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民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理·達爾文(1809-1882)是醫(yī)生的兒子,生于英格蘭西部錫爾斯貝利。父親羅伯特逼兒子考進了愛丁堡大學醫(yī)學系,希望兒子繼承父業(yè),但兒子忍受不了天天看著病人受苦,而且還患有血暈,學了兩年便中途退學,進了劍橋大學神學系,說要當牧師,入學后卻又將神學拋在一邊,埋頭研究自然科學。
對此父親頗感失望和生氣,常常抱怨說:“這孩子真討厭,故意和我對著干啊!”正在此時兒子又提出“要坐船去學習博物學”,父親勃然大怒,訓斥道:“博物學和神學,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達爾文爭辯說:“當然有的!爸爸您不懂。不研究自然就無法理解神的意志,因為這個自然是神創(chuàng)造的。正好貝格爾號上沒有人研究博物學,他們來問我想不想一起去。這是一個好機會?!?/p>
達爾文當然不想當什么牧師。他從孩提時起就喜歡收集昆蟲、植物、蟲殼、礦物等,如今又感到博物學非常有趣,欲罷不能,無論如何也想乘此機會隨船出海。但是,父親也不是傻瓜,他早就看透了兒子的用心。
“你什么都不懂!如果跟在自然科學家的屁股后面,以后當牧師時,那段經(jīng)歷就是污點。而且我聽人說,這次出海航行,計劃很不周全,不知能不能活著回來。像你這種一竅不通的人,出海后就只能落個打掃甲板的下場。絕對不能去!”
當時如果父親的阻撓成功,達爾文的進化論也許就不會產(chǎn)生??粗鴥鹤右谎圆话l(fā),父親大意了,以為自己說服了兒子,便又講了一句多余的話:“如果有個我能信任的人來對我說讓你上船的話,又另當別論……”
因為父親確信不會有那樣的人,所以才這么說。不料真有個人來勸他讓兒子上船。這個人就是達爾文的舅舅、羅伯特亡妻的弟弟喬薩亞·烏埃其特。他給羅伯特寄來一封頗有說服力的信。羅伯特讀信時,兒子在一邊看著不住地笑著。因為羅伯特平時就常常告誡兒子“喬薩亞舅舅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你要向他學習”。如今舅舅出面了,做父親的不能不講情面地加以反對,因此,他只好勉強地同意兒子上船,不住地后悔自己“禍從口出”。
1831年,22歲的達爾文作為一名沒有薪水的年輕博物學家,登上了英國海軍貝格爾號測量船,開始了為今后建立進化論發(fā)揮巨大作用的、長達五年的旅行。
在巴西的里約熱內(nèi)盧,達爾文發(fā)現(xiàn)了與英國甲魚形似的蘑菇。他依依不舍地仔細觀察,不料仿佛聚集在英國甲魚背上的蟲子獨角仙便飛了起來。這些蘑菇和獨角仙都稍稍不同于英國,于是達爾文陷入了沉思。在兩個相隔遙遠的國家里,植物和昆蟲即使種類不同卻也屬于同一家族……以后,他在航海的空余時間對生物之間的類似性和相違性進行了觀察。
達爾文經(jīng)過漫長的航海旅行,安然無恙地回來以后,對航海中收集到的標本逐個進行著研究時,更加深了以前隱藏在內(nèi)心里的“地球上的生物全都是由上帝一瞬間創(chuàng)造的”這一定論的疑問。
他在自傳里寫道:“這時我第一次敢于面對那種令人戰(zhàn)兢的思考,但我無法否定這一確鑿的事實。”此后,他埋頭研究生物的起源與進化問題,經(jīng)過長期的準備,發(fā)表了舉世聞名的進化論著作《物種的起源》。
假如當初達爾文的父親強制兒子當醫(yī)生或牧師,也許達爾文的一生都將默默無聞。達爾文的例子告訴我們,讓孩子干自己喜歡的事,是孩子最大的幸福,而且常常會導致偉大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圖/鄒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