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欣如
中紀委在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披露了自1997年至2002年9月,全國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共立案查處的各級黨員干部數。在受處分的黨員干部中,縣(處)級2.8萬余人,廳(局)級2422人,?。ú浚┘?8人。2003年媒體又陸續(xù)公開報道了3名省部級腐敗高官的查處情況。
這個數字,一方面可以看到從中央到地方切實加強了反腐斗爭的力度,但也看到,每年受懲處的高干所占比例也是驚人的。這正如胡錦濤同志指出的:“三個仍然”,即“腐敗現象仍然比較突出”,“斗爭形勢仍然嚴峻”,“反腐敗斗爭的任務仍然繁重”。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一把手”因腐敗相繼落馬。正如有老百姓說的:“只有握有權力的,才可能腐敗?!倍粋€地區(qū)一個部門掌控最高權力的是第一把手。如何加強對“一把手”的權力監(jiān)督,就成為權力監(jiān)督的要害和重頭。
從已披露的案情來看,“一把手”腐敗帶有某些共同的特點:一、他們位高權重,都是統(tǒng)管一方的要員。他們黨政大權一手獨攬,財務審批一人獨管,重大事件一人說了算。即使有時也通過班子討論,但也是走走形式。副職干部看“一把手”臉色辦事,習慣于“一把手”拍板定案,略有微詞便痛加“撻伐”。二、肆無忌憚地任用親信,干部任免一錘定音。即使也有考核干部的程序,也是早已內定,圈外人休想進入?;蛴幸獾睦瓗徒Y派,搞“小圈子”。圈內人有問題也包庇縱容,圈外人則再努力也白搭,視作異己。三、扶持親信,栽培心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些原本該行使監(jiān)督職能的“要害部門”,如紀律檢查部門、人事組織部門,大多由“一把手”提拔任用,不聽使喚就頻繁調動,使“要害部門”清一色的與“一把手”保持一致。
“一把手”的腐敗,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他們的犯罪行為帶壞了一方人馬,手下孵出了一批腐敗分子,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敗壞了社會風氣。如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腐敗案,引出阜陽系列腐敗案,已有11名副廳級以上干部、上百名處級干部落馬。斃了王懷忠阜陽還有20多億的財政窟窿。如沈陽的“慕馬”腐敗大案,涉案人員中有17人是黨政部門的“一把手”,且無一不來自“要害”部門,從法院到檢察院,從建委到財政局,從土地規(guī)劃局到國資局、國稅局、再到煙草專賣局、物價局等等。好好一個沈陽市怎經得住這么多蛀蟲的腐蝕?
當前,恰恰是對“一把手”在權力監(jiān)督上嚴重缺位。已被查處的山東省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就說過:“官做到我這一級,就沒有什么監(jiān)督的了。”在程維高案件披露后,人們不禁要問:“誰來監(jiān)督省委書記?”這是一大真空地段。那么,怎樣才能擊中權力監(jiān)督的軟肋?
不可否認,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也逐步增強監(jiān)督力度,從機制和體制上防范權力的濫用,如:提出建立制度反腐體系,起草了第一部黨內監(jiān)督條例,簽署了第一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設立專門巡視制度,加強民主生活制度等等。但要有效遏制各種權力腐敗現象的發(fā)生,除急需強化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管理外,最根本的是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切切實實地實行黨內民主和政治民主。每一個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都要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努力探索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三方權力相互制衡的制度,使黨內權力進行科學分解,合理配置,重點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