會會長高建華先生聯(lián)系組織的采風團,跟隨名家雷濤、白
延河(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11-17
- 石峁探奇
蔣峰榮天下叫石峁的地方很多,但出名的不多,陜西神木市高家堡鎮(zhèn)的石峁現(xiàn)在不但出名,而且名震寰宇,舉世皆知。就是因為這里發(fā)現(xiàn)了四千三百年至三千八百年前先民修筑的石城遺址。該遺址被譽為“龍山晚期到夏代早起規(guī)模最大的城址”“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fā)現(xiàn)”“二十一世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對此,近年來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擁而至,五湖四海的歷史學家考古學者慕名而來,各路文人墨客揮毫宣揚。戊戌深秋,有幸受邀加入陜西省現(xiàn)代文學學會陜北分會會長高建華先生聯(lián)系組織的采風團,跟隨名家雷濤、白描、
延河·綠色文學 2020年5期2020-06-03
- 隱匿的王城
楊海蒂站在高高的石峁古城上,耳畔獵獵作響的朔風仿佛來自上古洪荒。放眼四望,東面是奔騰咆哮的黃河,西面是蒼涼的黃土高坡,南面是滄桑的古長城,北面是蒼茫的毛烏素沙漠。亙古不息的禿尾河、窟野河,從城址兩側浩浩蕩蕩流過。在這片比國家還要古老的土地上,在這比人類還要久遠的“兩河流域”,被定義為“改寫中國文明史”的石峁遺址橫空出世。這兒是陜北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游牧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的交錯區(qū)域?!疤熘哐?,地之古焉,惟陜之北”。神木,名稱就是一個傳奇,據(jù)道光年間《神木縣志》記
西部散文選刊 2020年1期2020-03-25
- 凝固的精神群象
四千三百年之久的石峁帶給我心域的初次感觸。我甚至不敢去直視它們,有一種內(nèi)心滋生的愧疚持久地縈繞著我。沒有完全剝離的泥土還在它們的身軀鑲嵌,著附。幾千年漫無邊際的等待,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落與期冀之后,它終能撥云見日,再次以它絕版的恢宏審視著來來往往前來解疑的專家和民眾。黃土,湮沒不了它古老又古老的精神群像。它們歷久彌新,形成了一座座堅硬的豐碑,在睽睽眾目下淺敘著朦朧的久事。它們軀體的輪廓已然萎靡,只剩下一雙雙干涸的瞳孔,盈滿熱忱,將斷斷續(xù)續(xù)的點滴記憶存儲在
雪蓮 2019年11期2019-12-30
- 石峁古城建造年代再探索
□艾 沖關于石峁古城的建筑年代問題,少數(shù)考古研究者依據(jù)發(fā)掘所獲已有初步的判定,即認為石峁古城建造及存續(xù)于公元前2300—前2000年間,相當于新石器時代中期偏晚至夏代早期。但是,筆者認為這個年代判定結論存在巨大誤差,不可憑信。其關鍵點在于少數(shù)考古研究者以地下出土的遺物及地層關系為依據(jù)推斷地表之上石塊砌筑的石峁古城,其邏輯關系不能成立。石峁村附近地表以下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遺物及地層沒有疑問,如其所論;但地表上的石峁古城遺址之建筑年代則應另當別論,不能混為一談。
西夏研究 2019年4期2019-12-15
- 邵晶:揭秘消逝的王國(下)
重要實證——神木石峁數(shù)量最龐大的要數(shù)骨針,多到難以逐個計數(shù),最后只能稱重,按照概率計算,大約有14000 枚。還有各種經(jīng)過了不同工序加工的骨料,展示了石峁先民制作骨針的整個過程,石峁人采集到骨料后,先把它們砸開,磨制長條形的骨片,然后將骨片進行切割,分割成細小的骨條,再將骨條打磨、拋光、鉆孔,最終加工成骨針。邵晶認為在皇城臺上一定存在著大型骨器作坊,產(chǎn)品包括骨針和其他骨器。還有很多紡輪以及炭化的麻布片。知名考古學家劉莉還在紡輪上檢測出了羊毛遺存,說明那時的
北廣人物 2019年44期2019-11-22
- 詩記石峁遺址
低語:神木新鮮,石峁陳舊。一切失散的陰影,正在尋找彼此殘缺的部分。3城墻內(nèi),無始無終的事物和虛度的光陰越久越堅硬。無所謂孤獨,無所謂萬物俱毀或倉皇潦草。扔在身后的秀木、日光和雨水從不告訴任何人它的前世和來生。雞鳴犬吠沉寂時,巨大的沉默屏聲靜氣,像一個結果,在原地冷硬,深陷,蝕骨。4此時,城池混沌,玉器剔透,被砌進墻縫并非本愿。它把一部分真實隱藏了—— 命運,留在少女手腕上是美德,留在石縫里是外面有光卻黑到盡頭。它拒斥溫床或靠山。不觸動生死,不記住舍棄之人。
