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文物報》朱學文報道:“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9月15日通過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為,這個工程提出的新的《夏商周年表》是迄今最有科學依據(jù)的夏商周年代學研究成果。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建國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多學科聯(lián)合攻關的研究項目。工程的總目標是研究在中國古代文明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學,制訂有科學依據(jù)的夏商周年表。這項工程,國務院任命歷史學家李學勤、碳十四測年專家仇士華、考古學家李伯謙、天文學家席澤宗為工程首席科學家,成立了以李學勤任組長的21位科學家為專家組,負責組織實施。以中科院院長陳佳洱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認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在實施中對傳統(tǒng)文獻和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進行了搜集、整理、鑒定、分析,對有關天文歷法記錄通過現(xiàn)代天文學計算推定了年代,對制定年表有典型意義的遺址和墓葬進行了整理研究,對系列樣品進行了碳十四年代測定,并在此基礎上對所得出的結論進行綜合分析,取得了有科學依據(jù)的夏商周年代學重大階段性成果。其中對商代后期盤庚以下各王和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各王提出了比較準確的年代,對商代前期和夏代提出了基本年代框架,特別是對武王克商年代,武丁在位年代、夏商分界年代和夏代始年的估定具有重要創(chuàng)新意義。由此得出的夏商周年代表,是我國迄今最有科學依據(jù)的古代歷史年表,標志著夏商周三代年代學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