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峰
人為什么會發(fā)胖?
大多數(shù)人的肥胖是由于吃得太多,能量的攝入與消耗之間失衡造成的。然而有的人自嘲說“我喝白開水也會胖”;而有的人說“我就是想胖也胖不起來”,這又是為什么呢?不容易胖的人,是由于體內(nèi)器官容易受刺激而增加新陳代謝量,從而消耗掉多余的食物。而容易胖的人則相反,體內(nèi)多余的食物沒有被消耗掉,而是轉(zhuǎn)化為脂肪儲存起來,脂肪多了當然會胖。上述只是人會發(fā)胖的一個原因。其余如家庭飲食習(xí)慣、遺傳因素、心理影響、激素分泌異常、運動量不足等都和肥胖有一定關(guān)系。
人是否容易肥胖,關(guān)鍵在于脂肪細胞。脂肪細胞遍布全身,一般來說男性的脂肪約占體重的20%,女性則高達30%,極肥胖者也可能占到一半之多。脂肪組織有很多功能,但主要功能是儲存脂肪。基本細胞型在人的幼年時期就形成了,成年以后,脂肪細胞的數(shù)量就固定下來。有人推測說,幼年時期飲食不當如吃得過多,很可能是成年后體重過重的原因。脂肪細胞,通常在數(shù)量上都沒有變化,體積上則比較容易變化。當脂肪細胞變大時,便是肥胖狀態(tài),變小時便是瘦的狀態(tài),并極力維持之,所以正常人本身有恢復(fù)原先體重的潛能。而易于發(fā)胖的人,體內(nèi)有極強的恢復(fù)肥胖之傾向,可能是遺傳、飲食等諸多原因造成的。
怎樣才算肥胖?
測定人體重是否標準有現(xiàn)成的公式,如:男性標準體重(公斤)為身高(厘米)-105;女性標準體重(公斤)為身高(厘米)-100。但是這只能是給你一個參考,一個人是否肥胖,似乎看就能看出來,所謂“標準體型體重”也不是絕對的標準,臉上胖乎乎的人,身上不一定胖,反之也一樣。
看看自己胖不胖,還有一種方法:如果人胖的話,腹部是最容易堆積脂肪的,手指在肚臍周圍5厘米的地方輕輕一捏,指間厚度1.5厘米大致可以,超過2厘米至3厘米,就說明脂肪過多人過胖了。超過2.5厘米則需認真減肥了。當然,全身各部位是不相同的,如捏大腿外側(cè)厚約3厘米,捏臀外側(cè)厚4厘米只能說明脂肪量是足夠的。
此外,日本華哥爾人體研究所研究結(jié)果顯示,東方女性身材的理想尺寸為:胸圍=身長×0.53,腰圍=身長×0.37,臀圍=身長×0.55。
值得注意的是女子在25歲左右的體重通常是最理想的,過了30歲以后,如果體重每年增加0.5公斤,那可就麻煩了。
人是怎樣胖起來的?
讓我們來看看皮下脂肪是按怎樣的順序形成肥胖的。女子皮下脂肪首先堆積在大腿的后側(cè),接著是延伸到大腿外側(cè),然后擴張到臀部、上腹部,最后生成在上半身;很多人手臂伸開,上臂后側(cè)皮膚松軟下垂,那是脂肪細胞生成儲存的結(jié)果。如果采取全身運動來減肥,可以達到與脂肪生成儲存相反的順序除去脂肪堆積的目的。
人與人不同,肥胖也相異
一般而言,多數(shù)肥胖者,脂肪主要集中在下半身,臀、腿部顯得臃腫。年輕女性以及運動量較多者,肌肉結(jié)實,皮下脂肪較為勻稱,有發(fā)胖感覺。滿月臉肥胖者,內(nèi)分泌功能正常,脂肪多集中在胸部。由于激素的作用不同,男性容易在腹腔臟器旁蓄積脂肪,上腹部胖,形成所謂“將軍肚”(或啤酒肚),而女性容易在皮下蓄積脂肪,所以兩腮、下巴、上臂后側(cè)、下腹部到臀部、大腿根部、膝內(nèi)側(cè)及小腿肚易肥胖,中老年婦女肥胖者,脂肪多集中在肩、背、腰及腹等部位,而小腿和上臂的脂肪卻較少。女性的脂肪細胞較大、脂肪較柔軟,且脂肪堆積多,使得女性皮膚光滑、圓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