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客家溯源

      2004-04-29 00:44:03安國樓
      尋根 2004年1期
      關(guān)鍵詞:南遷客家人先民

      安國樓

      2003年10月,世界客屬第十八屆懇親大會在河南鄭州召開。這次盛會的重大意義在于,它從更深層面上增進了客家人對中原祖地的親情和友誼,同時,也使河南人了解到歷史上從中原南遷的漢人中,還有一支在世界范圍內(nèi)具有重要影響的“客家”民系。但是,至少對大部分中原人來講,對客家起源問題的理解還是模糊的或片面的。因此,這里有必要對“客家”起源問題作一簡要闡述。

      “客家”界說

      “客家”,英文稱“Hakka”,屬于漢民族的一個分支民系,也是歷史上中原漢人南遷及其語言、風(fēng)俗、文化演變歷程的一個縮影。關(guān)于“客家”稱謂的由來,中外學(xué)者眾釋紛紜。如王力《漢語音韻學(xué)》第四十七節(jié)“客家話”引文中說:“‘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來的人。他們的語言、風(fēng)俗、譜系,都足以證明。”還有不少其他觀點,比如:客家稱呼是由于客家人對自己祖先“夏家人”的崇拜觀念而產(chǎn)生;客家人應(yīng)該是從“客戶-主戶”這個相對的稱呼而來;客家人是由于當(dāng)?shù)鼐用駥⑵渥鳛橥鈦矸N族而加以排斥才出現(xiàn)的稱法;客家“Hakka”的讀音是從“河洛”二字古音的音變而來,“客家人”即“河洛人”,等等。

      從名稱上看,客家就是指客居他鄉(xiāng)的族群,即相對本土人而言,這些家族是從外地遷徙而來,這是人們普遍認同的看法。而且,所謂“客家”,最初也不是自稱,乃是他稱,是本地居民對這一特殊族群的稱法。如贛南、粵東一些地區(qū)就稱這些客家村落為“客綱”、“棚民”,“綱”是指成批運送的物資,“客綱”就是成批從水路遷來定居的移民,“棚民”即茅屋中的移民,他們相對于土著居民而言,才稱為“客”。“客家”或“客人”的名稱,大約在宋、元交替之際確定下來。

      當(dāng)然,由于這些客民數(shù)量眾多,再加上戰(zhàn)亂、居處環(huán)境惡劣等因素的影響,他們又多次遷徙,因而客家人的分布區(qū)域相當(dāng)廣泛。同時,在客家人的遷居過程中,有些由于與土著居民不斷交流、融合,其客家的特性已逐漸不明顯。因此,迄今為止,對哪里是“純客家住地”,哪里是“非純客家住地”,事實上并無公認的確切的界定標準,只能相對而言。羅香林《客家源流考》一書中,在廣泛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國內(nèi)客家人的分布區(qū)域作了大致劃分。國內(nèi)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廣東、福建、江西、廣西、四川、臺灣等地,其中純客家縣有33個,非純客家縣有144個。在國外,客家人的分布就更為廣泛,所謂“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图曳窖允怯刑厣恼Z言,是客家人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就個體而言,有的專家提出應(yīng)以是否能說客家話作為劃分客家人的標準,這顯然有些絕對。移居海外的客家人大多已經(jīng)歷好幾代,這些移民的后裔許多已不會說、也聽不懂客家話,但只要他們?nèi)员3种图胰说乃刭|(zhì)和傳統(tǒng),我們就不能否認他們是客家人。所以,是否客家人,應(yīng)大致以其祖出地和持守的家族傳統(tǒng)與精神來判斷。

      中原南遷移民形成“客家”民系

      歷史上由于種種原因從中原南下的移民不計其數(shù),但并不是所有南遷的中原移民到南方后都被稱為客家人??图疫@一民系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始遷背景、流離經(jīng)歷和居處環(huán)境。由于大的事變使成批的中原居民南遷,南遷后又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中長期群居生活,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基礎(chǔ)。若一個單姓家族從中原遷到南方,無論遷居何地,都形不成所謂客家人。關(guān)于客家先民從中原南遷的大致脈絡(luò),前人已作了不少探討,其中主要的兩種觀點是:

      其一,三波說。提出此說的代表是美國耶魯大學(xué)教授韓廷敦(Ellsworth Huntington)和英國傳教士肯貝爾(George Campbell)等。他們認為,漢人向南方遷移,第一波是由4世紀的大饑饉和“五胡亂華”所引起的;第二波始于9世紀震撼唐朝政權(quán)的黃巢起義,其中光啟元年(885年),約有5000人移住于閩西山區(qū),此后在這里定居400年,形成了客家民系;第三波始于宋室南渡至元滅宋,此時客家人顯然已從閩西山區(qū)移入粵東山區(qū)嘉應(yīng)州(今廣東梅州市)。

