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社會背景看曹貞吉詞創(chuàng)作的原因
從曹貞吉一生的創(chuàng)作來看,他開始是在詩壇小有名氣,之后才又進軍詞壇并大施才華,令其詞名大大掩過了其詩名。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他在詞壇創(chuàng)造了輝煌之后,并沒有在詞壇一直走下去,最后又回歸了詩壇。他在中舉之后有一段時期大量做詩,并以其詩名世,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之間詩作減少,興趣明顯的轉向填詞。出任徽州府同知之后,他又開始大量作詩。有人認為曹貞吉廢詩填詞一方面是因為他自身興趣的轉移,另一方面是受到當時文壇上風氣的影響。然而從康熙十一年到康熙二十四年這十幾年間,曹貞吉正是在內閣中書任上的時期,是他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十幾年。也正是在這十幾年里,他的胞弟曹申吉因被反軍所執(zhí)被認為是逆臣,而后又遇害。手足之情令他無法不思念自己的親弟弟,政治上的壓抑卻使他無從寄托,無從申訴。
詞在產生之初,是與音樂藝術聯(lián)系非常密切的一種文學體裁,由于時代的推移、社會生活的演進,它的音樂性漸漸變弱。而與詩相比,詞與生俱來的長短句式具有更多的自由與彈性,也更有利于抒情手法的應用,所以在詞的流變之中,抒情功能越來越得到詞學家的重視。而且在詩文這些正統(tǒng)的文學領域里,清朝統(tǒng)治者采取了高壓政策。文字獄使士子們在詩文中不敢輕易地流露真實情感,而詞以其含蓄隱曲的情感體現(xiàn)和獨特的抒情功能得到了眾多文人的青睞。他們將悲慨、凄愴、迷惘、無助的情緒寄托于詞中。而曹貞吉在面臨著胞弟被冤枉又不能為其辯白、連自己的仕途也因此受到阻礙的情況下,把創(chuàng)作投向了詞作也是不難理解的。
二、從《珂雪詞》看曹貞吉的寄托遙深
曹貞吉的詞作題材內容廣泛,涉及到了多個方面。根據其所寫的詞題內容不同,《珂雪詞》大致可分為詠物詞、懷古詞、題畫詞、贈友詞、感懷詞等。因為有些詞既是詠物又是懷古,所以分類時無法嚴格區(qū)分。無論他的詞題內容如何劃分,《四庫提要》評論其詞“寄托遙深”。此人究竟在這些詞中寄予了哪些情感?晚明異端思想家李贄在其《雜說》中說“且夫世之能文著,比其初皆非有益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許無狀珂怪之事,其喉間有如許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頭又時時有許多欲語而莫可所以告語之處,蓄積已久,勢不可遏。一旦見境生情,觸目興嘆,奪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訴心中之不平,感數奇于千載?!边@段話非常精彩地說明:情感郁結如何化為創(chuàng)作的動力,而創(chuàng)作活動又如何使情感得到宣泄。曹貞吉在創(chuàng)作詞的這十幾年里內心的情感是相當復雜的,他一直很壓抑,在傳統(tǒng)的詩文創(chuàng)作領域無法盡情宣泄,所以借詞來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仕途不暢之愁
