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黨項宗族

      2001-04-11 11:32:36杜建錄
      民族研究 2001年4期
      關鍵詞:黨項首領西夏

      宗族存在于整個黨項社會與西夏政權的全過程,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派生出許多支系,一個強宗大族往往包括若干個乃至數(shù)十個中小家族。大大小小的宗族首先是一個軍事實體,越是強宗大族,擁有和控制的武裝力量也就越強越大。同時,宗族還是一個經濟實體,在這個經濟實體內,既有農奴勞動,又有奴隸勞動,包含著封建制和奴隸制兩種經濟成分。

      關鍵詞:黨項宗族部落兵制

      作者杜建錄,1962年生,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地址:銀川市文萃北路21號,郵編750021。

      宗族是具有血緣聯(lián)系的共同體,它貫穿于黨項社會和國家的全部過程。因此,在對西夏社會歷史的探索與研究中,黨項宗族研究乃是基本而且重要的課題。漆俠先生等曾在《遼夏金經濟史》(河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版)中注意到這個問題,筆者擬在先生研究的基礎上,對此作進一步的探討。

      黨項是我國西部一個古老的民族,長期居于今甘、青、川三省毗連的高山草地。《舊唐書·黨項傳》曰:“黨項羌在古析支之地,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昌、鄧至之后,黨項始強。其界東至松州,西接葉護,南雜春桑、迷桑等羌,北連吐谷渾,處山谷問,亙三千里。其種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之中復分為小部落,大者萬余騎,小者數(shù)千騎,不相統(tǒng)一。有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而拓跋最為強族?!碧瞥跄?,吐蕃奴隸主政權在青藏高原崛起,北上滅掉吐谷渾。在吐蕃的壓迫下,黨項拓跋等部陸續(xù)遷往隴右慶州等地?!鞍彩分畞y”后,唐朝盡撤河西戍軍入衛(wèi)京師,吐蕃乘虛攻占了河西隴右數(shù)十州之地,并經常與黨項羌聯(lián)合起來寇擾,朝廷為了拆散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將原屬慶州的靜邊州都督府、原屬夏州的樂容等六府黨項部落,遷往銀州之北、夏州以東地區(qū),從而完成了黨項羌第二次大遷徒。

      黨項羌內遷后,仍然以族為單位,散處在隴右道洮、秦諸州和關內道的慶、靈、夏、勝等州境內。根據(jù)兩唐書《地理志》,設在隴右北部的黨項羈縻州縣有馬邑州、乾封州以及臨洮密恭縣。此外,在隴右北部蘭州附近,也有黨項族帳遷入。麟德至永隆間(665—681),崔知溫遷蘭州刺史,“會有黨項三萬余眾來寇州城”,知溫開門誘敵,黨項項有伏,不敢進,既而援兵至,大破之?!包h項余眾由是悉來降附”。此攻掠蘭州以及“悉來降附”的黨項羌必定在蘭州附近。

      內遷到關內道諸州的黨項部族為數(shù)更多,僅唐王朝在這一地區(qū)僑置的黨項羈縻州府就有:芳池州都督府,寄在慶州懷安縣界,管小州十:靜、獯、王、濮、林、尹、位、長、寶、寧,并黨項野利氏種落。

      安定州都督府,寄在慶州界,管小州七:黨、橋、烏、西戎州、野利州、米州、還州。

      安化州都督府,寄在慶州界,管小州七: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滄州、儒州、琮州。歸德州,寄治銀州界,處降黨項羌。

      云中都督府,黨項部落,寄在朔方縣界,管小州五:舍利、思璧州、阿史那州、綽部州、白登州。戶1340,口5681。

      靜邊州都督府,舊治銀川郡界內,管小州十八。

      僑居靈、夏二州的黨項部落比較多,《新唐書·黨項傳》載:“天授中內附,戶凡二十萬,以其地為朝、吳、浮、歸十州,散居靈、夏間?!遍_元十一年(723),唐朝鎮(zhèn)壓了康待賓的反抗斗爭,遷河曲六州胡人于河南、江淮之地,黨項遂入居六胡州。

