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秦漢刑徒的考古資料

      2001-03-10 07:52張政火良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01年1期
      關(guān)鍵詞:銘文

      編者按:張政火良先生是《歷史教學》創(chuàng)刊人之一,當年為籌措辦刊經(jīng)費,曾賣掉自己珍愛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在本刊創(chuàng)刊50周年之際,因健康原因張先生未能執(zhí)筆,其夫人傅學苓女士特寄來他的這篇舊作以示賀忱。我們衷心地企盼張先生早日康復。

      一、秦上郡戈

      古代中國“兵”和“刑”不分,刑罰和征伐在暴君看來同樣是懲罰的手段。罪犯和俘虜?shù)拿\也相同,除了容易地喪失生命外,大多是被剝奪自由,轉(zhuǎn)化成奴隸。

      囚和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奴隸,起初是無條件無限期的,雖然也可以贖或被舍免,但這種機會終竟是很少的。后來,人類越來越文明,階級斗爭劇烈了,法律公布了,于是犯罪和服刑有了大小輕重的分別。大罪服重刑,小罪服輕刑,這樣便出現(xiàn)了有定期的刑徒。無期的刑徒是奴隸,有期的刑徒同樣地也是奴隸,只是服隸役的期限縮短了些罷了。這如同古代的債務奴隸,有無條件無限期的,有條件有限期的,身份都是奴隸卻是無可懷疑的。

      朝鮮平壤曾發(fā)現(xiàn)一個古銅戈,內(nèi)上面有銘文三行:廿五年上郡守廟造。高奴工師灶。丞申。工鬼薪音戈。

      見《周漢遺寶》圖版第五五上郭沫若先生在《金文叢考》里有一篇《上郡戈》專門考證這件戈的銘文。郭先生說這個戈的年代是秦,“蓋秦始皇之二十五年”,這是完全正確的。郭先生考釋“鬼薪”一辭說:“鬼薪”見《始皇本紀》,九年處治ビ嗟,“及其舍人,輕者為鬼薪”?!都狻芬龖吭弧叭⌒浇o宗廟為鬼薪也”,又如淳曰“律說鬼薪作三歲”。此言“工鬼薪音戈”,蓋音戈乃罪人,受三歲之徒刑,流徙于上郡而為工者,鬼薪而為戈工,則應劭謂“取薪給宗廟”,蓋望文生訓之說。

      郭先生的這段考證是對的,應劭的注解也不錯,鬼薪從“取薪給宗廟”變成冶鑄工人,正說明中國古代的奴隸制度從原始階段要走上發(fā)展的階段。

      上郡是秦的邊郡,北邊和匈奴接境,大約因為戰(zhàn)爭多,鑄的兵器也多,今天知道的上郡戈就有五個。上面引的一個可以叫作“二十五年上郡戈”,另外還有四個,分述于下。

      《嚴窟吉金圖錄》卷下第五十八圖著錄一戈,內(nèi)的兩面都有文字,正面的銘文兩行是:王六年上郡守疾之造。□□反面的銘文已模糊不清,未印出。根據(jù)銘文,知道作戈在秦稱王之后,稱皇帝之前,究竟是哪個王的六年則不敢定。這個戈可以叫作“王六年上郡戈”。

      于省吾先生編印的《商周金文錄遺》五八三號有一個戈,銘文在內(nèi),共三行:三年上郡守□造。漆工師□丞□。工城旦□。這個戈可以叫作“三年上郡戈”。

      最近參觀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銅器,發(fā)現(xiàn)了兩件上郡戈,一件內(nèi)上有銘文三行,是:廿七年上守卦臁