曹貞吉在致力于作詞的十幾年當中,一直停留在中書舍人的職務上,為從七品。官職不高,如同雞肋一樣。曹貞吉在此滯留了十五年,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隱忍力。許多懷有抱負而無法施展的人,或選擇學習陶淵明,歸隱山水之中;或借助作品以泄心中之不滿。而曹貞吉卻兢兢業(yè)業(yè)地在與他的能力并不甚符的職務上呆了十五年。在他的詞中并不是沒有反應,詞人的愁苦郁悶隨處可見。一部《珂雪詞》,一個愁字就出現(xiàn)了三十一次,正如陳維崧所言:“秋槐葉落,滿紙閑愁?!保?)的確,詞人仕途的不暢,自己內心的不滿郁悶只能通過填詞來抒發(fā)。這樣就有了《賣花聲·秋夜》中的“無計破愁城,夢斷魂驚”的愁苦境地。諸如此“愁”的還有“只恐清光明作鏡,照見須眉愁絕”(2);“往事總闌,不待新愁已斑”(3);以及“落花流水思悠悠,便是玉簫金管也生愁。傷心慣作人間別,夢里添嗚咽?!保?)等等。詞人不僅直接來抒寫自己的愁苦,還大量運用間接的方式來抒寫其愁腸。詞人通過運用“雁”、“鴉”、“蘆花”、“柳絮”、“黃葉”、“秋雨”等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愁緒。如“雨點疏如殘夜漏,滴到三更”,“一天黃葉縱橫”(5),這些意境讓人更能體會其凄苦。曹貞吉也曾試圖把眼光轉向“世外桃源”,也有隱逸田園山林的傾向。他的許多題畫詞都通過對畫中境界的描繪來表達自己對“雨蓑風笠”、“耕耘半畝”的田園山林生活的向往。如《蝶戀花·題龔半千畫》中的“茅屋半間風打碎,各中應有幽人睡。門外片塵飛不起,嫩綠新蒲,杳靄江湖意。倘許移家來畫里,一廛請隸無懷氏。”
曹貞吉雖對仕途有不滿有苦悶,有時也想逃避,但他卻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理想與抱負。曹貞吉在詞中多次展現(xiàn)了自己的豪情壯志和政治理想。在《醉落魄·詠鷹》中借助對鷹的詠嘆,抒發(fā)了詞人滿腔豪情和壯志。詞中的“藍田歸騎垂弓劍,野調天低,狐兔山中減”,用大將軍李廣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之事?!昂蒙街袦p”,表現(xiàn)出詞人對李廣將軍所建立赫赫戰(zhàn)功的崇敬?!镑附{欲掣金眸閃,雨血風毛,一灑平原暗”,使人腦后生風,鼻端出血。而《江城子·冬日偶興》中的“忽憶平原千草地,迫狡兔,控雕弓”,與蘇東坡的“擎蒼牽黃”,興致略同。詞人往往借助對歷史上英雄豪杰的傾慕,來折射他的豪情壯志。詞人稱贊皋陶的高尚節(jié)操,以“一曲清商,寫出清流節(jié)”(6)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叭f里蠶從,重建相如節(jié)”(7)雖然是希望宋婉能在四川作出司馬相如一樣的功績,但更折射出了詞人自己的偉大政治理想。
詞人雖有遠大的政治抱負,詞人更有瀟灑達觀的心態(tài)。如他的《水調歌頭·大醉放言》起句:“左手把歡伯,右手擎雙螯,淋漓酒濃?!本驼宫F(xiàn)了詞人的淋漓痛快,豪氣沖天;“吾侯應自貴而,吾欲等鷦鷯?!备鼘懗隽似溥_觀的心態(tài)和瀟灑的生活。
(二)親情受阻之愁
曹貞吉《珂雪詞》中的滿紙閑愁,不僅因為自己仕途蹭蹬,更因為自己手足胞弟的遭遇。曹貞吉是一個重情之人,一部《珂雪詞》滲透了作者許多感情,有鄉(xiāng)情、有親情、有友情。親情里有對母親的關心,有對妻兒的撫愛之情,但所有感情中最重要的是對胞弟曹申吉的手足之情。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作亂,當時身為貴州巡撫的曹申吉陷入亂中,生死不明,康熙定其為“逆臣”。在此前后,曹貞吉作為親情至篤的同胞手足,心系萬里之外,寫了許多懷念之作,但鑒于當時的情形,多借詠物以寫離別思念之苦。而以下這首《南鄉(xiāng)子·夏夕無寐茫茫交集輒韻語寫之,不求文也》則直接抒寫了思念之情:
少小憶趨庭,總角齊肩好兄弟。嘗得熊丸心自苦,同聽,夜雨連窗十載聲。有約待躬耕,白發(fā)慈親望眼瞢。誰料而今成幻影,飄零,瘴雨巒煙一帶青。
上闕回憶了與其弟青少年時代所受母親的教誨及兄弟之間的“夜雨連床”的親情之樂,下闕則寫了詞人對弟弟情況的擔憂、無奈與其無限的思念及白發(fā)慈親對兒子的盼望之情。
其它借助詠物來寄托牽掛擔憂的詞作還有《青玉案·雁字》、《留客住·鷓鴣》、《滿庭芳·聞雁》等?!肚嘤癜浮ぱ阕帧分杏醚汴囎鞅扔鳎瑢懷汴嚤弧耙粺o端風雨”,“橫斜催亂,幾陣煙云黑”,隱含了其弟遭受“三藩之亂”的痛苦?!叭碎g多少傷心客,欲寄離思哪能得?”抒發(fā)了作者對其弟生死離別,無法溝通的哀傷之情?!稘M庭芳·聞雁》同樣是寫對弟弟曹申吉的苦苦思念,借景寓情,寄托遙深,給人一種“神光離合,望之如蜃氣結成樓閣”(王士禎語)的感受。《留客住·鷓鴣》是被各類詞選選入最多的一首,詞中提到“瘴云”、“五溪”、“一發(fā)中原”、“萬里炎荒”、“江深月黑”等詞語很明顯地與曹申吉身陷“三藩之亂”有關聯(lián)?!白右?guī)聲續(xù),想江深月黑,低頭臣甫”,替兄弟表明心跡,代其弟表達了忠愛之情。這首詞中既有對兄弟的關懷,又有對兄弟的告誡,更有代兄弟表明心跡處,一切情義的表達,均圍繞“鷓鴣”展開,表現(xiàn)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當曹申吉慘死于“三藩之亂”之后,詞人作了《摸魚子·西直門外作》來悼念自己的兄弟。此詞寫詞人在西直門外墓地所見之景。由墓地所見,發(fā)出感慨,“荒涼三戶,共冢上狐貍。山中檐,同結歲寒侶”,對其弟死于他鄉(xiāng)充滿了哀憐和悲傷?!皻q寒侶”更暗示了其弟忠貞不屈的高潔品格。年僅四十三歲就在蠻荒之地死于非命,作為親情至篤的同胞兄弟,其悲慟之情無法言說,這種“欲說還休”的痛苦,只能寄寓在填詞當中。
三、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曹貞吉的一生是愁苦的。從小失去父親,與母親和弟弟相依為命;從小手足情深的弟弟遇害及被冤枉;他一生兢兢業(yè)業(yè)但仕途并沒有什么大的發(fā)展;這一切對他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但他又是曠達執(zhí)著的:明知弟弟的“逆臣”罪名會影響到自己的前程,卻還是無法不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這是他親情的執(zhí)著;已經受到牽連的自己在仕途上并無升遷的希望,他還是盡職盡責恪守著自己人臣的職責,有點“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曠達雅潔。這就是曹貞吉——他的心情也會渲泄,《珂雪詞》便是他心情的晴雨表。但生活總是要繼續(xù),發(fā)完牢騷,愁苦過后,現(xiàn)實之中依然如故。
注釋:
(1)《宴清都·詠宋人大食瓷茶杯》的評語
(2)《百字令·中秋和其年時甫過地震》
(3)《南鄉(xiāng)子·夏夕無寐茫茫交集輒韻語寫之,不求文也》
(4)《虞美人·有感》
(5)《賣花聲·秋夜》
(6)《蝶戀花·看演祭皋陶劇》
(7)《蝶戀花·送荔裳入蜀》
(范芳麗,山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