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南美洲西海岸650公里的太平洋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小島,就是智利的魯濱孫島;這個島原名叫馬薩蒂埃拉島,后來以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所寫的膾炙人口的小說《魯濱孫飄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孫的名字重新命名。
魯濱孫島長約19公里,寬約11公里。島上奇峰兀立,怪石嶙峋,林木蒼郁。但由于它遠離大陸,孤懸于煙波浩渺的海面,所以自古以來荒無人煙、無人問津。只有海盜偶爾來此歇腳。1704年,蘇格蘭水手亞歷山大、塞爾扣克乘做的劃艇在海上遇到風暴,在驚濤駭浪中掙扎,隨風飄流,最后被海浪推到馬薩蒂埃拉島岸邊,小船觸礁擱淺,塞爾扣克孤零一人被滯留在荒涼的小島上。島上的一座9米深的巖洞成了他的棲身之所,他以獵取飛禽、種植小麥、蔬菜和葡萄維持生活。塞爾扣克試圖離開小島,便在埃爾·榮克山峰上燃起煙火,以引起過往船只的注意,時光流逝,竟無一艘船靠岸。就這樣,蓬頭垢面、衣衫破爛的塞爾扣克度過了五年與世隔絕、野人般的生活。到1709年2月12日,英國“公爵”號軍艦駛抵小島,他才隨船返回英國。十年后,美國作家笛福以塞爾扣克傳奇般的素材,出版了轟動一時的《魯濱孫飄流記》,從此,太平洋中的這個湮沒無聞的馬薩蒂埃拉島也就聲名顯赫,為人所知。1868年,鮑厄爾司令率領的英國軍艦“托帕茲”號,在塞爾扣克住過的山洞口,豎起了紀念碑,表示對塞爾扣克的尊敬。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今小島上已有了600名居民,他們主要以捕魚為生。智利當局為了招徠游客,在島上建起咖啡館、旅館和飯店、機場,開辟了班機與班輪,妥善保護島上與塞爾扣克有關的古跡,并把馬薩蒂埃拉島改名為魯濱孫島。這座昔日荒涼的小島,如今已變得生機盎然起來。
(摘自《世界地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