      漆工師?。丞粠工隶臣禾贵。另一嫉你懳娜幸苍趦?nèi)上,是:菽晟峽な佚凇踉焱脊鰂謖。丞秦?!豕る`臣庚。

      這兩件戈和前舉的三件上一樣,都是刻款,筆劃細淺,不易辨認。匆忙中不能拓墨,隨手作了釋文,請于省吾、唐蘭兩位先生校對一過,但是還不能盡識。前一件可以叫作“二十七年上郡戈”,銘文在這幾件中算是保存得最好的,可惜原來刻時在“上”字下脫了一個“郡”字。第二行“漆工師”三字和三年上郡戈同,和二十五年上郡戈的“高奴工師”句相當,高奴是縣名,漆應當也是縣名,有些像漆字,《漢書·地理志》上郡有漆垣,或許有些關(guān)系。后一件可以叫作“四十年上郡戈”,銘文第二行末尾的“秦”字殘存上半部。因此推測內(nèi)的末端可能曾經(jīng)損折了一段,銘文的前兩行或許每行都少掉了一個字,依據(jù)文例,第一行末可以補一個“造”字,第二行末可以補一個“工”字,這樣文義便完整了。“工鰂”就是前幾件戈上的“工師”。秦王有二十七年的有秦昭王和秦始皇,有四十年的只有秦昭王一人。四十年上郡戈當作于公元前267年,二十七年上郡戈據(jù)字體推斷也是秦昭王時的,當作于公元前280年。

      這幾件上郡戈銘有一個共同的程式,首先記明那一年,其次是上郡守某名造,再其次是某地工師某名、丞某名,最后是直接生產(chǎn)者“工”的名字。在工字下,人名上,二十五年上郡戈有“鬼薪”二字,三年上郡戈有“城旦”二字,二十七年上郡戈和四十年上郡戈有“隸臣”二字,這都是說明這些直接生產(chǎn)者的身分。鬼薪是刑徒,郭沫若先生的考證已經(jīng)說明。城旦、隸臣也是刑徒,城旦見《始皇本紀》,三十四年焚書“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集解》引如淳曰“律說:論決為耷,輸邊筑長城,晝?nèi)账趴芴?夜暮筑長城。城旦,四歲也”。據(jù)此,知秦的城旦是四歲刑。隸臣見《漢書·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凡五見?!缎谭ㄖ尽酚洕h成帝時減刑的決議,關(guān)于男子的罪名是“完為城旦,滿三歲為鬼薪,鬼薪一歲為隸臣,隸臣一歲免為庶人”。這是從城旦罪降為隸臣,這種隸臣是已經(jīng)服刑四年還要服刑一年的人。“隸臣滿二歲為司寇,司寇一歲免為庶人”,這是正罪是隸臣,這樣的隸臣服刑至少是三年。漢法沿襲秦制,上郡戈銘的隸臣大體說來就是這種刑徒。

      城旦、鬼薪和隸臣都是官奴隸,他們從事冶鑄銅兵器,上郡守是監(jiān)造的地方最高官吏,工師和丞是技術(shù)指導和管理督查者,從這幾段銘文可以考查秦的奴隸制度?!抖Y記·月令》(鄭玄注):孟冬之月……命工師效功……必功致為上(工師,工官之長也。效功,錄見百工所作器物也)。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勒,刻也??坦ば彰谄淦?以察其信,知其不功致)。功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功不當者,取材美而器不堅也)?!抖Y記·月令》向來學者公認是秦制。從“功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幾句可以知道當時存在尖銳的階級斗爭,奴隸懷著反抗的心情不好好生產(chǎn),奴隸主統(tǒng)治階級則峻法嚴刑“以窮其情”,在“必行其罪”的政令下,城旦、鬼薪、隸臣名義雖是有期的徒刑,事實上卻罪名連續(xù)不斷,勢必變成終身的奴隸。

      二、后漢洛陽刑徒磚志

      清代光緒末年(約1907年)修造隴海鐵路,經(jīng)過河南省西部,碰到漢代刑徒叢葬的地方,出土許多磚志,大部分歸了端方,大約在二百件以上,但是他作的《陶齋藏磚記》卻只著錄了113件。羅振玉對這批磚志很感興趣,先后搜集到拓本很多。羅氏聽信一位“廠估”(北京琉璃廠的古董商人)的話,說是“出靈寶縣”,因為“今之靈寶為漢弘農(nóng)郡”,便定為漢弘農(nóng)郡的刑徒磚志。又因為清代避高宗弘歷諱,不愿用弘字,改用北魏地名“恒農(nóng)”,所以他發(fā)表這批材料稱《恒農(nóng)冢墓遺文》(勾摹文字完整的31件,1915年印行)和《恒農(nóng)磚錄》(匯錄銘文231件,1917年印行)。1950年冬我寫《漢代的鐵官徒》一文,根據(jù)羅氏的說法,推斷這批磚志是漢代弘農(nóng)郡鐵官徒的遺物。文章要發(fā)表時已覺得未免武斷,把語氣稍微改動了一下,但從此這問題卻成了我的一件心事。后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的同學到河南去作考古實習,嘗托他們在靈寶一帶調(diào)查訪問,毫無蹤跡可尋,我推測羅振玉大約是上了古董商人的當了。我們知道這批磚志出土后,首先發(fā)表的是《神州國光集》(第七集,1909年),在登載《漢宣曉葬志》拓本的下邊有段跋文:此葬志近代洛中興治鐵路得之,昔人所未知,同時出土數(shù)百枚,文字皆刻磚上,多為端午橋制軍所得,然完全者至少,今選完全而文字較佳者影印之。