      其二,五波說??图覍W(xué)研究的奠基者羅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指出:“客家先民自中原遷居南方,遷居南方后又嘗再度遷移,總計大遷移五次……而其先世,則多居于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淮水流域以西,漢水流域以東等,即所謂中原舊地?!币粤_香林為代表的一批學(xué)者認為,這五波分別是:第一波,自西晉末受“五胡亂華”的影響,客家先民由中原遷至鄂北、豫南及皖、贛沿長江南北岸,以至贛江上下游;第二波,自唐末受黃巢起義的影響,由皖、豫、鄂、贛等第一時期舊居,再遷至皖南及贛之東南,閩之西南,以至粵之東北邊界;第三波,自宋高宗南渡,受金人南下、元人入主的影響,客家先民的一部分由第二時期舊居,分遷至粵之東部北部;第四波,自明末清初,受滿洲人南下及入主的影響,客家先民的一部分,由第二、第三期舊居,分遷至粵之中部及沿海地區(qū)、川、桂、湘及臺灣;第五波,自同治年間,受“廣東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一部分客家人,又分遷到廣東南路及海南島等地。這一說法得到許多人的認同。此外,也有不少學(xué)者對五波說的階段劃分提出不同看法,如有的把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南遷遠溯至秦、漢等更早的時期。

      盡管人們對客家先民南遷的時間及具體流向眾說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客家先民系出中原,這些移民到南方定居并形成客家民系之后,雖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南方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習(xí)慣,但在語言、文化、道德素質(zhì)等方面,仍然世代保持著中原古風(fēng),保持其中原先民固有的品質(zhì)和特色??图遗c中原的淵源關(guān)系,是毋庸置疑的。

      “客家”何以能保持中原遺風(fēng)

      客家人何以能世代繼承和發(fā)揚中原遺風(fēng)呢?這里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說明。

      其一,衣冠士族的先民素質(zhì)

      客家先民的主體,源自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中原地區(qū)。他們原本都是所謂貴胄之家,衣冠之族,雖輾轉(zhuǎn)南下,經(jīng)歷諸多磨難,卻仍愛護祖宗的盛名,繼承祖宗的傳統(tǒng),維護先輩的本色,這也是客家人經(jīng)歷千余年、播及海內(nèi)外而仍具鮮明個性的重要原因。繼承先祖之道,光耀家世門楣,壯大家族基業(yè),成為世代客家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因而,崇敬先祖,重視家族門風(fēng),在客家聚居地有非常突出的表現(xiàn)。在閩、粵、贛等客家地區(qū),祠堂眾多,祭祖儀式隆重而莊嚴,家譜修撰也十分盛行。在觀念意識上,他們都以中原漢文化傳承者自居,以傳統(tǒng)的道德古訓(xùn)來塑造自己忠、勤、仁、孝等族群人格??图胰税炎约旱哪刚Z稱為“祖公話”,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肯舍棄祖上固有的語言,有一則諺語稱:“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边@反映出客家人崇拜先人、數(shù)典敬祖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折射出先民素質(zhì)對后裔家族永世不可磨滅的垂范作用。

      其二,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

      崇文重教是客家人頗具特色的傳統(tǒng)之一,也是客家人卓異不群的重要支撐。先輩北方“冠帶”的世族觀念,以及書香門第的家風(fēng),是這一傳統(tǒng)世代承傳的內(nèi)在動因。如被稱為客家“中轉(zhuǎn)站”的閩西寧化,據(jù)《寧化縣志》卷四《人物志》記載,清代寧化人巫如衡,擔(dān)任蒼梧(治今廣西梧州市)縣令時為國殉難,他的繼室伍氏艱難操持家業(yè),但她的治家理念是:“貧莫貧于不知書,而飽學(xué)為富;賤莫賤于不習(xí)禮,而尚義為榮。倘衣冠之裔,降為傭隸,未亡人可見伍氏廟乎?”可見,這些家族為保持其“衣冠之裔”的本色,無愧于列祖列宗,無論條件多么艱苦,也要把教育后代知書習(xí)禮放在優(yōu)先考慮的位置。在客家地區(qū),這不是某一個家族的治家理念,而是普遍性的。如清代徐旭曾《豐湖雜記》中說:“客人以耕讀為本,家雖貧也必令其子弟讀書?!痹趦S鄉(xiāng)廣東梅州,據(jù)干隆《嘉應(yīng)州志》記載:“士喜讀書,多舌耕,雖窮困至老,不肯輟業(yè)。”在客家地區(qū),還有許多民諺、童謠,都是激勵后代子孫讀書、受教的。如“有子不讀書,不如養(yǎng)大豬”、“不讀詩書,有目無珠”、“送子千金,不如教子一字”、“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等等。