詩選刊 2019年9期2019-11-20
- 隱匿的王城
楊海蒂站在高高的石峁古城上,耳畔獵獵作響的朔風仿佛來自上古洪荒。放眼四望,東面是奔騰咆哮的黃河,西面是蒼涼的黃土高坡,南面是滄桑的古長城,北面是蒼茫的毛烏素沙漠。亙古不息的禿尾河、窟野河,從城址兩側浩浩蕩蕩流過。在這片比國家還要古老的土地上,在這比人類還要久遠的“兩河流域”,被定義為“改寫中國文明史”的石峁遺址橫空出世。這兒是陜北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游牧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的交錯區(qū)域。“天之高焉,地之古焉,惟陜之北”。神木,名稱就是一個傳奇,據(jù)道光年間《神木縣志》記
延河 2019年9期2019-09-18
- 走進神木,駐足石峁
地登上第一個景點石峁古城遺址“皇城臺”時,八、九點鐘的太陽已照耀在整個古城池遺址,燦爛的陽光傾灑在碩大的博物館玻璃罩頂上,而被玻璃返射回來的光芒,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輝煌,不由得令人舉目、駐足、向往。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地處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沙漠南緣,黃河一支流禿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溝交匯的臺塬梁峁之上。屬于新石器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繁盛期距今3800年至4300年左右,訖止的時間大約300年至500年。歷經(jīng)幾茬考古人幾十年不以余力地持續(xù)考古發(fā)
西部散文選刊 2019年12期2019-09-10
- 論石峁城址的防御體系
□趙騰飛陜西神木石峁城址是陜北地區(qū)一座龍山時代的大型石構城址。本文著眼于近年的考古材料,從內(nèi)在防御設施和外部屏障兩個方面著手,探析石峁城址的防御體系及防御特點。一、石峁城址概況石峁遺址早期因流散大量玉器而聞名。長期以來,多家單位曾對石峁遺址進行調(diào)查、勘探、復查和發(fā)掘[1]。2011年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隊、神木縣文體局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對石峁遺址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考古勘探和發(fā)掘,并于2011年年初步發(fā)現(xiàn)并確認了石峁城址。初步確定石峁城址是由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9年3期2019-03-28
- 石峁尋古(外一首)
細雨迷濛石峁披著神秘的面紗等你喜歡的美男俊女頂著花傘在石峁山上尋古探跡傳說中的女王靈已歸天而她居住過的石峁古城到處可見遺留的實物石頭墻、人頭骨、玉石、壁畫、石刀、 石斧……四千多年前的人類生活驚心動魄我們站在石峁的山頂環(huán)顧四周感覺薪火相傳的日子處處溢滿大地的芬芳石峁的眼睛石峁的眼睛刻在石頭上壘在墻體里如玉一樣稀少彌足珍貴石峁的眼睛不單純而是充滿神秘和誘惑誰想打開石峁的歷史只要看看這一雙刻在石頭上的眼睛就會找到石峁獨特的精神圖騰以及打開石峁密碼的鑰匙肖峰,陜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遇見石峁
光一起,跳入眼中石峁,我們來了都城,石雕,沙地柏……一塵一埃都見證著歷史也即將化作押上韻腳的一句句詩行塵土之中,有為了尊嚴掀起的驚濤駭浪的 戰(zhàn)爭有為了平安而筑成的撲朔迷離的行宮當然,也有圍坐一堂把酒言歡的手足石峁,你在此等候了四千年也孤獨了四千年但自從你探起頭來張望就足以證明你惦記著我們,惦記著并不遙遠的一切石峁,這個略帶懷舊色彩的名字啊吸引著無數(shù)勇士,前來探險和仰望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的夜
