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
不久前,我收到一封從河南一小城市掛號寄來的咨詢信,信中要求我用掛號信答復他。
這是一封實實在在的求救信。為保護來信人的聲譽,我暫稱他為“H”。
信中首先介紹,他是個正在讀高中的男孩,平時生活很單調(diào),業(yè)余愛好不多,只有看看書和電視等。與同性和異性同學交往都不多。
進入青春期后,按生理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異性間相互交往和追求,本是一件正常的事,可是H在信中說,他對異性一點兒也不感興趣,見了異性既不臉紅,心跳也不加快,更無其他想入非非的情況,反而覺得厭惡男女之間的往來。
H在信中說,起初他并不覺得自己異常,并以讀書為重、年齡尚小、業(yè)余時間不夠用等理由為自己的這種行為開脫。周圍的同學和父母也沒發(fā)覺他有什么異常。直到最近,他覺得自己愛上了一位瀟灑的男同學。在他心目中,似乎這個男同學就是他日夜想念的伴侶,并且每當見到這位男同學時,他的心都會砰砰亂跳,甚至覺得臉發(fā)燒,手腳行動都不自然。和這個男同學在一起,他會覺得內(nèi)心歡悅,如果和他握握手,或貼身擠在一起,就會產(chǎn)生渾身興奮的感覺。開始,那位男同學并未覺察,只認為同性同學相處熱絡(luò)一些罷了,直到有一天H冒昧地去親吻他的臉,還摸了一次他的下身,才引起那位同學的警覺,問他為什么要這樣?H直率地回答說:“我喜歡你”,還問他:“你喜歡我嗎?”當時,那位男同學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哈哈大笑,以為H是在和他鬧著玩。其實H是真心的。
H希望我答復他,這種只想與同性相處,而不愿與異性來往的感情,以及與同性超越“規(guī)范”關(guān)系的做法,是否屬于同性戀?如果是同性戀,發(fā)展下去將會怎樣?如果遭到對方拒絕,或者把事情傳播出去,后果又會如何?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同情嗎?
同性戀,不算新名詞,在某些國家不僅一般人群中有,軍隊中也有。據(jù)媒體報道,有的國家的同性戀者甚至要求總統(tǒng)頒令使同性戀合法化。而中外國情不同,我們只能把這些當作新聞來讀,當作社會問題來思考。
雖然大部分青少年對“同性戀”這個名詞有所耳聞,但真正知道同性戀的并不多,包括已經(jīng)懷疑自己有“同性戀”異常行為的H君。
同性戀,顧名思義是兩個同性別的人之間搞性活動,絕不是一般的包括親密朋友之間的情誼。
同性戀是性變態(tài)的一種,屬于心理疾病范疇,這是所有教科書和論著上都有定論的。可是也有個別國家,因種種原因不把同性戀看成病態(tài),不提倡矯治。
同性戀可分為男女兩種類型。兩個人都是男性,叫男同性戀;兩個人都是女性,叫女同性戀。男女同性戀有一定的差異,男同性戀者偏重于對“性”興趣的追求;女同性戀者則偏重于在感情上的追求,性興趣放在次要位置。
男同性戀關(guān)系沒有女同性戀那樣長期、鞏固、穩(wěn)定,往往隨聚隨散,一般無穩(wěn)定的性“配偶”,出現(xiàn)性沖動后,就到處找有同類癖好者。女同性戀者,關(guān)系親密似夫妻,白天相伴同處,晚上同床而眠。
同性戀既稱性戀,必定有性活動和性關(guān)系。男性同性戀者,有主動者和接受者之分。女性同性戀者,則常常以互相扶摸和手淫來滿足性要求。
為什么會發(fā)生同性戀至今尚無定論。精神專家分析認為,同性戀是由異性恐怖造成的。如男童受到過女性性虐待,或女童受到過強暴或性虐待。行為學專家認為,同性戀是受環(huán)境影響形成的。生物學專家提出,同性戀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有著先天生物學基礎(chǔ)的。矯正同性戀,特別是矯正已經(jīng)形成事實的同性戀,有一定的難度,若按生物學家提出的病因?qū)W說針對病因矯治則更難。
一般同性戀者很難像正常夫妻那樣溫馨、甜蜜、和諧,他(她)們有說不出的痛苦。面對社會的壓力,同性戀者有時比小偷還難受,如果再遇到關(guān)系無法維持,會產(chǎn)生嚴重的焦慮、抑郁,有些甚至會導致自殺行為。所以同性戀者,應(yīng)該主動向心理醫(yī)生咨詢,力爭在他們的幫助下得到最佳效果的矯治。
也許H看完我這篇短文會對自己有所了解,希望他能振作精神,在與同性朋友廣泛交往的同時,試著與異性朋友增加交往。如能放棄追求同性而轉(zhuǎn)變?yōu)樽非螽愋?,將是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