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林
曾經(jīng)有一支流行歌曲這樣唱道:“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狈彩峦陆Y(jié)論容易,妄下武斷的結(jié)論就更容易。然而,無論我們用熱眼還是冷眼通觀世情,對歌詞作者這個故作驚人之語的結(jié)論都很難茍同。由于孤獨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處境,也就是說,每個人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間,心靈都難免會時不時地感到漂泊無依。既然如此,何不樂觀一點看問題,孤獨也有其不可或缺的益處;它使人自省,它使人自強,它使人神清氣旺,它使人完美如初。
耐不住寂寞的人視孤獨為冷酷的長蛇和毒辣的黃蜂,避之唯恐不及,這并不奇怪。他們獨處時,一顆心總不能十分安妥,非得去人多熱鬧的地方找一份“樂子”,填塞精神的空虛。然而他們常常難以如愿,一不留神,反倒會掉入煩惱的陰溝和苦悶的枯井,招惹來額外的閑氣。既然孤獨如影隨形,無處不在,他能輕易發(fā)現(xiàn)我們的蹤跡,找到我們的地址,那么,我們還不如恭候他大駕光臨,干脆奉他為座上賓,是清茶美酒,還是濃咖啡?隨他挑吧。
借用孤獨的光景,你正好可以審視自己的昨與今,判別自己的形與性。
你可歌可舞,可笑可哭,可動可靜,可醉可醒,無為而無不為,輕松地還原出一個百分之百的真我,將花活兒收起來,將假面具摘下來,絲毫不必扭扭捏捏,嘻嘻哈哈,裝孫子,扮二大爺。孤獨可以使本已異化的那個“我”抖落滿身的紅塵俗氣,擦凈花花綠綠的保護色,愛想什么想什么,愛做什么做什么,一封昔日的情書,一則往年的日記,一幀舊時的留影,都可以使你打撈起生命中那些沉淀的記憶?!拔宜脊饰以凇?,這是哲人在孤獨之境所悟得的洞見。佛家禪修,特別講求清靜,因為清可明心,靜可見性,而清靜往往與孤獨相連,這樣的孤獨恰恰是世間最圓滿的心境,那種美好的感覺如荷花在午后開放。
孤獨是一種至大渾圓的境界,唯其孤獨才能有“我”,才能有一個“全我”,才能有一個“真我”,要不然,便是一個異化的“他”,變成“殘我”或“假我”。我曾在一位老先生的書房正壁瞧見過兩個斗大的篆體字——“至清”,出自他本人的手書,題識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無魚,水清且漣漪;無友,人清且忻怡。世間敗水者,魚也;敗人者,友也。無友無魚,是謂真有,水則不失為水,我則不失為我,性與靈,可得兩全?!比绱藰O端的說法,我在別處從未聽說過,通常的道理是,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我猜,老先生很可能在“反右”或“文革”時被良朋密友三番五次出賣過坑害過,才會有此一說。然而,細細咂摸他的題識,未必全無道理。
某種根深蒂固的成見認為:孤獨的勢能極大,它會對心靈造成無藥可醫(yī)的損傷。儒家正統(tǒng)文化更是別有用心地鼓勵世人“合群”,為此不惜放棄私秘,抹煞個性。究其實,孤獨者較之喁喁順民更具懷疑的眼光、理智的頭腦和批判的精神,他們不太容易被這個世界某些光怪陸離的表象所蒙蔽。孤獨者最大的敵人是專制魔王(如希特勒),專制魔王鉗制思想,強求文化觀念整齊劃一,必然將那些獨行其道、拒不合作的人視為異數(shù),感到如鯁在喉,急于要消化他們,若是消化不了,則毫不留情地消滅他們。
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只是懦夫;能夠忍受孤獨的人,才是勇士。
然而,世間最高的精神境界卻并非忍受孤獨,而是享受孤獨,能夠享受孤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中國的頭號哲人老子騎著青牛獨往獨來,二號哲人莊子連宰相的聘書都不肯接單,他們敝屣尊榮,只有一個理由,孤獨者所享受到的心靈愉悅,雖賜千城不易,雖封萬戶侯不換。哲學、文學、藝術(shù)、科學,這些人類精神的花果無不生長在孤獨的園林之中,一個人享受孤獨便仿佛是在春天享受鮮花的幽香,在夏天享受葡萄架的陰涼,在秋天享受落葉的靜美,在冬天享受壁爐的溫慰。
