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國疆域有多遼闊。不到新疆,不知道絲綢之路文化有多偉大。不到新疆,不知道文化交流重要到什么程度。新疆就是中國古代稱為西域的地方。唐代詩人李白有一首詩《關(guān)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天山”,西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天山又叫祁連山。漢朝疏通了西域通道,西域成了絲綢之路的通衢大道。天下歸一統(tǒng),明月出天山。至此,西域納入漢土,成了祖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是一個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
西王母是維吾爾姑娘
導游李肅小姐告訴我們,今天的旅程是游覽天山天池和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她說,“巴扎”是維吾爾語商貿(mào)市場的意思,“馬扎”是維吾爾語墓地的意思,不要聽混淆了。
旅游大巴車載著我們沿烏魯木齊市最大最寬的街道河灘路向天山上的天池駛?cè)?。汽車駛出市區(qū),眼前一下子便遼闊起來,筆直的黑色公路一直延伸到大地的盡頭,四周都望不到邊。凡經(jīng)過綠色的地方,總是以挺拔的鉆天楊最為醒目,還有綠油油的麥田。但不多的綠色總是被大片的戈壁荒漠包圍著,像戒指上鑲嵌的鉆石一樣稀少而珍貴,那些離公路遠遠的綠色讓人盼望和興奮。汽車很快就駛?cè)肓艘粭l狹窄的山溝,溝底的胡楊和山坡上的植物隨著汽車的深入而漸漸盛起來,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見運行的纜車和山上的松樹了。我們知道天池快到了。纜車的終點站并不是天池,還要走過一段較長的林蔭路才可以看見天池的真容。這里生長著茂盛的松樹,還有長在樹林里大片的綠草地。如今正是開花的季節(jié),各種野花競相開放,加之路邊兩位招攬生意的維吾爾姑娘的優(yōu)美舞蹈,我已經(jīng)感覺到天池的芳香和美麗了。眼前豁然開闊的被青山綠樹環(huán)抱著的水域就是天池了,而周圍的山就是天山。清澈的湖水泛著微微的波浪,綠色的森林被風吹奏出動聽的音樂,蓬勃的草地簇擁著湖畔金碧輝煌的西王母莊嚴的廟宇,頭頂湛藍的天空飄過幾朵雪白的云彩,想想山下的戈壁,這里就該是王母娘娘居住的仙境,這座天山這湖天池,難道不是天賜的嗎?天池邊上有一窩高原楊柳,在一個根上長出了一叢十數(shù)棵小柳樹,天山人稱它是天池的定海神針。開始我怎么也與“針”聯(lián)系不起來,后來我才明白,在新疆不能沒有天池,這個海一定要定住,一顆針不保險,必須是一把針。西域人民對水的渴望比祖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更加強烈。
看著天池邊的西王母廟,我才知道王母娘娘這個神話故事人物并不是漢民族的神話故事人物。后來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說:“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腥?,戴勝,虎齒有尾,穴處,名曰西王母。”西王母的原型是西羌的母虎圖騰。據(jù)歷史學家考證,西王母實際上是新疆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領(lǐng)袖的象征?!读凶印ぶ苣抡份d:“(穆王)遂宿于昆侖之阿,赤水之剛。別日有于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之以治后世。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之和。”周穆王駕馬西巡昆侖會王母,我早該想到這個“西”就是西域。一直以來,在我心里中國所有的神仙中,只有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最美,她住在仙界的瑤池邊,不曾想西王母在現(xiàn)實世界里卻住在西域天山的天池邊上。這大出我的意料之外,細一想,西王母的祖籍本該就是西域的仙山,天山天池正該是西王母的瑤池才對啊!我突然想起李仲康先生寫天池的詩來:
天山上的皚皚白雪
涼透了高天上的月亮
天池那明凈的湖面上
能看到西王母在梳妝
插一枝名貴的天山雪蓮花
怎么看都像一位維族姑娘
這首詩正合了我此時的心境。
達坂城不是城市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是一條高等級公路,200多公里路程。途中經(jīng)鹽湖、中國最大的風力發(fā)電站——達坂城風力發(fā)電站和達坂城。達坂城是維吾爾語大風口的意思,并不是什么城市。這里的風真是不小,明明是陽光燦爛,感覺不到有風,待下得車去,頭發(fā)、衣服立時被大風吹得飄了起來,人也有些站立不穩(wěn),少說風力也在7級左右。據(jù)導游介紹,這里的風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正是建造風力發(fā)電站的好地方。一路上我見識了真正的大戈壁,茫茫無邊,沒有一丁點兒綠色,荒涼得令人心里發(fā)慌發(fā)痛。有人說不到新疆就不知道祖國有多大,今天我算是有了一點點感覺。
當汽車行駛到一座山的邊緣時,從公路上可以看到達坂城鎮(zhèn)隱隱約約被一些稀疏的樹木遮擋著,感覺城區(qū)小而破舊。公路左邊高而稀疏的蒿草從石頭縫隙里長出來,被風吹得直不起腰,有羊群牧放其間,蒿草則一直延伸到遠處。公路右邊矮而稀疏的蒿草順著山坡長上山頂,這樣脆弱的綠色在達坂城頑強地生長著,它們的品質(zhì)有如西域的人民。李肅告訴我們:右邊的山就是陰山。她還順口背出了我們從小就熟悉的北朝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李肅剛背了兩句,我們便跟著一齊背了起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蔽也恢肋@里是不是真正的陰山,抑或陰山還有比這里更美的草原,美麗的北朝民歌不會欺騙我們,在現(xiàn)實中一定有更加美麗的注解。
正在我走神的時候,李肅小姐給我們講了個故事。她說王震將軍帶兵入疆時,新疆地廣人稀,他要從內(nèi)地招兵組建部隊長期留下來搞建設(shè),要吸引人留住人就得想辦法。于是王震將軍請來了會寫歌的王洛賓先生,就這樣,一曲“達坂城的姑娘”誕生了,并且唱紅了大江南北。王震將軍的新疆建設(shè)兵團就這樣組建起來了。李肅小姐說,她的父親就是新疆建設(shè)兵團的,她的家鄉(xiāng)在甘肅,李肅的“肅”就是對家鄉(xiāng)甘肅的紀念。她說王洛賓先生的歌詞里唱道:“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給別人,請你一定嫁給我,帶著你的錢財帶上你的嫁妝領(lǐng)著你的妹妹跟著我的馬車來!”不了解情況的人聽了一定會樂壞了,得了媳婦得了錢財?shù)昧思迠y連小姨妹也跟著一起嫁給了姐夫,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她說,達坂城這個地方居住的都是回族,這里習慣近親結(jié)婚,所以姑娘不僅不聰明而且不漂亮,自然嫁人就成了問題,家里就只好多準備錢財以實現(xiàn)嫁出女兒的目的。當姐夫娶姐姐時還有一項任務(wù),必須撫養(yǎng)妹妹并且負責把妹妹嫁出去。李肅小姐還笑著說,改革開放以后,達坂城更沒有漂亮姑娘了,因為“達坂城的姑娘”這首歌引來了很多人,稍微有一點漂亮的姑娘都被選走了,達坂城剩下的只有姑娘的爸爸媽媽。剛聽完李肅講的故事,我的鄰座金紹強先生對我說,關(guān)于“達坂城的姑娘”還有一個版本。他說,王洛賓先生還不出名的時候,有一次流落到達坂城病得奄奄一息,是達坂城兩位好心的姐妹救了他,王洛賓先生為了感謝兩姐妹,于是寫下了著名歌曲“達坂城的姑娘”。
我無法驗證這些故事的真?zhèn)?,我也沒有能夠走進達坂城去看一看那里的姑娘們究竟漂不漂亮,我所看到的是達坂城的苦寒,能夠想到的是生活在達坂城這個著名的大風口的人們是多么的不容易。
唐朝玄奘和尚在高昌布道講經(jīng)
