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鏞
今年三月三日,中央電視臺關于一條“白鷺消毒水器”的廣告說,用白鷺消毒水可處理海產(chǎn)品……但配合解說詞出現(xiàn)在電視熒屏上的畫面卻是兩條鯉魚。鯉魚怎么是海產(chǎn)品呢?它是淡水魚!這是不該出現(xiàn)的常識錯誤。
由此想起了另外兩次失誤。
一九九七年十月三十一日,上海的一家報紙發(fā)表的《品蟬》一文這樣描繪蟬的生命史:“夏天樹端上叫個不停的蟬,待到秋涼之后便下樹,變成蟬蛹鉆入土中,到第二年轉熱時,便又鉆出泥土,日出前蛻皮,羽化成蟲”。蟬,是昆蟲,其生命史是由卵變成幼蟲,由幼蟲變成成蟲,成蟲交配產(chǎn)卵后死亡。這是婦孺皆知的常識。但按《品蟬》所述,似乎蟬蛹互變,無限循環(huán)。如此說來,蟬,豈不成了“萬壽無疆”的精靈了嗎?
前些年,我曾從一份供兒童閱讀的報紙上看到一幅畫,畫的是幾只覓食的狼,其中一只正在低頭啃食青草。狼是食肉動物,連剛會說話的孩子都知道“狼吃人”,它的胃是容不下青草的,即使餓死,它也不會啃青草充饑的,哪怕是那青草再鮮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常識也在逐漸增多。為編輯說句公道話——個別常識也不一定人人皆知。但類似鯉魚不是海產(chǎn)品、蟬不能變蛹、狼不吃草之類,還是應該知道的。做為編輯,如果碰上了生疑的東西,就得要查一查資料或請教一下行家,這不但不是無知,反而表明他的學養(yǎng)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