石峁的夜是綠色的輪廓樹木與花草靜靜生長鳥兒和鳥兒不一樣但是都知道曙光就要來臨婉轉鳴叫所有的一切都是原煤的祖先然后并非心甘情愿的沉寂耐心等待時刻準備燃燒石峁的夜是被風吹散的壁畫開始了每一天的熠熠生輝年輕的女人嬉笑打鬧玉還僅僅是玉本來的模樣純樸 干凈 溫潤星月斗轉歷史扇形排列散落的殘片 破損的頭蓋骨石砌的院墻落寞在黃昏我覺得祭祀臺祭祀的其實是姑娘們隨風飄逝的笑聲和遠方游來的揚子鱷總有人說揚子鱷不是魚石峁的夜漫長了四千年的吟唱和星光故事和能量累積石峁的夜開啟文明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
傳說,斷垣殘墻。石峁之村,一個曾經(jīng)沒落的普通村莊。一群樸素的農(nóng)民,黃土高原的邊緣,黃河流域的腹地。石峁遺址,一座四千三百年的古老石城。巍峨的外東門,宏偉的皇城臺,神秘而荒涼。石峁文化,數(shù)以萬計的精美玉器,造型各異的石刻雕像。骨器、壁畫、陶器……無數(shù)未解之迷深深埋藏。石峁文明,龐貝 羅馬 金字塔,良渚 陶寺 二里頭。建城 鑄銅 刻符號,智慧的先民創(chuàng)造著輝煌。石峁王國,祭壇 墓葬 宮殿,翁城 馬面 廣場。多少美麗的少女顱葬城墻,一個龐大的古國屹立東方!張志明,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 回來
鹿角的人給喚醒了石峁! 回來。殘骸下,祭壇上的冷光依然晃動嗎城墻邊被砍下的少年的頭顱還在哭泣嗎我只聽見所有生命都在喊自己的娘生者喊,死者也喊娘為了應自己的兒一遍遍地活過來了遠行的人,葉落,歸根石峁, 回來。從來沒有一樣東西是一去不復返的如這廢墟,它在地府里藏了那么久租期到了,它又還給了陽間于是時間把你還給了我把我還給了你逝去的面孔重新彩排夢,死灰,復燃石峁。回來。石峁,和地老八荒的落日回來和苦難侵染的勇者回來和被遺忘的殉葬者回來和黃河西岸的煙火回來和遠古的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古城石峁手記(組詩)
繞而我捏著古城中石峁人留下的一根骨針仿佛線頭還在這里又仿佛線頭就是我自己打卡:皇城臺門址口占人子,你每天早晨出發(fā)城門開啟一次晚上回來城門關閉一次你每天狩獵、耕作修筑、飼養(yǎng)、征討,永無止息城門開、閉你這件工具被使用,被收回,被磨損今天的風吹著古老的城門這人類最初的打卡器上面卻沒留下你經(jīng)過的任何數(shù)據(jù)石峁一夢我夢見突尾河奔騰山中醒來一片白堿沖刷干旱的沙漠我夢見王主持祭祀醒來都城化作廢墟我夢見虎拋下獵手追趕虛無與閃電銜回棄嬰我夢見女人手持骨針縫補獸皮寒餒于冰窟我夢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行(組詩)
晨他們不?;顒釉?span id="j5i0abt0b" class="hl">石峁中他們知道他們在干什么石峁更知道他們在干什么禿尾河撫平了萬年石獸每逢白熾的正午從似城非城的洞口都能傳來他們濕潤的聲音那時的天堂我想,這里大約是第一個天堂的遺址那時的天堂還不懂修飾。多少年了城堡們?nèi)缗f如初禿尾河遠來遠去。我想,那時的天堂一定還不是地獄的宿敵。 榆林的一個早晨冬至以后,泉水松動,樹木們還是鬼一樣精瘦,黑魆魆的守待另一場綠色運動土地還是一慣老厚愚鈍深不可測我數(shù)次嗅到原野上烤熟的嫩玉米聽到蚯蚓在深耕看不見的地方它的眼晴和聲音甚至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詩篇(1)
總有一批旅客要去石峁遺址的考古重地游蕩走走看看停頓嘆息皺著眉頭瞅一瞅不踩完每一寸黃土不回頭不摸完每一塊墻磚不罷休不聽完每一句講解不肯走千萬別放這種人進去否則他們肯定要舉家搬遷住進去要跟石峁先民稱兄道弟每天隔著玻璃展柜以一敵百應對各國游客、各國盜墓賊、各國文物販子和各國考古專家數(shù)以千計的好奇注視和竊竊私語別讓文物開口說話別讓文物開口說話文物夠孤單請允許他沉默寡言開口說話說什么口述家史嗎幾經(jīng)輾轉只零星記得自己的出土地點是在東方古國的石峁!別讓文物開口說話相識一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詩記石峁遺址
低語:神木新鮮,石峁陳舊。一切失散的陰影,正在尋找彼此殘缺的部分。三城墻內(nèi),無始無終的事物和虛度的光陰越久越堅硬。無所謂孤獨,無所謂萬物具毀或倉皇潦草。扔在身后的秀木、日光和雨水從不告訴任何人它的前世和來生。雞鳴犬吠沉寂時,巨大的沉默屏聲靜氣,像一個結果,在原地冷硬,深陷,蝕骨。四此時,城池混沌,玉器剔透,被砌進墻縫并非本愿。它把一部分真實隱藏了——命運 ,留在少女手腕上是美德,留在石縫里是外面有光卻黑到盡頭。它拒斥溫床或靠山。不觸動生死,不記住舍棄之人。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2期2019-03-25
