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議候風地動儀

      2004-04-29 16:00:39李志超
      尋根 2004年6期
      關鍵詞:張衡復原震源

      當前由于形勢大好,領導關懷,復原張衡地動儀的事又熱了。交流討論使大家的認識都有進步。本文要商榷不同見解。筆者曾在2004年5月的《北京科技報》上經(jīng)記者陳毅然之筆提出復原古器物三條標準:一、不脫離當時知識和工藝背景;二、性能滿足史料記錄的水平;三、對史料每個字都有交代。以此標準不難評斷各家復原張衡地動儀的工作。經(jīng)由馮銳的分析(參見馮銳、武玉霞《中國地震》19卷4期,2003年12月),確認筆者十幾年前發(fā)表的復原設計(參見李志超《候風地動儀新說》,原載《尋根》1994年第1期,以及《天人古義》,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大象出版社1998年再版,下面簡稱“再議”)屬于檢測地震加速度的類型;而1936年王振鐸的懸擺方案(圖1)則屬于檢測地震位移的類型。

      地震學專家傾向采用懸擺方案來復原。其理由是:地震波的動態(tài)過程決定,只有懸擺可以正確反映震源的方位。遠方地震,如從洛陽看的隴西地震,傳來的震波分三大階段:第一波叫“P-波”,是垂直于地面的震動,幅度很??;第二波叫“S-波”,是在水平面內(nèi)的震動,方向很不確定,大體平均是垂直于來源的方向,幅度最大,持續(xù)時間較短而頻率較高(約在10赫茲以上);最后是“R-波”,主要是在水平面內(nèi)的震動,方向與來源一致,持續(xù)時間達10~20秒,頻率約1赫茲。只有周期振動的擺,其固有頻率接近R-波,能對P-波和S-波不作反應,只與R-波作共振型的響應,從而能在幾個周期以內(nèi)把振幅加大到較大的幅度,能撥動一個銅球滾向擺振的方向,也就是震源的方向。

      持此說者強調(diào)原文中的“振”字,說那是指周期振動。同時還強調(diào)張衡之儀是能反應震源方向的。有了這兩條就決定了只有懸擺適合。而且他們還用實例說明:用長電線吊在天花板上的燈,在地震時會擺動,振幅比地動大。

      筆者則認為:原文的“振”不必是周期振動,如“振臂一呼”不是頻頻搖手,“新浴者必振衣”只是抖一抖而已。“振動”一詞只在近代力學中定義為周期性往復運動。在地動儀史料里,“震”字恰為突發(fā)性短促的非周期動蕩,而“振”字則是“啟動”“發(fā)動”的意思。況且張衡以及史書作者也不可能知道地震有三波,以及方向、振幅和頻率等等精細特性。再說,即便是現(xiàn)代人處心積慮設計的懸擺,仍然不能區(qū)分正反兩個方向,西來的地震波也可能使東邊落球。還有,如果懸擺搖晃到可以看得見的程度,那就不能說“地動而人不覺”。自身雖未感覺而看見物件晃動,也不能算是“人不覺”。以那些依據(jù)說張衡地動儀的都柱是懸擺,立論站不住腳。從訓詁學看,古文沒有把懸擺型物件稱作“柱”的,更不提還有個形容詞“都”。有叫“縣”的,如《考工記》:“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以縣?!薄赌?jīng)》:“發(fā)均縣輕而發(fā)絕?!?/p>

      張衡設置八道機關,目的不可能是測定震源方向,只是個“圍堵戰(zhàn)術”——不知道大地會向哪邊動,八面包圍,總有一面會發(fā)機。從現(xiàn)代科學分析也看不出當時有檢測地震方位的可能性。原文只說:“嘗一龍發(fā)機”,沒有說是哪一個機。如果方向符合實際,就是正西,那應該說“西龍”,而非含糊的“一龍”。至于史官們記成“乃知震之所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云云,不過是誤解而已。所以,要想使張衡地動儀能檢測震源方位,是違背當時的知識背景的,既不可能也不合理。原文的“知震之所在”應予否定。張衡的設計思路不會考慮是測加速度還是測位移,他只可能是簡單地想要檢測微弱的大地震動。那么實際就是振幅最大的S-波使儀器動作了。

      王振鐸對“外有八龍”詮釋之荒謬,已由李志超“再議”之文檢討過。那不但是尚無定論的試驗儀器所不允許的蛇足,也妨害頂蓋的開合操作。在晉人袁宏《后漢紀》此句為“外有八方兆龍,首銜銅丸”?!罢垺碑斒菣C件專名,即李志超“再議”文中的龍機(圖2中有)。漢隸“兆”字形如,恰如龍機之形。此外,袁宏書中值得注意的還有“牙機巧制皆隱在樽中,張訖,覆之以蓋。周密無際,若一體焉”。句中“張”字當以《尚書·太甲》“若虞機張”,即“張弓(或弩)待發(fā)”之義為解。是必有須張之機。八龍雖曰在“外”,但非在樽外,而只是在都柱的外圍。因為那八龍是機件,要“隱在樽中”。

