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靜
老子《道德經(jīng)》開篇:道可道,非常道。
但他還是忍不住道了,一道凡六千言,后人還美其名曰經(jīng)呢,并視為詩體。
看來,大智者老子也不幸被言中:詩人傾心于沉默,卻又求助于話語?!蛟S這正是老子無為無不為的注腳吧。
與道教相應,據(jù)說佛教也主張不立文字,說什么以心傳心。既然如此,那浩如煙海的佛經(jīng)究竟是誰所為?
還有人言:沉默是金,開口是銀。至于寫作,充其量只能是銅了。
然而,美國女詩人狄金森一首題為《話》的詩寫道:
有人說——
它一經(jīng)離唇,
就失去生命。
我卻說——
正在那一瞬,
它開始誕生。
可見話還是要說的。何況人有嘴巴,嘴巴的作用至少有三:一是吃喝,二是說話,三是親吻。至于文章,那是代替嘴巴說話而已。
說也罷,寫也罷,只是要謹防陷入一種尷尬,如張愛玲指出的:“一般人是有話無處說,而作家總是無話找話說。”
張愛玲的話雖然未免尖刻了些,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話中隱含的事實,君不見有些領導或許因有話無處說而成了報告狂么,而有些作家或許因無話找話說而使得無病呻吟的文章不乏存在么?!
讀書短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