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貝克 楊武能
在有關(guān)德國文學乃至整個思想文化史的著述中,經(jīng)常使用“歌德時代”(die Goethezeit)這么個稱呼。它概指一七七O至一八三O這六十余年,也即德國思想文化史上的狂飆突進、古典時期和浪漫派等三個重要階段的總稱。這一時期,拿恩格斯的話來說,德國的政治和社會情況簡直是糟透了,“簡直沒有一線好轉(zhuǎn)的希望,因為這個民族連清除已經(jīng)死亡了的制度的腐爛尸骸的力量都沒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633頁);但是,在文化、思想方面,它卻是德國、歐洲甚至人類歷史上一個光輝燦爛的時代。歌德、席勒,康德、黑格爾,莫扎特、貝多芬……
在環(huán)繞著泰斗歌德的璀燦繁星中,有一對就是洪堡兄弟。這里介紹弟弟亞歷山大·洪堡(Alexandervon Humboldt,一七六九——一八五九),倒不僅僅因為他誕生和逝世逢十的紀念日剛剛過去不久,主要還考慮他在中國介紹得少一些,因而常常被人與他哥哥威廉·洪堡(WilhelmvonHumboldt,一七六七——一八三五)混為一談。他哥哥是一位杰出的哲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民主德國的柏林洪堡大學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不過若以博學多才和對后世影響之深廣論,恐怕弟弟還有過之。
亞歷山大·洪堡是現(xiàn)代地理科學和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學、醫(yī)學、生物學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哲學家。在他身上,可以說集歌德時代的德國自然科學之大成。
在從事科學研究之初,亞·洪堡自然是深受長他兩歲的哥哥的影響,跟在其后亦步亦趨。但從年滿十九歲開始,他的思想便漸趨成熟,慢慢制定了三項獨立的研究計劃,并于一七八九年秋天完成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科學考察旅行。其時,他和他哥哥都還是哥廷根大學的學生。第二年,亞·洪堡將考察所得整理成文,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對萊茵河沿岸玄武巖的一些礦物學觀察》,同時將旅行的范圍擴展到國外,去了英國和法國。此后不久即得到一個弗朗肯地區(qū)礦山總監(jiān)的職位,而且被選進德國歷史最長的科學院做院士,并被授予一枚金質(zhì)獎章。
洪堡在康德講授的“天然地理學”(physischeGeographie)的啟發(fā)下,形成了自己將人類的生存也包括于其中的自然地理學(Naturg-eographie)的主導思想。就在這時,他萌發(fā)了要去美洲熱帶地考察探險的念頭。
為了完成這一人類科學史上空前的壯舉,洪堡作了長期而充分的準備:他學習天文學、測量學等必要的輔助知識,準備和改進了測量的儀器和裝備,掌握了一套前人從來不曾使用過的測繪方法等等。這就大大擴展了他觀察的范圍,提高了認識的精度,使他的目光不象傳統(tǒng)的地理學一般僅僅局限在人的生存環(huán)境,對自然的描述只停留在“天是蔚藍的、眼下為雨季、濕度很大、山很高”這樣一些缺少量的精確性的模糊概念上。一七九六年,洪堡的寡母也去世了,給他留下一筆很豐厚的遺產(chǎn),他便辭去待遇不低的公職,專心做美洲旅行的準備。在此期間,他與一七九四年已經(jīng)結(jié)識的歌德關(guān)系更加密切,因為兩人都對自然抱有一種進化的觀點,視自然萬物為一個宇宙(Kos-mos)整體。他從歌德處學到了關(guān)于所謂“原植物”(Urpflanze)和植物形態(tài)學的理論,用到了兩年后開始的南美考察中,并以它作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立了植物地理學。結(jié)識了法國植物學家波普蘭(Bonpland)。這位同樣富于科學獻身精神的杰出學者,馬上成了洪堡的忠實朋友和探險考察的得力而可靠的助手。