      這段跋文雖簡短,敘述原委卻很清楚,說洛中出土,應當可信。又如范壽銘《循園古冢遺文跋尾》(卷一)著錄《漢畢通葬磚》,跋文說:東漢罪人叢葬磚記,清季洛陽出土,共百余種,太半為讠乇活洛氏端方所得,《陶齋藏磚記》已詳著之。是刻《藏磚記》中因磚中斷分列為殘磚二方,余所藏完全拓本在歸陶齋以前,故入斯錄,以正《藏磚記》之誤。

      范壽銘在河南做事很多年,對于河南出土的金石文字極熟悉,他說這批磚志是洛陽出土,當無問題。近年我曾聽到有的人說這批磚志是孟津出土,又有人說是偃師出土,這也不奇怪,因為漢魏洛陽故城在近代的洛陽縣城以東三四十里,不在洛陽縣境內(nèi),南部屬偃師縣界,北部屬孟津縣界,如果磚志出土是洛陽漢魏故城附近,正是孟津和偃師地界。因此我相信這批磚志是洛陽漢魏故城附近出土的。古董商人為壟斷專利,從來不肯告訴人古物出土的真實地點(像甲骨文初出售時說是湯陰出土,便是一例),習與性成,常常順口撒謊,羅振玉根據(jù)一個古董商人的一句話,便定出了兩部書的古雅的名稱,未免太輕率了。

      刑徒磚志銘文開頭或有“右部”或“右”字,如:右部無任□□安完城旦□□,元興□年□月□□物故,死在此□。

      右無任汝南山桑髡鉗宣曉,熹平元年十二月十九日物故。

      也有“左部”或“左”字,如:左部無任東郡濮陽完城旦夏侯當,延光四年九月一日物故。在此下。

      左無任任城鬼薪紆便,建寧元年七月十六日物故。

      “左”“右”就是“左部”“右部”,自無問題,所謂“左部”“右部”也是簡稱,《后漢書·桓帝紀》建和三年十一月甲申詔書:徒在作部,疾病致醫(yī)藥,死亡厚埋藏。左部右部的“部”字即指“作部”,而左右的分別則系《左工徒》和《右工徒》?!逗鬂h書·百官志》四“將作大匠”屬官有:左校令一人(本注曰“掌左工徒”)、丞一人。右校令一人(本注曰“掌右工徒”)、丞一人。左校署掌管的工徒叫作左工徒,他們的作部簡稱“左部”;右校署掌管的工徒叫作右工徒,他們的作部簡稱“右部”。后漢官制沿襲前漢,初期為了儉省,左校只設令不設丞,右校只設丞不設令,所以《后漢書·安帝紀》記載:延光三年秋七月丁酉,初復右校令、左校丞官。

      此后左右校的令丞才齊備了。上邊引的元興年右部城旦磚在延光三年之前約二十年,恰好可以證明安帝以前右校署是存在的。但因右校久不設令,事權(quán)多歸左校,所以《后漢書》記載官吏犯罪皆《輸作左?!?如宗整(卷一二)、張俊(卷一三)、韋著(卷五六)、李詗(卷六一)、朱穆(卷七三)、楊秉(卷八四)、虞詡(卷八八)、李燮(卷九三)、史弼(卷九四)、皇甫規(guī)、段(卷九五)、翟超、黃浮(卷九六)、李膺、劉礻右、曹鼎(卷九七)、尹端(卷一○一)、劉猛(卷一○八)等,僅卷一○八記黃浮“坐髡鉗輸作右?!?但和卷九六記載矛盾,知系誤字?!逗鬂h書·百官志》劉昭《注》在左右校令、丞下皆注“安帝復也”,好像安帝以前沒有左右校,那更錯了。

