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浞華
天壇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一向作為北京甚至中國的象征。改革開放以來,天壇的文化價值、文物價值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保護措施也得到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委員會將天壇批準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名錄》,給進一步保護天壇,增加了新的力量和新的責任。楊振鐸所著《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天壇》,為國人加深對天壇的了解與深入認識做了貢獻。
楊振鐸既是建筑、文物的專家,又是位潛心于研究的學者。他傾十余年之心力,完成了這部二十萬言的著作。其內(nèi)容之深細,章節(jié)安排之妥帖等等,讀后自有體會,毋庸贅言;而其深入研究所得結(jié)論的學術(shù)價值更非一般空泛理論可比。楊振鐸認為,我們祖先從250萬年前對天的認識開始,認識逐步深化,物化認識在先,神化認識在后。但長期以來神化認識處于主流的地位,物化認識則在主流高壓下頑強地發(fā)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如果沒有歷代帝王由于對天的神化認識而來對天崇拜祭祀,也就不會造出明嘉靖間定型的這座世界獨一無二的大祭壇。換言之,歷代帝王為了證明他們是在替天行道而搞的祭祀活動,最后留給人類的,卻是一座偉大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天壇。
我自五十年代初就到過這座大寶庫、大文物之中,并留下過十分美好、神妙而又深刻感人的印象。過去對祈年殿、圜丘壇等的寓意等等,似乎也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來,但讀了楊振鐸的書之后,深感過去所知之淺。這部書對于我們重視這個中國獨一無二的國寶,愛護這份獨一無二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大有裨益。
·
(《世界人類文化遺產(chǎn)——天壇》,楊振鐸著,中國書店200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