一杯咖啡,在人聲鼎沸的地方,你可以細細地品嘗出它的醇香與苦澀。享受孤獨,更是駕此而上,它—使人獲得禪佰與喜悅。一個人在世間最美好的存在方式,便是智慧地思索和詩意地棲居,即莊子所說的“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要獲取這兩方面的成就,無不仰賴于孤獨的保全。清凈的靈泉和慧??偸沁h離喧嘩與騷動。
我特別贊賞那些能夠享受孤獨的人,不為別的,只為他們在智慧之光的撫照下,內(nèi)心的葉片花朵不僅生機盎然,而且能彌散出經(jīng)久不息的芳香。
孤獨可使人獲得神奇的力量和智慧,這是鐵定無疑的事實,高僧大哲偏愛清修即證明了這一點。歷史上,那些被萬眾崇仰的英雄內(nèi)心總是孤獨的,那些行于絕域的探險者內(nèi)心總是孤獨的,那些神游物外的思想家內(nèi)心總是孤獨的。但正是祥云似的孤獨托舉著這些我行我素、不屈不從的創(chuàng)造者,使他們卓爾不凡,高翔于天外的青天。
哲人亞里士多德說:“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哲人哈瑪紹說:“斯人也,以曠野為枕席,以星辰為弟兄。孤獨,孤獨,但是孤獨亦可成為漫漫長夜的良伴?!?/p>
圣人梭羅說:“我從來沒遇到過比孤獨更好的伴侶?!?/p>
孤獨還有兩位同父異母的兄弟,一是“孤苦”,二是“孤單”,他們的形貌酷似“孤獨,但性質(zhì)完全兩樣?!肮驴唷焙汀肮聠巍敝溉说奶幘巢蝗輼酚^,“孤獨”則指人的心境異乎尋常?!肮驴唷焙汀肮聠巍笔巧埃肮陋殹笔敲祝苍S米中有砂,但二者不可混為一談。有時,名利地位富貴榮華使某人受到萬眾簇擁,四海推崇,但這并不能消除他心頭原本就潛伏暗藏的孤獨感,反而會迫使他更加靠近菩提潔凈的境界,如此,才可以稱他(她)是一個有悟性的聰明人。
不用心者不孤獨,善用心者置身孤獨之境而無害。孤獨是一種很高的資格,享有它,你的生命才會不落俗套。請你務必記住,別讓咖啡著涼,更別讓心靈著涼,使燈盞亮起來,更要使心靈亮起來。
閑暇是生命的華衣
一個人有了衣食,便求功名,這樣才脫得了行尸走肉的干系;有了功名,便求富貴,不僅要出人頭地、還必須登峰造極;有了富貴,便求神佛保佑,可是做夢都擔心八寶樓臺岌岌可危,搖搖欲墜。如此一來,他幾時才得安閑?難怪天性豪放豁達的蘇東坡也會發(fā)出由衷的感嘆:“長恨己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閑暇能使人如品茶一般細細地咂摸到生活的況味,平日里忙得暈頭轉(zhuǎn)向,我們差不多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了,就算名利雙收,魚和熊掌兼得,若根本不去領略其中的妙味,那么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就真是“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了。
清代文人張潮深得閑中三昧:“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于是?”他還以辨證的觀點認為:“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痹S多成色十足的藝術(shù)家就是如此,他們澹泊名利,沉潛于文學、音樂、繪畫、書法、雕塑的忘我境界之中,在忙人看來他們是自由自在的閑云野鶴,在閑人眼中他們又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們閑得有味,忙得有趣,真是令人羨慕。
以閑暇怡養(yǎng)心靈,以閑暇積蓄心勁,誠不失為明