      《后漢書·百官志》說將作大匠“掌修作宗廟路寢宮室陵園木土之功,并樹桐梓之類列于道側(cè)”。據(jù)此,知左右工徒的勞役以土木營造為多,關(guān)于這方面有許多記載,《后漢書·楊震傳》說:延光二年……時詔遣使者大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更相扇動,傾搖朝廷。震復上疏曰:“……伏見詔書為阿母興起津城門內(nèi)第舍(津城門,洛陽南面西頭門也),合兩為一,連里竟街,雕修繕飾,窮極巧伎。今盛夏土王,而攻山采石,其大匠左校別部將作合數(shù)十處,轉(zhuǎn)相迫促,為費巨億……”……豐、惲等見震連切諫不從,無所顧忌,遂詐作詔書,調(diào)發(fā)司農(nóng)錢谷,大匠見徒材木,各起家舍園池廬觀,役費無數(shù)?!瓡甏?東巡岱宗,樊豐等因乘輿在外,競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豐等所詐下詔書……

      從這段記載可見后漢皇帝的保姆、宦官、近侍都常利用“大匠見徒”來競修第舍,盛夏興工,“轉(zhuǎn)相迫促”,工徒傷亡也就可想而知。上引《安帝紀》延光三年(公元124年)七月“復右校令、左校丞官”的詔書即緊接在此事之后,當系因營造頻繁,原有官吏不足應付,故設官增職以充之。今日所見這類刑徒磚志皆厚黑堅實,字劃系后刻,疑即以建筑用磚為之。因為他們是建筑工徒,現(xiàn)場有的是磚,取材方便,所以死后才能有塊磚志。因此推想磚志上不冠左右字者,也都是左右工徒從事建筑工役的人。從磚志遺留之多,可見工役之迫促,死亡的頻繁。

      刑徒磚志在髡鉗、完城旦、鬼薪等罪名上常冠以“無任”二字,端方《陶齋藏磚記》據(jù)《宋書·庚登之傳》“登之以無任免罪禁錮還家”一語,謂“無任者免罪之詞”。這是望文生義,沒有根據(jù),不說明問題。羅振玉《恒農(nóng)冢墓遺文序》引此文,說“是無任二字宋代尚沿用之,漢律久佚,其義則不可曉矣”。態(tài)度便老實得多。我寫《漢代的鐵官徒》時,對此曾作種種推測皆不能中,后來標點胡三省《資治通鑒》注才找到說明。按《隋書·刑法志》述《梁律》:刑二歲已上為耐罪,言各隨伎能而任使之也。

      這是用“能”字解“耐”字,說“隨伎能而任使”,應當是“任”字的正當解釋。

      《刑法志》又說:(梁武)帝銳意儒雅,疏簡刑法……大率二歲刑已上歲至五千人。是時徙居作者具五任,其無任者著升械,若疾病權(quán)解之。

      “作”就是作部,“徙居作者”猶如后漢的“輸作左校”。工徒必須有技能供任使,沒有技能可供任使的人要帶刑具?!锻ㄨb》敘此事在大同十一年(卷一五九),胡三省《注》:任,謂其人巧力所任也。五任,謂任攻木者則役之攻木,任攻金者則役之攻金,任攻皮者則役之攻皮,任設色者則役之設色,任搏埴者則役之搏埴。

      梁代工徒主要便作這些事情。《梁律》多“依漢故事”,但不盡與漢相同。大體說來,宋、梁刑輕,漢刑重。漢代刑徒執(zhí)役要帶刑具,而“無任”者既不會“免罪禁錮還家”,也決不是僅“著升械”,大約要當苦力,做最笨重的活計。

      刑徒是古代專制國家的官奴隸,這是沒有問題的事情,年來有的史學家懷疑這點,實在是不必要的。我們應當從歷史發(fā)展來看。上古的罪人和家屬終身為奴,后來改為有定期的為奴,時間縮短了,性質(zhì)上卻是一樣的,《唐律疏議·名例一》:徒者,奴也,蓋奴辱之?!吨芏Y》云:“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又“任之以事,嵋臟魍煉收教之。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此并徒刑也,蓋始于周。