      唐代的大遷徙,帶來了黨項部族新的整合與分離,內徙前的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律)氏、房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八大部,內徙后逐漸演變成細封氏、費聽氏、折氏、野利氏、拓跋氏五大部,少了往利、頗超、房當、米擒四個,多了一個折氏,拓跋氏仍為強族。同時又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新的部族,如慶、靈之間的大蟲族,慶州北面的野雞族,豐州的藏才族等。

      五代宋初黨項部族的分布略有變化。其一,“五代時吐蕃(主要指河隴地區(qū)的吐蕃——本文作者注)已微弱,回鶻、黨項諸羌夷分侵其地,而不有其人民?!逼涠?,經過200多年的民族融合與斗爭,有的黨項融匯到吐蕃里面,有的吐蕃融匯到黨項羌里面,以致宋人往往搞不清他們的族屬,所謂“黨項、吐蕃風俗相類。其族帳有生戶、熟戶,接連漢界,入州城者謂之熟戶,居深山僻遠、橫過寇略者謂之生戶。其俗多有世仇,不相來往,遇有戰(zhàn)斗,則同惡相濟,傳箭相率,其從如流。雖各有鞍甲,而無魁首統(tǒng)攝,并皆散漫山川,居常不以為患”。盡管如此,黨項、吐蕃分布各有特點,大致慶、靈至銀、夏、綏、宥以及麟、府、鄜、延諸州,以黨項族帳為主,涇、原、秦、渭、河、湟諸州以吐蕃為主。

      公元982年拓跋部大首領李繼遷起兵地斤澤,經德明至元吳祖孫三代的努力,終于建立起西夏王國政權,奄有銀、夏、綏、宥、靜、靈、鹽、勝、會、甘、涼、瓜、沙、肅數(shù)十州之地,從此揭開了黨項歷史發(fā)展的新篇章。

      以血緣為紐帶的黨項宗族,經過若干代的繁衍發(fā)展,派生出許多支系,一個強宗大族往往包括若干個乃至數(shù)十個中小家族,如下表所列:

      既然黨項宗族有主支、大小之分,因此,它所統(tǒng)屬的族帳有多有少,多則數(shù)百帳乃至數(shù)千帳,少則只有幾十帳,如下表所列:

      上述可見,黨項宗族呈樹冠狀分布,眾多個體族帳組成中小家族,若干中小家族支撐著強宗大族,所謂“每姓別自為部落,一姓中復分為小部落”。這種分化派生,既包括同一血緣氏族的繁衍發(fā)展,也有對其他部落的兼并征服,有的屬自然派生,有的是統(tǒng)治者人為的分化瓦解。宋仁宗嘉韋占六年(1061),貸命編管五門蕃部巡檢蘇恩,“仍分所管蕃部為八族,各推首領以主之”。熙寧四年(1071)王韶言,俞龍珂等舉族內附,授以殿直、蕃巡檢,“又分其本族大首領四人為族下巡檢,既分為四頭項,自此可令不復合為一,免點集作過?!蔽飨膶h項家族的政策應該說也大抵如此。

      外來族帳的入居,也是促使宗族派生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雍熙二年(985),“府州女乜族首領來母崖男社正等內附,因遷居茗乜族中”。慶歷四年(1044)范仲淹言:唐龍鎮(zhèn)嘉舒、克順等七族“舊屬府州,比因邊臣不能存恤,逃入西界,在今府州東北緣黃河西住坐,其地面與火山軍界對岸。昨西賊大掠麟府界,人戶悉居于彼,遂分為十四族”。后周廣順二年(952)六月,“以府州黨項泥也六族防御使、歸化將軍泥香王子,又泥也大首領拓跋山并為歸德將軍”。泥也族的外姓首領拓跋山,很可能就是外來人居的族帳,并取得了首領的地位。