穿越了許多廣闊的戈壁灘,眼前終于又有了綠洲,不用說那一定就是吐魯番了。在新疆,吐魯番的綠色著實讓人感動。此外,吐魯番還有讓人感動的文化。
吐魯番,突厥語的意思是“富庶豐饒之地”。天山山脈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間的這片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東西方文化和宗教錯綜交織與相互融合的交匯地,是中國絲綢之路遺址最為豐富的地區(qū)。在新疆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西漢到唐代一千多年間的文物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出自吐魯番。德國著名學者克林凱特驚嘆道:“多重文化、多種宗教、多種民族充分交匯和融合,在整個絲綢之路上,我們找不到哪一個地方,在文化面貌上像吐魯番這樣豐富多彩?!?/p>
我們首先來到了吐魯番的高昌故城。著名的高昌古城是絲綢之路北道必須穿行的地方,它從公元前二世紀起,經(jīng)歷了車師王國時期、高昌王國時期、唐朝的西州時期、西州(高昌)回鶻時期直至現(xiàn)在,共2000多年時間。高昌歷盡人間滄桑,是絲綢之路最有力的見證之一。出高昌向西行,就踏上了絲綢之路的北道,在這條古道上,至今尚存許多烽燧遺址和其他一些遺址。如:龜茲古城、古員渠城、蘇巴什故城、克孜爾千佛洞……絲綢之路南道,早就以沙漠的廣袤無垠而被古人視為畏途,現(xiàn)在所存遺址多在沙漠之中。佛教大約于4世紀傳入高昌。從4世紀到6世紀,古高昌國佛教傳播十分興盛,寺廟林立,但這里并沒有完全佛教化。這個時期中原戰(zhàn)亂,大量漢族人遷入高昌,在高昌稱王者大多是漢人或漢化了的匈奴人,因而漢文化在高昌根深蒂固。佛教在高昌的發(fā)展,一開始就受到漢族宗教和當?shù)孛褡屣L俗習慣的強烈影響,相互揉雜在一起,形成了高昌獨特的風格。6世紀的高昌國王麴亮,為紀念其父麴斌生前建造佛寺施舍田宅的功德,專門立了一塊碑——麴斌造寺碑(20世紀初此碑突然失蹤,至今沒有下落,成為新疆史上一大謎),此碑成為佛教在高昌盛極一時的力證。
高昌與唐朝高僧玄奘和尚也有一段頗深的淵源。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高僧玄奘和尚?,F(xiàn)實中的玄奘和尚絕不像小說中那樣膽小懦弱,他沿著絲綢之路,終于到達天竺(印度)取得真經(jīng)。玄奘和尚在西行的路上有一天走到了哈密(當時叫伊吾)。高昌王麴文泰早已派人在那里等候,邀清玄奘和尚到高昌布道。盛情之下,玄奘便跟隨使者前往高昌。高昌王麴文泰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玄奘在高昌講了三個多月的佛經(jīng),高昌王看他學識淵博、談吐不俗,便執(zhí)意請求玄奘和尚留在高昌擔任國師。玄奘婉言謝絕,堅持繼續(xù)西行到天竺取經(jīng),并且以絕食相爭取。高昌王麴文泰被玄奘和尚的信念和決心所打動,同意玄奘繼續(xù)西行,于是二人和好如初,并結(jié)為金蘭之好。玄奘和尚西天取經(jīng)往返之途幾乎涵蓋了絲綢之路的全部。公元645年初,玄奘終于回到了他闊別19年的故土長安。玄奘歸唐后,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千古奇書——《大唐西域記》。
火焰山下的吐魯番盆地素以高昌為核心,這里曾經(jīng)是世界上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fā)達的地方。在這里不僅傳播過所有世界性宗教,如:佛教、摩尼教、伊斯蘭教、道教等,而且還傳播過眾多的民間宗教,諸如襖教、薩滿教等。高昌的音樂和舞蹈也是獨步天下的。唐太宗時期,唐朝著名的“十部樂”中,高昌樂就是其中之一。