      因此,歷史上從古至今,在客家地區(qū),崇文重教的色彩都顯得非常濃重。在各個時代,這一族群都涌現(xiàn)出不少彪炳史冊的人物。這一特性,正是其先民素質(zhì)在南遷環(huán)境下的繼承與發(fā)展,也是對中原固有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展。

      其三,相對閉塞的群居生活環(huán)境

      就整個客家先民南遷定居的情況來看,長江中下游兩岸,以及江浙等其他歷史上比較富庶的地區(qū),很少有客家村落;而客家南遷定居的地區(qū),基本上都是相對封閉、落后甚至人煙稀少的山嶺地帶,如贛南、閩西、粵東北等地,所謂“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荒僻的山區(qū)成為這些流民避難聚居的“樂土”。

      這些成批南遷的家族,在相對閉塞的環(huán)境中長期聚居、生活,使得他們的語言、習(xí)俗、傳統(tǒng)等世代繼承下來,或者說其主體成分沒有多大改變。如客家方言,是客家特性極具代表性的一個方面。客家話稱“我的”為“吾”,稱“你的”為“若”,稱“他”為“其”,稱“他的”為“厥”,稱“太陽”為“日頭”,稱“姐姐”為“姊”,稱“吃”為“食”,稱“胖”為“肥”,稱“好了”為“好矣”。這些辭語都是古代所謂的“雅言”,是古代正統(tǒng)文學(xué)所常用的詞匯。中原是漢民族政治、文化的發(fā)源地和中心之一,其方言曾是古代官話的基礎(chǔ),因此保留古語較多,而客家語言正體現(xiàn)出中原古語和古音特色。因此,客家方言中的許多用語,如稱“逢”曰“碰”,稱“合算”曰“滑算”等,一直到今天,在河南方言中仍十分常用。在與客家人的交談中,人們還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方言中的不少語音,與現(xiàn)今的河南方言存在著較大差別,這是因為河南方言本身也經(jīng)歷了千余年的演變,而并非中古語音的全貌。其他如客家山歌、客家民風(fēng)、民俗等方面,也較多地保留了其先輩祖居地—中原的文化神韻。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否認客家特性中融入了華南文化的異彩,這與他們遷居地的生活環(huán)境有直接關(guān)系。同時還應(yīng)該注意到,客家特性中的某些突出方面,是與他們頻繁遷徙、歷經(jīng)磨難和拓荒艱辛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如客家人勇于闖天下的品質(zhì),客家婦女擔(dān)當(dāng)家庭主角的重任,婦女沒有纏足束胸習(xí)慣,多神崇拜等,都是南遷后隨著居處環(huán)境及家庭結(jié)構(gòu)的變化,為生存、發(fā)展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個性化特色。當(dāng)然,從文化本源上去理解,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客家先民的固有素質(zhì)及傳統(tǒng),在南遷環(huán)境下的繼承和發(fā)揚光大。

      可見,衣冠士族的先民品質(zhì)、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及相對閉塞的群居環(huán)境,是客家民系形成其獨特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客家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民系而較多地保留中原遺風(fēng)的主要原因。

      猜你喜歡
      南遷客家人先民
      客家人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zhèn)崇仁鎮(zhèn)消防安全工作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16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宋朝南遷對中國古代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
      商情(2016年44期)2017-03-05 00:12:50
      行酒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06-13 10:18:44
      情寄十梓街——記河南大學(xué)南遷蘇州的一件往事
      蘇州雜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5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zhuǎn)站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9
      試析《南遷》與《一個世紀兒的懺悔》
      安多县| 左云县| 淮滨县| 葫芦岛市| 秦皇岛市| 扶沟县| 太和县| 温泉县| 科技| 顺义区| 积石山| 临潭县| 迁安市| 新余市| 莒南县| 乌兰县| 正镶白旗| 金湖县| 通渭县| 普定县| 镶黄旗| 奇台县| 囊谦县| 来安县| 南投县| 兰考县| 汝城县| 九龙坡区| 天镇县| 和平区| 湟源县| 方正县| 紫金县| 广丰县| 老河口市| 留坝县| 桑日县| 夏邑县| 新宁县| 临清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