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克平
三、調(diào)脾理胃單臂舉【單手撐舉】
兩腿并攏成立正姿式。兩手握成“空心拳”分別垂于體側(cè),眼望前方【圖1】。右手自身前上舉至頭頂上方(手心向前、手指向上),右腳則同時向身體的右側(cè)方向邁開一大步(約有兩肩之寬)【圖2】。接著將右手自右經(jīng)體前向右、向下作劃圈狀(同時身體上半部位前俯)【圖3】
直至身體右側(cè)方向時將人體重心偏向右腿(右方)以待移步相并【圖4】。最后,左腿向右腳方向并攏、右手上舉并以其掌心為重點(diǎn)上撐(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圖5】。至此術(shù)語稱謂“一練氣”。而行“二練氣”則將左腿向左側(cè)方向邁開一大步、左手上舉并作劃弧(自上向右、向下至左而后上舉)狀定位。至此則為“二練氣”。須如此右撐掌、左撐掌——一右一左交替進(jìn)行(右、左各3)達(dá)“六練氣”時方止。
四、前后蕩腿下盤牢【前后擺腿】
兩腿并攏略作停頓。然后右腳后退一小步并以右腳前掌支撐地面。同時右手握成“空心拳”上抬至身體前方,左手同為“空心拳”下垂體側(cè)微后方。接著右腿向前上方擺起其高度與髖骨頭在同等水平線上(與支撐腿形成90度角)。而兩手臂則作相應(yīng)的前、后帶動(右臂向后、左臂向前)【圖6】。再將右腿向后蕩去并形成與支撐腿成45度角的狀態(tài)后則止(同樣須將兩臂作相應(yīng)性的前、后帶動——即右臂向前、左臂向后)如此一前、一后須連蕩12次【圖7】。至此術(shù)語稱謂“一練氣”。而行“二練氣”則將左腿后移半步、左手握“空心拳”前抬、右手握“空心拳”垂于體側(cè)并作左腿的前、后蕩動共12次。至此為“二練氣”。該法“前后擺腿”共須行“二練氣”則止。
五、仙人獨(dú)立腎腰強(qiáng)(俯身大劃臂)
并步立正,眼望前方。將兩手臂分別由體側(cè)向上抬起(手心相對、手指斜向上),面部微向前上方仰動。接著兩手繼續(xù)移動并向頭頂上方作合并狀(手心相對、手指向上)。然后兩手臂向正前方下降并伴隨人體下俯【圖B】直至兩手劃動到指尖朝地、身體完全下俯(注:體弱年老或血壓過高者不要過份降低下俯姿式!)然后再抬起上身變?yōu)椴⒉搅⒄耸綍r則止【圖9】。至此術(shù)語稱謂“一練氣”。須連續(xù)行“六練氣”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