      可見唐代的法律學家還能認識這一點。刑徒雖然是自由人轉(zhuǎn)化的,但既然轉(zhuǎn)化成刑徒便已不是自由人了,所以《后漢書·光武紀》建武五年(公元29年)五月丙子詔書說“見徒免為庶人”(參考陳垣先生《史諱舉例》第六十例)。他們的生活很苦,勞役繁重,從大量刑徒磚志的發(fā)現(xiàn),說明執(zhí)役期限雖短卻很難熬過這一關(guān)。執(zhí)役的刑徒過著苦難的日子,必然會有反抗的行動,這樣會罪上加罪,永久不得恢復自由。晉張裴《漢晉律序》:徒加不過六,囚加不過五(罪已定為徒,未定為囚)。累作不過十一歲(五歲徒犯一等加六歲,犯六等加為十一歲作)。累笞不過千二百(五歲徒加六等笞一千二百)(《太平御覽》卷六四二)。

      可見刑徒雖然名義上最多是五歲刑,事實卻常是累作十一歲以上,累笞一千二百以上。試問那種生活如何能掙扎十一年?所以刑徒執(zhí)役者大部分都成了終身的奴隸,把髡鉗、鬼薪等罪名刻到磚志上去。刑徒的生活不自由,使他們有反抗壓迫的決心,他們的勞動是集體的,使他們有了組織和團結(jié)的能力,所以每次暴動都表現(xiàn)了堅強無比的力量。西漢后期的鐵官徒起義帶頭摧毀奴隸主政權(quán)的黑暗統(tǒng)治,在東漢末年農(nóng)民大起義中,刑徒也貢獻了他們的力量?!逗鬂h書·朱催傳》敘述黃巾起義失敗后,各地起義軍蜂起云涌,毫不畏懼,有各種稱號,說:如此稱號,各有所因,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

      這其中便有“左?!焙汀八倦`”,我們知道左校、司隸都是刑徒集中服役的地方,用左校和司隸作稱號,自然是刑徒的隊伍。他們的軍事活動又見于《三國志注》(卷六和卷八)引《英雄記》、《九州春秋》和張搖逗杭恰返仁,可惜詳細情形已不可考了。

      (張正火良,1912年生于山東榮城,193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華書局副總編輯。現(xiàn)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為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終身職研究員。受聘為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歷史博物館學術(shù)委員、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顧問等。一向致力以考古、文物、古文字材料與各類古籍相參證,探索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的實況,涉獵歷史、考古、語言、文學、古文字、版本目錄、民俗等諸多領(lǐng)域。幾十年間曾參加中國地震資料、點校廿四史、整理馬王堆帛書和睡虎地秦簡等國家任務的工作。發(fā)表過《讀<相臺書塾刊正九經(jīng)三傳沿革例>》、《卜辭“裒田”及其相關(guān)諸問題》、《講史與詠史詩》等文章,其中《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尤為中外學者所矚目。其傾注多年精力擬編纂的大型中國歷史圖譜,惜尚未能如愿。)責任編輯:倪金榮

      猜你喜歡
      銘文
      《文心雕龍》與《文選》銘文研究
      漢代草葉紋鏡的銘文研究
      青銅祭曲
      西周時期文字淺說
      《左傳》在考古中的重要作用
      新見所謂“魚匕”銘文再考
      由應公鼎及相關(guān)諸器銘文論應國曾立武王廟
      和縣館藏銅鏡賞析
      讀中山王銘文札記
      西周青銅器銘文書法藝術(shù)探微
      开鲁县| 井陉县| 政和县| 古丈县| 绥滨县| 贺兰县| 和平县| 隆回县| 芮城县| 荥经县| 平湖市| 鄯善县| 共和县| 宿州市| 旬阳县| 平江县| 子洲县| 瓦房店市| 陇西县| 文水县| 开封市| 安康市| 汨罗市| 绥芬河市| 洞口县| 玉林市| 宝鸡市| 高安市| 莆田市| 峡江县| 中方县| 南投县| 闸北区| 东辽县| 彰武县| 夏邑县| 松阳县| 张北县| 佳木斯市| 湘阴县|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