      倡議懸擺方案的都回避“圓徑八尺”,不作交代。懸擺不需要一個很大的銅樽,有二尺直徑足夠了,甚或根本不必使用封閉容器,只要置于密室即可。僅從這精銅大樽即可猜測那些“牙機巧制”必須要有一個如大樽樣的空間,并以此大樽為其不可分割的組件。大樽的功用首取沉重,可以避免非地震因素的干擾。為此,都柱也要有與此匹配的重量。在李志超的設計中,兩件都取約2噸(馮銳文中說的是幾十噸,太大)。作為機件,大樽是把大地的震動傳給都柱周圍八個機牙的主動者。機牙要發(fā)動,須受兩個大質(zhì)量物體的組合作用。一個是樽,代表大地;另一個是不與大地緊合的準自由慣性體,即都柱。兩者一擠,機牙才發(fā)動。此所以都柱重量需與大樽相近。有足夠的質(zhì)量才能充分分享利用地震的幾乎是無限大的能量,以使幅度很微小的震動能推得動杠桿放大機構。取軸對稱的圓形,且周密無際到“若一體”的程度,都不是隨便做成的,有其結構的和力學的理由。那是在一定材料和尺寸限制下的結構力學最堅強的構形。蓋子的形狀以半球形最合此要求。只有樽體足夠硬,不變形,才能從任何方向擠壓都柱系統(tǒng)時都最有效而不損失靈敏度。

      但是,筆者所已提出的復原設計可以很簡單地修改成只檢測R-波位移量的裝置。那就是在都柱周圍加八個彈簧弓(見圖2)。或不用加弓,而把八個腳下銅球去掉,換成八條彈性支腿,像章魚。再把樽沿上的八個關弄松,使之與所要觸動的杠桿之間有個小縫隙??p隙的大小決定靈敏度,很容易調(diào)節(jié)。這么一改就使都柱變成真正的“倒立擺”,而上述各項結構和運動的力學要求照樣有效。

      馮銳之文正確地指出:王振鐸的立棒不能叫“倒立擺”。倒立擺與懸擺不同,要有彈性構件,因而也能作周期振動。懸擺的周期只決定于擺長,而與質(zhì)量無關;倒立擺則與質(zhì)量有關,質(zhì)量越大周期就越大??梢詮奶\動員在踏板上的上下振動認識倒立擺,只是跳水踏板是橫放的,而倒立擺是直立的。由于都柱有約2噸重,要使都柱以約1~2秒的周期振動,彈簧性構件該是很硬的。

      盡管可以容易地設計出既符合原文又能定方向的地動儀,筆者還是認為以檢測加速度而不管測定方向為更符合歷史實際。但是倒立擺方案可以與非擺方案并舉,一物兩用,為觀眾演示力學。

      在李志超的“再議”文中曾總結候風地動儀的成就:作為自動測量儀器,具備了三大要素——敏感器(檢震器)、放大器、顯示器,與現(xiàn)代概念一致。加上上述運動和結構的力學處理的高度完美,我們可以說:張衡的科學實驗造詣之高,遠遠超越時代,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附錄:

      《后漢書·張衡傳》中關于“候風地動儀”的記載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猜你喜歡
      張衡復原震源
      溫陳華:唐宋甲胄復原第一人
      張衡傳(節(jié)選)
      淺談曜變建盞的復原工藝
      陶瓷學報(2020年6期)2021-01-26 00:38:22
      東漢全才張衡
      毓慶宮惇本殿明間原狀陳列的復原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04
      張衡數(shù)星星
      張衡的“渾天說”和漏水轉(zhuǎn)渾天儀
      震源的高返利起步
      可控震源地震在張掖盆地南緣逆沖斷裂構造勘探中的應用
      同步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術新進展
      洞头县| 乌兰察布市| 祁门县| 搜索| 保靖县| 乌兰察布市| 吴旗县| 闽侯县| 宜兰市| 昌乐县| 岢岚县| 阳信县| 华池县| 九江县| 塔城市| 岱山县| 从化市| 定日县| 和林格尔县| 宾阳县| 榆林市| 东丽区| 辽宁省| 泗阳县| 云梦县| 龙门县| 扶绥县| 甘洛县| 长阳| 玉屏| 乌鲁木齐市| 宿松县| 汶上县| 江陵县| 电白县| 竹山县| 孝昌县| 郯城县| 平凉市| 安康市|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