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啟寰
金圣嘆(1608一1661),是明末清初的文學(xué)評論家,曾批改《水滸》、《西廂》。他為人幽默風趣,史稱“狂傲有奇氣”,后終因“哭廟案”為清廷所殺。
金圣嘆,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一說本姓張。他為什么要改名換姓呢?
據(jù)說,有一次,他和一群秀才、監(jiān)生到“文廟”祭孔。大典方畢,那群平日斯文溫順的莘莘學(xué)子,突然都伸手去搶供桌上的豬肉和饅頭,搶肥丟瘦,挑大棄小,丑態(tài)百出。因為當時人們信一種邪說:誰搶到祭孔的大肥肉和大饅頭,誰就會中舉、高升、做大官、得肥缺。張若采卻不信這一套,他袖手旁觀,無比慨嘆,即興作打油詩一首,給以辛辣的嘲諷:
“天晚祭祀了,忽然鬧吵吵,祭肉爭肥瘦,饅頭搶大小。顏回低頭笑,子路把腳跳,夫子喟然嘆:‘在陳我絕糧,未見此餓殍!”
從此之后,他就改姓金,名人瑞,字圣嘆了。“金”者,偶像之所謂金身也;“圣嘆”者,孔子為之嘆息也。
這個故事不見于正史記載,但卻深刻地揭露了在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下,一些讀書人熱衷功名利祿,不擇手段的骯臟靈魂。
(摘自1983年7月24日《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