      派生與衍化出的中小族帳,起初大多留在大姓族內,但也有一開始就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至道元年(995)七月,“睡泥族首領你乜逋令男詣靈州,言族內七百余帳為李繼遷劫略,首領嗶逋一族奔往蕭關,你乜逋一族乞賜救助,詔賜以資糧。”可見在李繼遷攻掠下,睡泥族首領你乜逋與逋,各率所屬分成兩族,并走上了各自不同的發(fā)展道路。

      黨項宗族往往稱某某家族,據(jù)宋人沈括記載:“北狄多言黑山,黑山在大幕之北,今謂之姚家族,有城在其西南,謂之慶州。”文獻上還有牛家、汪家、吳家、旺家、折家、蘇家、韋家、媚

      家、封家、樊家、王家、貍家、延家、慕家,等等。他們一般由宗族首領的姓氏演變而來,慕家就相當?shù)湫?。羌酋慕恩本為環(huán)州烏貴族蕃官巡檢,種落強盛,為知環(huán)州種世衡所用,蕃族有不附者,“即命慕恩出兵誅之”。因而名聲鵲起,所屬部族遂以慕家或慕恩為名。

      有的部族以首領的姓名為號,前引睡泥族兩首領你乜逋與逋,在李繼遷的攻掠下,各領所部分為你乜逋族與畔逋族。景德元年(1004)“先叛去蕃官茄羅、兀贓、成王等三族及移軍主率屬歸順”。元豐四年(1081)“蘭州新歸順首領巴令渴等三族,領所部兵攻賊撒逋宗城”。茄羅、兀贓、成王、巴令渴等族均以首領姓名為名。

      有的部族則以居地為族名,如慶州白馬川的白馬族,延州金明縣的金明族,慶州野雞塞的野雞族,涇州西北大蟲前后巉的大蟲族,延州茭村的茭村族,慶歷年間因茭村族首領名折馬山,又稱該族為折馬山族。

      當然,不僅僅是家族以居地為名,也有居地以族稱命名的?!端问贰肪?23《周美傳》載:夏人來寇,“美迎擊于野家店,追北至拓跋谷,大敗其眾”。這里的“拓跋谷”,顯然與黨項拓跋部有關。

      黨項宗族不論大小都有首領,豪族大姓一般稱之為大酋長、大首領,中小部族則稱之為首領。在一個豪族大姓內,往往有一個或數(shù)個大首領和若干首領、副首領。至道三年(997)二月,“泥巾族大首領名悉俄,首領皆移、尹遇、崔保羅、沒佶,凡五人來貢馬”。名悉俄等五人均為泥巾族的大小首領。咸平二年(999)十一月,“藏才八族大首領皆賞羅等來獻名馬”。顯然,在八族大首領之下,至少還有八個首領。這些大大小小的家族首領皆世代承襲,“父死子繼,兄死弟襲,家無正親,則又推其旁屬之強者以為族首,多或數(shù)百,雖族首年幼,第其本門中婦女之令亦皆信服?!比朔都兇庖苍赋觯骸俺加^邊人之性,以種族為貴賤,故部酋之死,其后世之繼襲者,雖芻稚之子,亦足以服老長之眾,何哉?風俗使之然也?!蔽飨闹V語“哥哥繼承家族,弟弟到處游宿”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大小首領雖然是世襲的部族頭領而非西夏職官,但在西夏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外代表本部族,對內統(tǒng)領所屬族帳,西夏政權正是通過他們實現(xiàn)對部族的統(tǒng)治,蕃部族帳往往只認首領,而不認官府。這種具有特殊地位的首領一般都有“首領印”,傳世的西夏“首領印”大多是二字印,印文為西夏文九疊篆書“首領”二字,印背刻受印者姓名及年款,有的干脆刻上“首領×××”,如天盛四年的兩方印,背款一刻“首領酩玉嵬名勢”,一刻“首領羅縛勒”。天盛五年印背刻“正首領酩西?!?,天盛十八年印背刻“首領酩布小狗山”,乾柘十二年印背刻“首領哲慧成”。這些正好印證了文獻關于首領、大首領的記載。

