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君 編譯
泰諾又名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退熱凈。它己替代阿司匹林,成為目前兒童最常用的解熱鎮(zhèn)痛藥。這一非處方藥物由于副作用輕微,不會產(chǎn)生阿司匹林的一些不良反應(消化道刺激,消化道出血,腎衰竭、過敏性休克等)。所以,“泰諾”(安泰的承諾)這一藥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藥的安全性。
但是,和任何藥物一樣,泰諾如果超量服用,也會引起中毒,而且最最棘手的是,泰諾的中毒劑量與常用劑量十分接近,嬰幼兒的中毒劑量不到常用劑量的兩倍。由于嬰幼兒的劑量要根據(jù)年齡、體重計算,較難掌握,做父母的稍不留神,就可能給孩子服用過量。美國近期的研究資料表明,有約50%的父母不能正確理解這種計算方法,只有40%的人能根據(jù)年齡體重算出正確劑量,其中,只有2/3的人能給孩子服下正確劑量,也就是說,由于種種原因,有高達70%的父母給孩子服用了過量的泰諾。泰諾主要損害肝臟,在美國,有些病情嚴重的孩子不得不因為藥物性肝損害而接受肝移值手術。
泰諾雖然是一種較阿司匹林更老的藥物,但作為兒童常用的鎮(zhèn)痛退熱藥物替代阿司匹林卻是最近幾年的事。我們知道,藥物必須歷經(jīng)時間的考驗,在安全性方面的不足才會顯現(xiàn)出來。泰諾常用劑量與中毒劑量的接近,就是藥物不夠安全的一個方面。
為了避免藥物中毒,除了給孩子用單藥時劑量須正確外,也要注意多藥并用時發(fā)生藥物超量。例如,孩子因發(fā)熱用了恰當劑量的泰諾,又因咳嗽用了“康得”或“帕爾克”,然而,后者是復方制劑,也含有泰諾的藥物成分,用藥后,血液內(nèi)的泰諾很可能達到中毒水平。所以,年輕父母在用復方藥物時要了解其中的成分,以避免重復用藥,造成藥物過量。為了便于掌握劑量,12歲以下兒童應服用泰諾糖漿;嬰幼兒應給予泰諾滴劑。用藥時要再三“斟酌”,嚴格遵循標準劑量,絕不超量,一日之內(nèi)服藥不得超過5次。家長還要學會識別同一種藥物的不同名稱或譯名,以避免重復用藥。
最安全的辦法是盡量少用退熱藥。發(fā)熱是人體對付感染的一種正常反應,除非發(fā)熱超過39.5,一般可以不用退熱藥,用溫水給孩子擦浴降溫可能更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