- 石峁遺址:一個旅游與保護并重的發(fā)展樣本
出,這個被稱為“石峁”的古城曾經(jīng)有一座高度至少為230英尺的金字塔,并擁有巨大內(nèi)外城的拱衛(wèi)。在幾千年前即大約公元前2300年至1800年該城市的繁榮時期,它曾經(jīng)涵蓋988英畝的面積。研究人員在學術期刊《文物》季刊上發(fā)表論文稱,該城市中的金字塔建在一座黃土山頭上,擁有11級拾級而上的巨大臺階。在城門的外面,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開放式廣場,可能是舉行宗教儀式和政治集會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員稱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石峁古城曾擁有精心構建的文明。論文的作者們
新西部 2018年11期2018-03-01
- 30余名文學期刊主編詩人神木采風
天驚般“出土”的石峁城址吸引了來自《詩刊》《詩潮》《綠風》等全國30余名著名文學期刊主編詩人前來踏訪采風。此次活動由《延河》雜志社、陜西青年文學協(xié)會、神木石峁遺址管理處主辦,以“踏訪石峁古城見證華夏文明”為主題,旨在通過采風、實地調(diào)研、交流座談、實物感受等方式,以著名詩人、主編的視野和情懷,豐富石峁文化,提高遺址知名度,為中華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石峁遺址始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廢棄于距今約3800年前后,是東亞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形制完
現(xiàn)代企業(yè) 2018年12期2018-02-22
- 石峁遺址出土石雕人面像解讀
0)【文史論苑】石峁遺址出土石雕人面像解讀謝偉峰(榆林學院政法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龍魚河圖》曰“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天下”,畫的古文是劃,即用錐刀雕刻的意思。通過研究證明,石峁遺址出土的石雕人面像是黃帝所雕刻的蚩尤形象,目的是用來威懾八方部族,且人面石雕像在石峁遺址所處的位置也可進一步證明該觀點。石峁遺址;石雕人面像;黃帝;蚩尤形象一、石峁遺址相關概述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洞川溝附近的山梁上,地處陜西、
文化學刊 2017年7期2017-08-31
- 石破天驚話石峁
陳云龍石破天驚話石峁◎文/陳云龍初冬時分的榆林,枝葉依然是五彩斑斕,植被壓伏下的黃沙,已沒有了隨風飛舞的肆虐與張狂。冬陽高照,藍天清澈,白云悠悠,在丙申立冬后的第四天,由賀禎厚先生等榆林師友的陪同下,我們驅車奔向神往已久的石峁遺址。石峁遺址位于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石峁村,是距今4300-3800年前龍山文化后期及夏王朝早期的族群部落遺址。車下了高速,在經(jīng)過有近600年歷史的高家堡古鎮(zhèn)后,開始在崎嶇的山路上盤旋。至山頂,放眼望去,那是一片相對平坦而廣袤的大地,縱橫
金秋 2017年4期2017-06-07
- 陜西榆林石峁遺址的發(fā)現(xiàn)歷程
/魏唯一陜西榆林石峁遺址的發(fā)現(xiàn)歷程文 圖/魏唯一石峁遺址皇城臺遠眺相較于近年來石峁遺址考古的“石破天驚”,其實石峁文物的流散已逾百年,散見于世界各地的公私收藏,其價值與蘊意或明或暗,但皆難以真實揭示。這一“姍姍來遲”的“石破天驚”,在古董商與鑒賞家眼中悄然無痕。草灰蛇線,有跡可循,經(jīng)過考古學家的“循循切近”,石峁城址最終得以納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圖景之中。石峁是陜北榆林市高家堡鎮(zhèn)的一個村莊,位于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沙漠南緣,坐落在禿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溝的