      黨項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越是強宗大族,擁有和控制的武裝力量也就越大越強,如:

      原州屬羌明珠、滅藏二族,兵數(shù)萬,與元昊首尾,隔絕鄰道。

      元昊將反,為金銀冠佩隱飾甲騎遺屬羌……于是東茭、金明、萬劉諸族勝兵數(shù)萬,悉為賊所有。

      西賊首領各將種落之兵,謂之一溜。

      (元豐四年)秉常為母族所纂,諸大酋數(shù)十,各擁兵洶亂。

      趙德明遣萬子等四軍主領族兵攻西涼府。

      (咸平五年)知鎮(zhèn)戎軍李繼和上言:“昨自天麻川殺衛(wèi)貍族后,近界蕃部頗甚震懾,即今自本軍西隴山外五百里以來,諸族皆乞點集軍馬,各于蕃界建立寨柵,戍守要害”。

      大大小小的宗族首領,實際上是各級軍事首領,元昊“置十二監(jiān)軍司,委豪右分統(tǒng)其眾”。監(jiān)軍司設都統(tǒng)軍、副統(tǒng)軍、監(jiān)軍使各一員,均由宗族大首領充任。

      監(jiān)軍、統(tǒng)軍等豪族大酋之下,為統(tǒng)領數(shù)百帳乃至上千帳的團練、觀察、刺史?!端问贰は膰鴤鳌吩唬骸胺舱娊o長生馬、駝各一。團練使以上,帳一、弓一、箭五百、馬一、駱駝五,旗、鼓、槍、劍、棍桔、炒袋、披氈、渾脫、背索、鍬镢、斤斧、箭牌、鐵爪籬各一。刺史以下,無帳無旗鼓,人各駱駝一、箭三百、幕梁一?!笨梢?,團練使和刺史是西夏軍職中兩個基本界線,團練使以上屬高級軍職,由大首領但任,團練使至刺史屬中層軍職,刺史以下屬低級軍職。西夏文法典《天盛律令》中反映的行監(jiān)、溜首領、盈能,大致屬于中下層軍事首領,統(tǒng)領數(shù)十帳的為小首領、舍監(jiān),律令對他們的派遣、任命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盈能、副溜有應派遣時,監(jiān)軍司大人應親自按所屬同院溜順序,于各首領處遴選,當派遣先后戰(zhàn)斗有名,勇健有殊功、能行軍規(guī)命令、人□□□折服,無非議者?!毙∈最I與舍監(jiān)的任命,必須經“所屬首領、族父等同意,自有二十抄者設小首領一人,十抄可設舍監(jiān)一人”。由境外“引領本族部來投誠,自共統(tǒng)攝者,若統(tǒng)攝十抄以上,則當為所統(tǒng)攝軍首領”。

      豪族大酋領通過層層的軍事組織,實現(xiàn)對所屬部族的控制,并在族內享有絕對的權威與較高的威望。前引“西賊首領各將種落之兵,謂之一溜,少長服習,蓋如臂之使指,既成行列,舉手掩口,然后敢食,慮酋長遙見。”元符元年(1098)宋將折可適俘獲天都統(tǒng)軍嵬名阿埋與監(jiān)軍妹勒都逋,“其諸族帳首領見捕獲此二人,接續(xù)扶攜老幼爭來投降,并欲依附都逋等”。

      既然宗族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要想建立和鞏固西夏政權,必須加強對豪族大姓的控制,漆俠先生對此有非常精辟的論述,指出聯(lián)絡豪右、結婚大族為拓跋李氏建國的基本國策。西夏建國后仍長期與豪族大姓聯(lián)合專政。元吳聯(lián)姻野利大族,“拽利王旺榮、天都王剛浪者,皆元吳妻之昆弟也,與元吳族人嵬名山等四人為謀寧令,共掌軍國之政。”元昊之后,外戚沒藏訛龐專權,“朝廷歲賜諒祚金帛,龐四族常分其半,首領人貢,輒貨易圖利,故四族盛強?!?/p>

