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西萍
作為人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的人格,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受后天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教育在人格形成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魯迅在談到舊時代人格影響時強調(diào):一個人的青少年時代是火'的萌芽時代,切不可掉以輕心。一旦形成人格,一個人為人的品質(zhì)或格調(diào)也就穩(wěn)固確定下來。當從事涉外活動時,他將表現(xiàn)出自身的國格,當從事社會活動時,他將展示出人格的水平,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也在表現(xiàn)出他的人格活動軌跡。這就是說一個人幼年時代,如果缺少良好的人格成長環(huán)境或有人格缺陷,成年后便難以用良好的人格去影響他人或參與社會活動。
如何幫助青少年具備健康的人格,成為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校堅持以推進教育民主為核心,以人格教育為切入點,不斷創(chuàng)新育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們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迎合時代需要,確定人格培養(yǎng)目標。
人格教育的核心是讓學生學會做人,賦予人的社會活動以魄——人格精神。為了把我校的人格教育落到實處,我們首先確定了人格教育的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知識淵博的人、能力全面的人和心理健康的人。我們利用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系列講座,讓學生理解人格教育目標的含義,懂得如何培養(yǎng)自身健康、良好的人格。
第二,定起點、抓核心,強化人格養(yǎng)成教育。
學生升入初中后,在學習及生理方面會發(fā)生不小的變化,能否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讓他們圓滿完成學習任務并形成健全人格,至關重要。為此,我們確定了3個年級學生的心理工作重點:初一年級,幫助學生了解初中生活特點和要求,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要求,形成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培養(yǎng)富有責任感和進取心、獨立性和自信心、樂觀進取的健康人格。初二年級,幫助學生學會心理調(diào)適,掌握青春期生理及心理衛(wèi)生常識,適應自我身心變化,培養(yǎng)勤奮精神和政治素質(zhì),具備良好青春形象及自制能力。初三年級,發(fā)揮學生個性特長,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格品質(zhì),幫助學生選擇并決定適應自己發(fā)展的目標,提高學生的耐挫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根據(jù)工作重點,我們開設心理講座,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學生矯正人格缺陷,消除人格活動中的障礙,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同時,我們還在班級及學校中,樹立人格典范,讓學生學有榜樣,增強形成健康人格的信心。
如果把一個人的素質(zhì)比做一座冰山,那么露出水面能被看見的智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能否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往往是責任感、合作能力和價值觀等因素,而在這諸多的因素中,學會關心、增強責任感應是我們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起點。199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了以學會關心為主題的21世紀國際教育研討會。十幾年過去了,學會關心仍是我們對青少年進行人格教育的重要課題。尤其在城市,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特殊的家庭結(jié)構(gòu),使我們的孩子習慣于依賴他人,卻很少去關心他人。為了讓學生們學會做一個關心他人的人,我校開展了《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老師,我們都愛您》、《我們是最好的朋友》、《我愛我家》等系列班會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們細訴父母恩、老師愛、同學情和學校樂,這種觸動學生心弦的活動,使他們懂得了什么是關心,怎樣回報關心自己的人。關心他人,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已成為學生們做人的準則。
學會關心他人,更要學會關心國家。我們把愛國主義作為人格教育的核心和脊梁,組織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形成人格信念,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閱讀名人傳記,請老紅軍、老模范作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英雄事跡報告,利用重大紀念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話,組織學生辦校報、班報,開展詩歌朗誦比賽、唱革命歌曲大賽,召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感染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教育學生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集體、愛學習、愛勞2動……我們用中國八世的艱辛,中國足球走向世界的不易,中國經(jīng)濟落后的教訓,幫助學生樹立為中華民族騰飛而勤奮學習的遠大理想和志向,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學校還通過社區(qū)教育、家庭教育及樹立身邊人格榜樣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明禮、守法、誠信、公正、謙虛、儉樸等良好人格的培養(yǎng),使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后,能以一個合格公民的身份,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為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貢獻力量。
第三,全面推進教育民主,營造人格教育環(huán)境。
學生是學校教育中的主人,只有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調(diào)動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能保證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我們?yōu)榇私M織教師學習上級關于推進教育民主的教育理念,提倡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全校全方位地推進教育民主。我們首先制定了《西崗中學推進教育民主規(guī)則》,對教師提出了7項要求:1.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尊重學生民主的權利,尊重學生的隱私權,尊重學生的發(fā)展權。2.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信學生有自我發(fā)展的能力。3.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況,了解學生的生活及學習現(xiàn)狀,了解學生的階段性思想傾向。4.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5.幫助學生,幫助學生走向成功,幫助學生走出失敗,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6.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切實維護學生的利益。7.正確評價學生,客觀公正地對待學生,用發(fā)展的觀點評價學生。其次,在學校德育管理中,我們實行了學生自我管理、自主教育的做法。學校成立了學生自主會,放手讓學生管理自己、管理班級、管理學校。自主會的學習部、生活部、宣傳部、文藝部、體育部的學生,都能在各項管理中發(fā)揮他們的才能,展示他們的個性,如組織學校大型文藝演出,組織各項體育比賽,組織各年級辯論會,開設午間校廣播站,出版校報,負責每日清掃,等等。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過程中增強了自尊、自信,培養(yǎng)了自立、自理能力,鍛煉了獨立的人格,發(fā)展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做人,促進了良好思想品德和個性品質(zhì)的形成。再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探索自主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發(fā)言權,鼓勵每一個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發(fā)表與老師不同的意見。要求教師關注
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調(diào)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和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品格。
第四,提高教師的素質(zhì),以人格塑造人格。
教師的人格形象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常言道:靈魂要靠靈魂來塑造,人格要靠人格來培養(yǎng)。為此,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加強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用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勤奮的治學態(tài)度、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乃至教師的人格魅力,感化影響學生。
為更好地加強對教師的人格培養(yǎng),我們首先在全校進行調(diào)研,摸清教師人格發(fā)展的優(yōu)勢與不足,針對不同情況,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研討,要求教師具備如下的人格特征:獻身事業(yè),服務社會;熱愛學生,崇尚民主:堅忍自制,不辭勞苦:興趣廣泛,求知欲強;勤奮熱情,專心致志:思維靈活,反應敏捷;聯(lián)想豐富,語言流暢:觀察仔細,思辯敏銳;勇于進取,渴求發(fā)現(xiàn):堅定自信,執(zhí)著追求。在此基礎上,學校又組織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系列學習,要求教師把學習內(nèi)容落實到行動中去?,F(xiàn)在,西崗中學的每位教師都能做到:既向?qū)W生傳授學問之道,更要傳授做人之道:既要傳授課堂學業(yè),更要傳授立身基業(yè):既要解攻書之惑,更要解成長之……從而使教師真正成為構(gòu)筑學生以格大廈的靈魂工程師。
幾年來,在人格教育實踐中,我們堅持做到:人格教育無閑人,人人育人;人格教育無小事,事事育人;人格教育無空地,處處育人。用人格教育構(gòu)建西崗中學的人格大廈,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崇高的國格、高尚的品格、優(yōu)秀的性格、健康的體格,和諧地融為一體,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