智的選擇。連續(xù)征戰(zhàn)的軍隊其戰(zhàn)斗力遠遠不如以逸待勞的軍隊強,這說明休整是多么必要。閑時多讀書,多交友,多游歷,便能充分地補足能量。那些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的人枉費許多心機,雖可獲取一些蠅頭小利,卻常常錯過了良辰美景和賞心樂事。晚唐詩人杜牧的詩句“是非境里有閑日,榮辱塵中無了年”,即有感于一個人要將自己從是非榮辱的世象中解脫出來,散淡一回,優(yōu)游一回,何等困難。
人生只有數(shù)十度春秋,“苦無長繩系白日,又無大藥駐朱顏”,忙忙碌碌,閑暇幾許?手中攥著同樣多的日子,有的人活得左右逢源,滋潤無比,有的人卻活得心力交瘁,煩惱無窮。明朝學問家余紹祉的一席話也許對世間的忙人有所啟發(fā):“光陰雖短,靜者自長;歲月無多,忙人更促。神隨天運,一日可當百年;意逐物移,百年猶如一日?!庇行┕ぷ骺駥⒊磐砦迕Τ沙逋砭?,生命的齒輪日復一日超負荷運轉(zhuǎn),連喘息片刻都變成了難得的奢侈享受,長此以往,他們就變成了不熄火的發(fā)動機,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發(fā)動機損耗太大,遲早會出問題。
世人得閑不易,用閑則更難。有的人須手頭不斷有事做,才覺得心里踏實,一旦休閑,就會感到處處不對勁,這樣的人往往把閑暇看成咬人的蟲子。有的人則將閑暇用在有趣的方面,垂釣是一趣,郊游是一趣,下棋是一趣,打球是一趣,收藏也是一趣。有一種固定的愛好,這趣味便來得格外雋永,格外綿長。不過話說回來,倘若你過度沉迷于一件閑事不放,而且執(zhí)著于結(jié)果,便會弄得緊張兮兮,完全違背享受閑暇的初衷。有的人下棋,到了快定局的時候,心知要輸,早陰沉了半邊臉,估計要贏,便出語戲弄對手,及至推枰,不歡而散。彼此切磋,互相尊重,勝固可喜,敗亦欣然,不因輸贏而亂性,這才是棋道的大乘,也才是分享閑暇樂趣的正路。
閑暇之日,約二、三好友在一起侃談,野史雜乘,奇聞趣事,天南海北信天游,同樣是其樂無窮。怕只怕,獨自一人,抽劣煙,喝悶酒,把自己關(guān)閉在屋子里,不肯去見陽光,不肯去透空氣。閑暇變成一把刀,剜去心頭三兩肉,這樣過日子,容易衰老,也容易變得冷漠。
浮生難得一日閑,這閑便是在世路上奔波疲憊之后的休憩。古代的隱士避處巖穴,梅妻鶴子,與大自然達成精神上的默契,不再受世俗的沾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意境從陶淵明的詩中傳達出來,令我們心向神往,然而那美麗的田園離我們太遙遠了,有了閑暇,有了興趣,興許我們能夠去鄉(xiāng)間尋覓一番,至少可以采到幾朵矢車菊,在鼻前嗅一嗅悠悠的清香。
忙于仕途經(jīng)濟的人,忙于事務學問的人,忙于衣食住行的人,又何妨暫且放下手頭的活計,利用不可多得的閑暇休養(yǎng)身心,給空空如也的“油箱”加油,讓嗞嗞冒煙的“輪胎”冷卻。生命需要噪音之外的樂音,需要單色之外的彩色,需要奔波勞碌之外的完全放松,需要城市堡壘之外的自然氣息。
世間忙人往往多加一份累在自己身上,多加一份苦在自己杯中,他們要追求的東西太多,可是直至心力交瘁,仍然所獲無幾。在此之前,聰明人若能恍然大悟,及時給自己的心情放假,于小小天地里澹泊一些,寧靜一些,便可以找回閑適的心境,感覺自由自在的快樂。有的人一生忙到頭,臨死之際還在急著尋人打造棺材,何其不幸,何其可笑,又何其執(zhí)迷不悟!
唐代大文豪韓愈曾作過一首頗具禪意的《遣興詩》:“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庇械娜嗣Φ竭B做夢的工夫都沒有了,那才是真可悲,也是真可憐。
閑暇是生命的華衣,但這襲華衣也得看穿在誰身上才合適。智者因閑而成事,愚人因閑而敗事。智者閑來琴棋書畫,愚人閑來吃喝嫖賭。二者境界之高下簡直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