      黨項宗族還是一個經濟實體,在這個經濟實體內,既有農奴勞動,又有奴隸勞動,包含著封建制與奴隸制兩種經濟成分。

      黨項內徙后,唐王朝即授以慶、靈一帶田土,令部落“住坐”生息,后來隨著生產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原來歸氏族部落公有的土地逐漸被宗族首領私人所占有。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九月討伐夏國敕榜日:“其先在夏國主左右,并嵬名諸部族同心之人,并許軍前拔身自歸,及其余首領能相率效順,共誅國仇,隨功大小,爵祿賞賜,各倍???。許依舊土地住坐,子孫世世,常享安樂?!彪钒裨S黨項首領“依舊土地住坐”,明確反映出宗族首領對土地的占有。

      要說西夏建國前黨項宗族首領的私有土地主要從氏族部落領地轉化而來,那么,建國后官僚貴族的巧取豪奪和土地買賣則成為宗族首領私有土地的重要來源。元昊卒后,國主諒祚年幼,沒藏家族大首領、外戚沒藏訛龐專權。他看到宋朝窟野河西田腴利厚,令黨項細民播種,以所收入其家,“宴然自以為己田”。這段記述西夏侵耕的文字,清楚地反映了宗族大首領沒藏訛龐兼并土地的情況。

      西夏中期以后,土地買賣頻繁,成書于西夏仁孝乾祐二十一年(1190)的《番漢合時掌中珠》有“更變田地”的記述,天盛二十二年(1170)賣地文書也被發(fā)現(xiàn),《天盛律令》更有許多關于買賣土地的規(guī)定。從允許土地自由買賣“那一瞬間起,大土地所有制的產生,便僅僅是一個時間

      問題了”。

      宗族首領不僅占有大片土地,而且還統(tǒng)領著成百上千的族帳,這些族帳除部分在宗族的外衣下從事個體生產外,大多數(shù)依附于宗族首領。《宋會要輯稿》兵二七之二四:天圣六年(1028)十二月十一日,“詔陜西諸路緣邊蕃部使臣首領人員等,如今后自作過犯,合斷罪罰羊,令蕃部使臣首領人員等親自出辦送納,即不得更于族下戶上非理科斂”。又,同書兵二八之六:熙寧二年(1069)閏十二月,臣僚上言:“陜西沿邊屬戶,自來倚為藩籬,或聞邊臣有徇私滅公者,以規(guī)財利,頗成困擾。蓋城寨官吏受親故請囑,以來貨給與蕃官,責限取直,倍稱其利。蕃族首領可以更行減刻,亦所樂從。受弊者乃族下散戶。”這兩條史料很重要,前者是宗族首領將犯罪罰款轉嫁給族下民戶,后者是蕃族首領將高價貨物,強行派給族下散戶承買,以牟取利益。反映出宗族首領對族下散戶的超經濟剝削和壓榨。

      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1066),同知諫院呂誨在一道奏章中曾說:“逐部族今所存者,卻有外來散戶依附其間,或是連親,或即庸力,混雜居處,例各年深?!边@些前來“庸力”與“連親”的黨項人,更是宗族首領的依附民,他們身受官府與宗族首領的雙重壓迫?!短焓⒙闪睢肪?5日:“租戶家主(當為宗族首領)有種種地租庸草,催促中不速納而住滯時,當捕種地者及門下人,依高低斷以杖罪,當令其速納。”就說明了這一點。

      除依附民外,宗族首領還占有大量的奴隸。黨項內遷后,伴隨著生產的發(fā)展與對外掠奪,逐步形成了奴隸制。西夏建國后在急劇完成封建制的同時,繼續(xù)保留奴隸制。奴隸廣泛存在于西夏社會,《天盛律令》載:“諸人所屬使軍、奴仆喚之不來,不肯為使者,徒一年?!薄爸T人將使軍、奴仆、田地、房舍等典當,出賣于他處時,當為契約。”“諸寺廟、官堂、神帳中不許諸人住宿……若寺廟居土、行童、奴仆等應居寺中,亦當報職管處,應居則使居之。”

