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奎
我今年九十四歲了。是位中醫(yī)師。至今還在為患者推傷接骨,雖須發(fā)皆白但身體健康,人們常問起我的健康長壽之道,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實際做法吧。
一、注意飲食衛(wèi)生。這看來非常平凡,但長期堅持又很不容易。我不吸煙,不喝酒。我認為和尚不近煙酒,不僅是為齋戒約束,而對健康長壽也是有益的。我也不吃生冷的食物,倒喜歡吃些熱軟的甜食,因為這對老年人來說易于消化吸收,但決不貪多暴食。我每天早晨還要喝一碗食鹽水,當然不是太成,以能喝下為原則,這是我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我認為能起到清胃解毒、暢腸利便的作用。二、早晨洗頭。是我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用熱水,不需肥皂,洗一盆水,蕩一盆水。這樣可以增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頭不痛不發(fā)暈,全天的頭腦也因此而清醒。三、我的健身法。每天在起床前,坐在床上將雙掌連搓,直到掌心熱燙,立即用雙掌捂住兩眼作圓周揉動,接著移至耳部搓擦,繼之在頸后向下按摩,這樣可使耳聰目明。我雖年老,聽覺也還靈敏,十里路外的樹木也看得見。起床后,不管刮風下雨,或是酷熱嚴寒,都要面向東方,心平靜氣,萬慮皆空,長長發(fā)出:“啊——呼——噓——吁——嘻——呵——”的聲音,連續(xù)六七遍。這是我七十多年前學醫(yī)時師傅教的,對氣管和心肺都有強健作用,我因此終日也很少有幾聲咳嗽。四、我還用了一個有些人可能認為“迷信”的“仙枕方”,是六十多年前得自一位道人所傳授的,內容是:
“其方用槐木薄板做枕一個,高三寸三分,寬四寸五分,長一尺二寸,如天蓋地,一面上鉆孔一百二十八個,如桐子大”,將藥物裝入枕中,據(jù)說可使“諸病消除,精神倍長”,所用藥料需三、五月一換。處方是;川椒桔梗荊實子千年健姜黃白術柏子仁薄荷肉桂吳茱萸川芎智仁全當歸五加皮羌括風防杜仲等三十四味,每味一兩,共研成末。
此方效果如何,很難說,反正我用了幾十年,睡時聞到了從枕內散發(fā)出來的特殊馨香,覺得還不錯。五、心平氣和、處世樂觀。我性情不焦躁,從不去與人爭吵,更犯不著與別人結私怨,因此,無須為打擊別人而用心,也不怕別人報復而擔驚。我與鄰里和睦相處,人家有困難我愿:上前幫助,大家也樂于幫助我。六、從勞動中獲得樂趣醫(yī)師的天職是治病救人,治好患者就是我最大的快樂。我家經濟比較寬裕,兒孫們都在工作,大家勸我靜心養(yǎng)老。但我有一種職業(yè)癖,看到經我治療的病人痊愈或好轉時,我的內心感到說不出的快慰。有的人誠懇地送來旗匾、放著鞭炮鳴謝,我更感到要多為患者服務。勞動,可以說是我生活中第一需要。我覺得活得很有意義,從中獲得的樂趣是無窮的。
論住處,我家居住在景德鎮(zhèn)最熱鬧的街市大南門頭,靠近公共汽車起點站,人煙稠密,聲音嘈雜,空氣清新和環(huán)境幽靜都遠不如鄉(xiāng)村,但我根據(jù)自身條件采取養(yǎng)生之法,故雖年高而身健。我還想活上十幾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