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書
三聯(lián)書店版《話雨錄》第17頁《憶老舍》一文,回憶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一時成為“抗敵中心的武漢”的情況時說:“當(dāng)時集中在武漢的文藝隊伍,人數(shù)不少,國民黨很想把這些力量入我鉤中,為我所用?!?著重點為筆者所加,下同。)看文意,這里說的是國民黨企圖同我們黨爭奪文藝界的領(lǐng)導(dǎo)權(quán),妄想把武漢的文藝隊伍納入他們的軌道,讓文化人為他們服務(wù)。“入我鉤中”該是“入彀”典故的誤寫。按:該典出自王定?!短妻浴な鲞M(jìn)士》:“(唐太宗)私幸端門,見新進(jìn)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這里“入彀”是比喻就范的意思。“鉤”、“彀”音近,但不通用。把“彀”寫成“鉤”,怕是筆誤。其次,這句話是以作者敘述的語氣寫出,但“入我鉤中,為我所用”中的代詞“我”顯然是從國民黨的角度說出,同整句語氣不一致。
第2頁:“我想象著先生對我的關(guān)念,我有責(zé)任向他匯報,而且通過對先生的匯報,也等于向黨的匯報?!本渲小瓣P(guān)念”一詞可能是“關(guān)懷、惦念”的省略,但這樣用不合一般的習(xí)慣,還是不省略的好。“也等于向黨的匯報”,不通順,可刪掉其中的“的”字,或把“的”字改成“作了”。
205頁:“這其間又坐過一次牢。我記不清江豐坐過幾次牢,反正最后一次是咱倆一起的。那是一九三三年九月十七日,江豐還在原住處,那天下午我到他那里去聯(lián)系工作……”從上下文看,都是作者對讀者敘說的語氣,但文中“咱倆”一詞表述的卻是作者同亡友江豐對話的口氣。這樣前后便失去了照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