      黨項夏國的奴隸來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戰(zhàn)爭掠奪。雍熙元年(984)三月丁巳,宋太宗謂宰相日:“夏州蕃部并已寧謐,向之強悍難制者,皆委身歸順,凡得酋豪二百七十余人,種族五百余帳。十年以來,戎人所掠生口、羊馬數(shù)萬計,悉還其主。”治平二年(1065)宋英宗要求諒詐“自今不可更行侵擾,所掠過生口,并須發(fā)遣,各還住坐”。這些“生口”有的投到國有土地上,有的“為部落所得,或為主者轉鬻”。

      其二,買賣奴隸。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六月,“禁陜西緣邊諸州闌出生口”,同年七月,“詔陜西緣邊諸州,饑民鬻男女入近界部落者,官贖之?!庇苫实塾H自下詔處理陜西緣邊“闌出生口”與饑民鬻男女人近界部落,說明漢人被賣到黨項部落為奴的問題已相當嚴重。除因饑荒鬻賣為奴外,還有“沿邊軍民之逃者,必為熟戶畜牧,又或以遺遠羌,易羊馬,故常沒者數(shù)百人”。

      在黨項宗族內部,也存在由于貧富兩極分化,貧窮者被賣身為奴的社會現(xiàn)象。西夏天韋占民安七年(1097)發(fā)生饑荒,“國中大困,民鬻子女于遼國西蕃以為食”。夏仁宗天盛年間(1149—1169),國內還存在奴隸市場,并得到法律的承認。

      其三,債務奴隸。西夏高利貸十分盛行,借債不能償還時,其本人或家屬須“出力典債”,變成債主人的奴隸。債務奴隸典押時間或長或短,或世代相承。

      其四,罪犯奴隸。罪犯奴隸大致有兩類,一為刑徒或囚徒,二為籍沒的重大罪犯家屬,也即連坐的編管人員,如:“諸人議逃,已行者造意以劍斬殺,各同謀者發(fā)往不同地守邊城無期徒刑,做十三年苦役。主從犯一樣,自己妻子、兒女當連坐,當入牧農主中?!彼麄兓驈氖罗r牧業(yè)生產,或從事各種修造,或為官方“采金、熔銀鐵”。

      盡管黨項宗族內部長期保留奴隸制,但西夏建國后封建農奴制占主導地位,這決定了黨項夏國為封建政權,而不是奴隸主政權。

      [責任編輯賈益]

      猜你喜歡
      黨項首領西夏
      雁首領的信
      黨項語謂詞前綴的分裂式
      西夏研究(2020年2期)2020-06-01 05:19:12
      明朝對西藏地方政教首領的冊封及其演變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2
      從內部規(guī)律和外部比較看黨項語第一小循環(huán)的構擬
      西夏學(2018年1期)2018-04-29 09:08:20
      西夏“上服”考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2
      試述西夏軍抄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22
      北宋對黨項貴族的赗賻之禮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試析唐代內遷黨項的社會經濟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12
      再考西夏的馬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08
      黃豆鼠的成功之道
      赞皇县| 平果县| 莱西市| 永川市| 灵台县| 简阳市| 郎溪县| 汉寿县| 获嘉县| 青河县| 葫芦岛市| 齐齐哈尔市| 新野县| 永顺县| 抚顺县| 白山市| 磐石市| 新丰县| 康定县| 全州县| 临桂县| 抚宁县| 祁东县| 远安县| 龙州县| 瓦房店市| 张家界市| 昭平县| 浪卡子县| 屏南县| 南充市| 遂宁市| 轮台县| 平乡县| 台东市| 南投县| 南靖县| 长武县| 灵丘县| 绥芬河市|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