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蕭峰
其一:寢室實現(xiàn)大共產(chǎn)
一件衣服可以A君穿三天,B君穿二天,C君來掃尾。饞嘴的女生則無論什么都要全室分而食之。甚至有人換用書包、共用水瓶。寢室,儼然一個小小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
其二:天明時節(jié)成“老外”
校園里學英語蔚然成風,每天清晨,草地、臺階、操場、教室里都是一片朗朗的讀書聲。只是朗讀中文的人寥若晨星,學生們說的全是洋話。使你感到有如身在異鄉(xiāng),學生們個個是“老外”。
其三:杜團見首不見尾
新學期開始,各社團展開廣告大戰(zhàn),爭取新會員入會。那種繁花似錦的氣象,甚是好看,然而隨著課業(yè)日緊,社團活動日漸枯萎,廣告欄也漸漸;令清下來。使社員們哀嘆: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其四:期末教室人成災
大學生們空閑的日子寧愿走出書城,去領略社會的風景。于是大部分時間投入采訪、維修、業(yè)務聯(lián)系、演出……
學期末,則紛紛退下“戰(zhàn)場”,回到圖書館“臨時抱佛腳”。于是平日里頗為冷清的圖書館、教室頓時人滿為患。即使是沒人的桌面,也堆滿了占位置的書本,使你覺得校園人口一夜間翻了幾番。
其五:人手一瓶“空罐頭”
夏季火熱,泡圖書館的學生常得自備開水。然而市面上的保溫瓶、太空瓶又不是大多數(shù)學生消費得起的。于是你會發(fā)現(xiàn)桌面上擺滿了各種罐頭瓶,甚至還有可樂瓶和礦泉水瓶。杯子總難免磕碰,貴的碰著讓人心痛。還是罐頭瓶經(jīng)濟,完全是廢物利用,破了再換一個也沒關系。
其六:尋卡啟事天天見
隨著飯卡的誕生,一種新的“文明病”誕生了:學生們丟三落四,每天吃飯才發(fā)現(xiàn)卡已不翼而飛。只好寫悲極慘極的“手卡啟事”。真是“一卡在手,時時擔憂”。
其七:食堂擅長涼拌菜
學生食堂每日要為上千學生準備口糧,工作量驚人。于是師傅們想出一主意:大力開發(fā)涼拌菜。
于是一進食堂,你看到最琳瑯滿目的便是涼拌菜。什么白菜、菠菜、土豆、南瓜……總之是所有時令菜在這兒集合呢。
其八:食堂內不準喂飯!
學生食堂內的標語。隨著校園戀愛率的上升,戀人們的動作也越來越公開。
(趙小陽摘自《中國大學生))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