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霖
時下有不少青少年因應考而致身心失衡,也有因高考不成而輕生的。由考試造成的心理反應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考試課劃分為考前、考中和考后三個階段??记昂涂贾械牟涣夹睦矸磻斜憩F(xiàn)為過分緊張以及由此造成的過重的心理負擔。人無壓力不行,但壓力過度就會走向反面。心理醫(yī)學表明,極度緊張和焦慮會抑制大腦活動,破壞記憶。所以有人平時成績雖好,但臨床發(fā)揮不出。因此,考生應在認真復習的前提下,不要把考試看得太重??荚囍皇鞘侄?,不是目的,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盡到努力,于心無愧,這樣才能不怕考試,并在考時做到精神放松,從而保持最佳情緒和最好競技狀態(tài)。
消除考前、考中的不良心理反應,除平時注意鍛煉外,臨考前可吃點“藥”。成功者對待比賽和考試的經驗,自己和他人的教訓等,都可以成為“藥房”里的庫存。圍棋名將聶衛(wèi)平說過:“好在我自己倒不緊張。因為我深知現(xiàn)在比的就是誰放松,誰發(fā)揮得好?!薄盀榱讼o張情緒,放松大腦,我接受萬里副總理的勸告,經常打網球,效果挺不錯?!?/p>
考后不良心理反應,一是成功后的過度興奮,它同憂郁一樣有損健康,人只有在平靜鎮(zhèn)定的情緒中才能使整個機體保持良好的功能。二是為考得不好而苦惱不已,憂郁消沉。對此,以下10味“藥”不妨一試。
1.認識積極的自我。因考不好而苦惱,這其中含有積極因素,意味著不滿現(xiàn)狀,表明其不甘落后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潛伏著爭上游的動力。從苦惱中認識具有積極因素的自我,就會看到希望所在,產生自信心,從而擺脫苦惱的糾纏。
2.淡化分數和名次。分數和名次要爭,但爭(考)過之后要淡化,不要太放在心上。分數和名次既不完全取決于自己,也不是學習目的本身,它們不是實質性的東西。此時此地的每次在彼時彼地很可能失去其意義。況且,人不能靠分數和名次吃飯,日后能否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卓有成效地為社會盡責才是最重要的。分數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學習的好壞。當然,一時分數低、名次后,面子上有些不光彩,但要防止虛榮心過強。分數和名次不是為了給自己裝潢門面,學習的目的更不是為了讓人說個好。注意,這里不是提倡落后,而是從維持心理健康從而進一步搞好學習和工作這個意義上來分析問題的。
3.借助于名人事例。有人以為一時或一次考不好就一切都完了,從而憂心忡忡,苦惱至極。其實,一時在某一方面成績不理想并非就不能有所作為了。魯迅在日本學醫(yī)的一次升級考試中,七門課平均65.5分,解剖才59.3分。愛因斯坦和新西蘭總理朗伊上中學時也成績平平。當然,不能以此為自己不努力而考不好來開脫。
4.學點大將風度。學軍事家的大智若愚,對任何事都拿得起,放得下。勝敗乃兵家常事,要經得起勝利和失敗的雙重考驗。不為一時失敗而泯滅追求的信念,成功屬于不畏失敗的人。
5.相信自己手里有真理。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乏這類事情:27歲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寫的《生活與美學》被博士論文答辯會評為不合格,但這篇論文后來竟成為一篇震驚文壇的唯物主義美學經典論著。如因自己的答案見解新穎而未得高分,也不必苦惱。
6.強迫自己轉化壞情緒??赊D化為臥薪嘗膽之志,全力拼搏,“我非成功不可!”也可轉化為輕松愉快之情,讓瀟灑、超脫,隨意游戲的藝術風格沖淡孤獨的憂悶。
7.承認人的天資有差別。當別人智商比自己高,自己努力了卻未趕上,則不必自責憂郁,人的幸福不僅在于追求目標的成功上,而且在于不懈的追求之中。
8.開導自己向前看。未考好已成事實,再苦惱也無濟于事,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和日后的學習工作。何苦折磨自己呢?
9.來點“阿Q”精神?!罢Φ?,鄙人先前比你們強多了!這次沒考好,看咱以后的!”以此來解脫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同時暗下決心學先進,趕先進。
10.學會求醫(yī)問藥。當意識到自己陷入苦惱之中而無法自拔時,應學會去醫(yī)院看心理咨詢門診,或求助于醫(yī)學、健康類雜志,或向人傾訴苦衷。
末了還要醒一下,同自然藥物一樣,精神用“藥”也要謹防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