13世紀70年代,12萬蒙古叛軍摧毀了高昌古城,從此,高昌成了一堆歷史的塵埃。它的古老與繁榮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龍門陣而已。當我用5元人民幣買下一張門票走進高昌廢墟時,一位維吾爾青年趕著一輛驢車過來招徠生意。他的驢車可以乘坐10個人,每個人只需付10元錢就可以乘車往返。驢車載著我沿著一條土路直奔當年玄奘和尚講經(jīng)的寺廟遺址,驢車過處是滿眼的斷墻,泥土夯筑的密集的房屋廢墟,可以想見當年高昌城的興盛與繁榮。所有的黃土和灰塵依然被厚厚的城墻包圍著,城里廢墟上惟一的綠色便是驢車跑道邊不多的幾株落滿唐塵漢土的野西瓜秧苗。城門的旁邊堅硬地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工整地刻寫著“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落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1961年)。高昌故城里已經(jīng)沒有任何的水源,他的確是不再需要任何的水了,但是在城墻的外面確有高大綠色的白楊樹。
高昌故城,在我回頭看你的一剎那,我仿佛看見了在滿月的夜晚,孤獨的高昌王一個人坐在廢墟上,用簫吹奏著他的高昌樂,只有寒冷的月光在聽他那凄涼的簫聲。
吐魯番的葡萄還沒有成熟
吐魯番在突厥語中的意思是“富庶豐饒之地”,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卻是“最低的地方”。說它富庶豐饒,它是新疆的綠洲,是瓜果之鄉(xiāng),有世界上最甜的無核白葡萄;說它最低,它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世界上除死海外海拔最低的地方。因為海拔低,再加上火焰山,吐魯番就成了最熱的地方了。它夏天最高溫度可達49攝氏度,地表溫度最高近90攝氏度,是名副其實的火洲??磥硗回嗜丝粗氐氖峭卖敺母皇钤谕卖敺木S吾爾人則感受到的是吐魯番的溫度。
吐魯番的富庶不是它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而是因為它有勤勞智慧的維吾爾人民。吐魯番是全中國最干燥的地方,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比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還要稀薄,然而它的年蒸發(fā)量卻達到3000毫米以上??上攵赜谢鹬拗Q的吐魯番的干旱程度。但是我們卻看到了耀眼的綠洲,我以為這全賴吐魯番獨特的地下灌溉系統(tǒng)——坎兒井。坎兒井是維吾爾人民獨創(chuàng)的水利工程杰作,它是維吾爾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jié)晶。
5月的吐魯番天氣還不算太熱,我們這些來自四川阿壩州的人已經(jīng)感覺非常炎熱了。薄薄的T恤衫并不能夠減輕強烈的陽光和低海拔帶給我們的熱度,擦不干的汗水總是不斷地往外冒,只有大巴車里開放的冷氣讓人覺得舒服。在葡萄溝的葡萄架中有一塊空地,空地上有清朝時期吐魯番縣令坐在公堂之上處理公務(wù)的塑像。奇特的是寬大的案桌下面埋著一口大水缸,縣令的一雙腳就泡在水缸里。這樣的空調(diào),也許只有在吐魯番才會有,也只有吐魯番人才想得出來,我算是長了見識了。吐魯番氣候雖然炎熱,但無論是過去高昌的王爺、葡萄溝里的巴依老爺、智者阿凡提,還是現(xiàn)在葡萄溝里的葡萄大王,他們無一例外地一定不會游泳,因為這里沒有河流。水對于吐魯番是十分金貴的。
導游帶著我們來到了吐魯番市郊的一個村莊,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在村莊里有一條露出地面的溝渠,溝渠里流淌著清澈冰涼的水。我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用手捧起溝渠里冰冷的水猛喝了幾口,然后澆水洗去臉上和頸項上的汗?jié)n,周身頓時舒服了個通透??粗覀兊膼芤鈩艃海瑢в涡〗氵@才告訴我們:這就是坎兒井!哦,我們很詫異,坎兒井原來不是井。
我們從地上走入地下,這是米依姆阿吉卡開挖的坎兒井。地下的暗溝距地面大約有7~8米,不足兩尺寬的暗溝里不斷流淌著從天山引來的水流。人在暗溝邊行走約20米又到了地面,陣陣涼氣直透心背。地上葡萄架上的葡萄已經(jīng)結(jié)出了細小的子粒,蔓延的葡萄藤一片翠綠,好像所有的藤蔓和葉片上都浸潤著濕漉漉的水汽。