大眾考古 2016年2期2016-09-10
- 古都,拿什么保護你
益被任命為神木縣石峁遺址管理處副主任,是在2015年的圣誕節(jié)。土木工程專業(yè)出身的他,此前的7年時間是“在現(xiàn)代城市里搞城市規(guī)劃、市政建設”。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原以為“副職”就是“下鄉(xiāng)開會,喝酒先醉”,可自打來到此地,“我覺得這個遺址很重要,要先把420萬平方米的古城遺址和周邊的整體風貌保護下來?!庇慰驮诟呒冶す沛?zhèn)參觀。神木縣高家堡古鎮(zhèn)是陜西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陜北保存最完好的古鎮(zhèn)之一。雖然對于以后如何展示利用,趙益還沒有理清思路,但首先“不能讓它在這個世界
瞭望東方周刊 2016年27期2016-07-27
- 石峁遺址出土玉器補遺
□韓建武?石峁遺址出土玉器補遺□韓建武Addendum of Jade Articles Excavated at Shimao SiteHan JianwuAt the late period of Longshan Culture, large city wall appears in all major culture, among which Liangzhu, Taosi and Shimao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nc
收藏家 2016年2期2016-03-30
- 中華文明的前夜石峁遺址
霞中華文明的前夜石峁遺址文/宋冬霞陜西石峁遺址系公元前2000年前后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城址,石峁城址以皇城臺為中心、內(nèi)外城包圍環(huán)繞的環(huán)套結構,開啟了中國古代都城建筑格局的先河。它的發(fā)現(xiàn)改變了人們對中國早期文明格局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原有認識。2013年,石峁遺址相繼獲得“中國六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等榮譽。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
中國西部 2015年14期2015-04-11
- 中國史前規(guī)模最大城址發(fā)現(xiàn)20余件史前玉器
史前規(guī)模最大城址石峁遺址外城東門的考古發(fā)掘。在石峁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的20余件玉器,其年代被確定為龍山晚期至夏代之間。距今約有40D0年的石峁遺址,是目前中國史前時期規(guī)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陜西省北部神木縣高家堡鎮(zhèn)石峁村山梁上,北距長城10公里。1976年首次被發(fā)現(xiàn),2006年被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8期2015-03-19
- 陜北神木石峁遺址即“不周山”——對石峁遺址的若干考古文化學探想
發(fā)現(xiàn),其中神木縣石峁遺址就令人震驚。2013年8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聯(lián)合主辦的“世界考古·上海論壇”宣布,由來自各國的190位考古專家反復篩選,中國石峁遺址與浙江良渚遺址共同入選10項“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fā)現(xiàn)”[2]。此前,石峁已入選“201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國內(nèi)專家即用“石破天驚”形容它,因為它不見諸包括《史記》在內(nèi)的任何文字記載[3],但卻是“公元前兩千紀前后中國所見規(guī)模最大的城址”[2]。學界有論者斷其為“黃帝族裔遺址”,甚或其他。
西安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5年4期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