一七九九年六月五日,洪堡在波普蘭陪同下,搭乘一艘西班牙郵船,開始了偉大的遠征。整整五年,他歷盡艱險,風餐露宿,出生入死,足跡踏遍了包括今日委內(nèi)瑞拉、古巴、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墨西哥和美國一部分在內(nèi)的廣大南美地區(qū)。他全面、細心地觀察地貌、地質(zhì)、水文、氣象以及動植物生態(tài)情況,作了精確的測量和紀錄,多次攀登皮欽查和欽博拉索火山,深入火山口,下冰川冰窖,踏勘了不少人跡罕到之處,給一些新發(fā)現(xiàn)的山川確定了名稱、方位以及高度和流向。時至今日,在南美大陸還到處可見亞·洪堡科學考察的遺跡。
洪堡的南美之行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科學大考察;他遠涉重洋,沒有任何經(jīng)濟、政治方面的目的,只為了更好地認識自然,認識我們?nèi)祟愃幼?、生存的這個地球。而且,也與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的小規(guī)模的科學考察不同,洪堡更加重視的是找出各種自然現(xiàn)象、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之間的聯(lián)系及相互影響的規(guī)律,而不把注意力僅僅局限于新的動、植物種類和地域的發(fā)現(xiàn)。此乃他視自然為一個宇宙整體的哲學觀所使然,也使他成為了現(xiàn)代環(huán)境生態(tài)學(
成果豐碩的南美之行,使洪堡名滿大西洋兩岸。在結(jié)束考察前夕,他應美國總統(tǒng)杰斐遜之邀到華盛頓等地作客三周,隨后便返回歐洲大陸,在巴黎定居下來。從一八O五至一八二七年,他一直住在這科學文化之都,潛心整理五年南美考察的豐富資料。由此而產(chǎn)生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一八O七年用法、德兩種文字同時出版的《植物地理學概觀》(IdeenzueinerGeo-graphiederPflanzen)。在這部書里,洪堡除去精確地紀錄描述北緯10°和南緯10°之間的安底斯山區(qū)域內(nèi)的詳細地理情況,還綜合地考察和闡明了該地區(qū)的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各個部分、各種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制約和影響。有趣的是,歌德也為這部重要著作的問世出過力,替它繪制了一幅必不可少的插圖。緊接著,《自然景觀》(AnsichtenderNatur,一九O八)和《論新西班牙王國的政治情勢》(VersuchüberdenpolitischenZustanddesK
離開巴黎后,他在柏林家中繼續(xù)整理南美考察的成果,又過了七年,即整整花了三十年,他才完成和出版了他多達三十五巨冊的《熱帶美洲旅行記》。這部書內(nèi)容之浩瀚,資料之豐富,圖片之精美無與倫比。需要說明的是,洪堡的所有研究、考察、著述和出版活動完全是自愿和自費完成的;到一八三四年該巨著問世時,出身貴族之家的亞歷出大·洪堡已耗盡了百萬家資,消磨掉了整個更加寶貴的青年和壯年時期??傻酱怂⑽葱菹ⅲ邱R上開始寫作為他一生思想總結(jié)的《宇宙論》(Kosmos)。此著共五卷,副標題為《試對世界作有機的描述》(EntwurfeinephysischenWeltbeschreibung),一八六二年出齊之后,作者已經(jīng)溘然長逝了。
洪堡是一位深遽的不以哲學家自居的自然哲學家,是一位自然科學領(lǐng)域內(nèi)的通才和多面手;他以自己畢生孜孜不倦的研究和考察工作,為獨立的現(xiàn)代地理學、地磁學、測繪學特別是環(huán)境生態(tài)學,莫定了基礎(chǔ)。今天,當人類力圖解決自己所面臨的環(huán)境生態(tài)危機之時,應該越發(fā)對洪堡充滿感激。而將洪堡的《宇宙論》和《自然景觀》等名著杰作早日譯介過來,則是我們所希望的。
*HannoBeck是聯(lián)邦德國波恩大學教授,自然科學史專家,A.洪堡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