挖成一條坎兒井地下暗渠,往往需要付出幾代人的辛勤勞動。在吐魯番這樣干旱的地方,如果開挖的是地上明渠,那么水永遠也流不進維吾爾人的村莊,因為在半道水就會蒸發(fā)干。許許多多的維吾爾人從天山腳下開始,一鋤一鍬,在地下點著昏暗的油燈,幾十年不見天日,祖祖輩輩世世代代挖渠不止。他們每隔一段距離便打一口豎井,豎井是通風的孔道和用來排除泥土的。天山的泉水和融化的冰雪就源源不斷地通過地下暗渠流向吐魯番,流向吐魯番的村莊,大戈壁的臉上就有了血色,吐魯番就長出了樹木、長出了葡萄。這樣的地下暗渠,在吐魯番共有1000多條,它加起來的長度比長江和黃河加起來還長。在中國,坎兒井與長城、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建筑史上的三大奇觀。我們完全能夠想象得到,流淌著1000多條地下暗河的吐魯番,是怎樣一幅壯觀的景象。無數(shù)的豎井像吐魯番大地上的無數(shù)眼睛一樣,它們是維吾爾人民智慧勤勞的見證,它們是吐魯番綠洲城廓的見證,它們是吐魯番富庶豐饒的見證。地下的坎兒井有多偉大,維吾爾人民就有多偉大。
著名歌唱家關(guān)牧村曾經(jīng)演唱過一首著名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現(xiàn)代歌手刀郎將這首歌在全國也唱得十分火爆:
克里木參軍去到邊哨
臨行時種下了一棵葡萄
果園的姑娘哦阿娜爾罕喲
精心培育這綠色的小苗
啊!引來了雪水把它澆灌
搭起那藤架讓陽光照耀
葡萄根兒扎根在沃土
長長蔓兒在心頭纏繞
……
歌詞中的克里木和阿娜爾罕顯然是吐魯番地區(qū)的維吾爾小伙和姑娘。小伙子要去當兵,臨行前種下了一棵葡萄,他為什么要種下一棵葡萄呢?除了小伙子的心上人阿娜爾罕姑娘在果園工作這個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克里木是吐魯番的維吾爾青年,阿娜爾罕姑娘也希望她的小伙子能夠種下一棵葡萄。在維吾爾人的潛意識里邊,綠化刻進了他們的靈魂。試問,全世界有哪個民族在戀人臨離開家鄉(xiāng)時會種下一棵葡萄?充其量互相贈送一些可以留作紀念的小玩意兒罷了,只有新疆的維吾爾人才這么奇特地種下一棵葡萄。因此,火焰山下干燥的火洲吐魯番,有這樣美麗耀眼的綠洲,就應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了。
面對從河西走廊西出玉門關(guān),庫魯克塔格以北,天山南麓,戈壁、流沙、干涸的古河道包圍著的綠洲吐魯番,有太多的話想說。關(guān)于這一點,吐魯番地區(qū)的古人比我們說得多、說得有質(zhì)量。根據(jù)資料知道,吐魯番歷史上是個多民族匯聚區(qū),這位于東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交匯點上,很特殊地成為東西方許多不同文化的交會地點??肆謩P特說:“吐魯番好像一塊海綿,它從各個方面吸收精神內(nèi)容與文字形式,而并不一定要把它們統(tǒng)一化、規(guī)范化,引人注目的是,這個綠洲的傳統(tǒng)多么富于國際性。”我們看到,吐魯番遺存下來的文獻有24種文字,包括希臘斜體文、敘利亞文、漢文、吐蕃文、突厥文、回鶻文、中古波斯文等。這已經(jīng)足以說明問題了。
一對聽不懂漢話的維吾爾中年夫婦,用他們的騾子拉車帶我們游覽了整個吐魯番市區(qū),乘車的人每人只收了2元人民幣。他們說的話我們聽不懂,我們說的話他們也不明白。騾車在吐魯番市區(qū)的大街上歡快地走著,沒有人介紹,沒有人提問,甚至沒有警察阻攔我們自由行走的騾車。這是我們在新疆的最后日子。
著名歷史學家季羨林先生把世界分為四大文化體系,即: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伊斯蘭文化體系和歐美文化體系。他說:“世界四大文化體系惟一匯流的地方就是中國的新疆?!币驗橹形鞣轿幕藤Q(mào)的大通道絲綢之路的緣故,我對季老先生的話深信不疑。
責任編輯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