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亞
我曾目睹過這樣一件事: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手拉著手隨著老師去公園踏青。不料,其中兩個小朋友發(fā)生了爭執(zhí),打起架來。老師微笑著拉過兩個孩子,指著池塘說:“你們看,魚兒不打架,它們在水中游得多美!”一句柔聲細語,就輕而易舉地化解了孩子間的矛盾,兩個孩子又手拉著手,看起了魚兒。這一幕讓旁觀者吃驚:原來教育可以這么簡單,而又如此美麗。
我不由得想起老師們常說的話:“現(xiàn)在的孩子難教育,說他們不懂事吧,講起話來一套一套的,什么道理都懂;說他們懂事吧,樣樣事兒亂參與,什么不該做的事都做得出。當老師真是不容易呀!”的確,當老師的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勝人一籌,一旦美好的愿望與現(xiàn)實不一致甚至完全相悖時,便會有兩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要么做“管家婆”型的老師,事無巨細,耗盡精力處理各種大小事件:要么做“牧羊人”式的老師,讓學生“自已的事情自己處理”。前者由于時時精神高度緊張,容易煩躁、憤怒,后者則“居高臨下”,漠然對待學生的喜悅與憤怒。這兩種做法都不可能與學生達成心靈的溝通,當然也就不會真正與學生成為朋友.
曾經(jīng)有段時間,我給一年級學生上課很失敗,他們的小嘴巴總是說個不停,讓我很無奈。第三次上課時,我的一則寓言《白雪公主》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欣喜之余,我問他們:“你們都喜歡漂亮的白雪公主吧?”孩子們大聲說:“喜歡!”我又說:“老師也喜歡。我們都喜歡漂亮的人,漂亮的人呀聰明、懂禮貌、守紀律……你們愿意當‘漂亮的人嗎?”如今,已經(jīng)升入三年級的這群孩子,碰到我還總要問:“老師,今天我‘漂亮嗎?”
一個真正的老師,應(yīng)該扮演朋友的角色,對待學生要有童心、有寬容、有理解力?!棒~兒不打架”的事,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不必把教育搞得那么嚴肅,讓雙方的精神高度的緊張。只要我們釋放智慧,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用我們美麗的語言和行動,去點擊孩子們單純的心靈,何愁學生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