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三
老祖宗的哲學遺產是博大精深的,“福禍相依”、“有一利必有一弊”,我體會得越來越深刻。同樣一個性格,有時因它而成,有時因它而敗,人過“知天命之年”再回顧這前半生,真是“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我的性格是“活潑”,愛說愛笑愛唱愛跳,走到哪里都被人發(fā)現(xiàn)“有文藝天才”,所以調了這么多單位,哪次成立文藝宣傳隊,或參加上級組織的文藝會演,我都被列為第一人選。到上級會演、在機關開晚會、下工程隊慰問演出,使我成了單位乃至系統(tǒng)的“明星”,認識我的人著實不少,哪個領導都能說上話,哪個部門都能進,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熱情的接待,站在公路邊不用招手就有司機停車問我去哪。尤其是到工會、宣傳科辦事,那真是攻無不克、心想事成。
由于我經常參加上級組織的文藝宣傳活動,首先是隊長對我有了意見,戲稱我是“演戲技術員”。又因為我不斷地參加演出,很難連續(xù)不斷地工作,所以不能讓我做重要的技術主管工作,只能做些可有可無的零雜,致使我搞了十幾年的工程技術,卻從未完整地修建過一個工程,參與的工程不少,但都不屬于我。
由于愛說愛笑,給領導一個“不穩(wěn)重”、“不可靠”的感覺,保密的工作不讓我做,怕我在說笑中泄密;重要的工作不讓我做,怕我嘻嘻哈哈地不認真;管人的工作不讓我做,怕我不嚴肅把隊伍帶壞了??傊痪湓?,“提拔重用”與我無緣,眼看同學都當上局長、處長、總工程師,而我還是一個一般的高工,可我又是被公認“才華出眾”啊!
“活潑”的性格又使我有了接觸更多人的條件和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我積累了很多人生經歷的素材,業(yè)余時間寫些社會性的文章,“堤外”收獲倒也滿大。尤其是從工程技術改行做企業(yè)管理工作以后,過去對人們心理的研究有了用場,管理研究的文章就一篇一篇地發(fā)表出來,有的文章還被一些報刊轉載和收入文集。
我發(fā)現(xiàn),其實像我這樣“成也性格,敗也性格”的人還有不少。我有一個同事,愛鉆牛角尖又愛抬杠,不僅領導不喜歡,群眾也不愛和他多說話,因為即使是隨便聊幾句,他也會指出你細微的錯處,而且還會引經據(jù)典地告訴你錯在何處,經常把人弄得很尷尬。有一次上級布置下一個新任務,誰也不愛接,就推給了他。愛鉆牛角尖的他遇到一個不懂的詞就問,又打電話又跑路,不厭其煩,結果倒把這個很陌生又很復雜的工作,先弄了個明明白白。在推行工作中他又犯了牛勁,到處抬杠到處解說,非要人家按他的意見辦不可,結果是全系統(tǒng)的這項工作讓他抓得有聲有色。雖然和他共事的人都嘆氣搖頭表示對他無奈,卻又不約而同地承認他對工作確是認真、執(zhí)著。后來機構調整,這項工作轉到別的部門,雖說是大家一團和氣了,可這項工作退坡了,因為別人沒有像他那么丁是丁,卯是卯。
一個人的性格,從宏觀上講,是很難改變的,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但從微觀上講,性格是可以改變的,譬如愛說的人在一段時間可以不說,愛笑的人在某種場合可以不笑。那么我們不妨冷靜下來分析一下,自己是什么性格,這種性格在什么條件下是優(yōu)點,在什么條件下是缺點。分析清楚之后,我們就會明白,在成為優(yōu)點的條件下,你可以把性格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而在成為缺點的條件下,你就盡量把它壓抑住隱忍發(fā)揮,這就叫做揚長避短。
(周婭摘自1998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