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艷 徐 峰
古代詩文的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把前人現(xiàn)成的詩句、成語、典故,或稍作改動,或直接借用過來,翻陳出新,“點化”成另一種意思。這種靠“模仿”起家的創(chuàng)作方式,古人稱為“點化”,只要運用得當(dāng),它往往具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效。
詩歌創(chuàng)作中“模仿”的情況很多,在常見的名篇中“模仿”之處亦不鮮見。曹操的《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是《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中的原話,“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四句也是《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成句,這四句都用得非常好。大概只有曹操這樣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才敢這樣“大膽抄襲”,一字不改。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句就出自漢樂府民歌《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化用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标愖影旱摹兜怯闹菖_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與《楚辭·遠(yuǎn)游》中的“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又何其相似!王維《使至塞上》中的“蕭關(guān)逢候騎,督護(hù)在燕然”與隋唐之際的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中的“前逢錦衣使,都護(hù)在樓蘭”一句的立意、句式完全相同。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有的“模仿”手法明顯,有的則很隱蔽,甚至只“模仿”一個或者兩個字的用法。漢樂府民歌《行行重行行》有這樣的詩句:“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在《韓詩外傳》中可以看到類似的句子:“代馬依北風(fēng),飛鳥棲故巢?!绷硪辉娋洹跋嗳ト找堰h(yuǎn),衣帶日已緩”可在清代張玉谷《古詩賞析》收入《漢雜曲歌辭》的《古歌》中找到孿生兄弟:“離家日趨遠(yuǎn),衣帶日趨緩?!边€有一句“浮云蔽白日”直接來自東漢民歌“殘邪害工正,浮云蔽白日”。杜甫的《蜀相》有云:“映天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自”和“空”韻味深長,再南朝民歌《西洲曲》中的這一句:“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自”和“空”兩字對舉的用法真是如出一轍。
以上所舉的例子都是詩歌,文賦創(chuàng)作也有“模仿”的情況。戰(zhàn)國時期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寫道:“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蔽覀冊倏次鳚h司馬相如的《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玄發(fā)豐艷,蛾眉皓齒,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北M管司馬相如的文才名滿天下,但這篇《美人賦》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模仿甚至抄襲了宋玉。蘇軾《赤壁賦》中“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一句歷來備受推崇,但如果讀一讀《楚辭·湘夫人》,我們就會大吃一驚,它的最后一句是“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再來看看詞的情況?!奥浠ㄈ霜毩?,微雨燕雙飛”是晏幾道《臨江仙》中的名句。但它完全抄襲五代時翁宏的《春殘》詩,奇怪的是翁詩并不著名,該句在這首詞里卻顯得非常出色。晏殊的名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中下半句完全出自唐代詩人鄭谷的《和知己秋日傷懷》:“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亭臺。梁塵寂寞燕歸去,黃蜀葵花一朵開?!睔W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中“山色有中無”一句完全出自王維《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睔W陽修的《南歌子》詞“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中后一句化用唐代朱慶余的《閨意獻(xiàn)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碧K軾《水調(diào)歌頭》(中秋)一詞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化自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绷硪痪洹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化自唐代牛僧孺《周秦行記》的“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一句。因“山抹微云”而出名的大詞人秦觀的代表作《滿庭芳》(山抹微云)中“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一句化自隋煬帝的詩句“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贝蟾盘钤~難度太大吧,即使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填起詞來也化用古人的語句。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游泳》中有一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名滿天下。但它確實難逃“模仿”之嫌——《三國志·吳志·陸凱傳》中有一歌謠曰:“寧飲長江水,不食武昌魚?!?/p>
這樣一種現(xiàn)在看來有關(guān)著作權(quán)、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行為,在古代卻是一種有組織的“犯罪”行為。宋代江西詩派的黃庭堅主張“無一字無來歷”,并把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稱之為 “點鐵成金”、“奪胎換骨”。黃庭堅的創(chuàng)作中有很多這樣的作品,其中有一首《題陽關(guān)圖》:“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想得陽關(guān)更西路,北風(fēng)低草見牛羊?!闭自姸际恰皧Z胎換骨”而來,后兩句緊扣王維《陽關(guān)曲》中的“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一句,同時還化用了北朝樂府《敕勒歌》中的“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一句,描寫陽關(guān)之西只見牛羊不見人煙的景象。這是一首“點鐵成金”的成功之作,顯示了黃庭堅不凡的學(xué)識與才氣。再舉兩個例子:其一,南朝徐陵《鴛鴦賦》云:“山雞映水那相得,孤鸞照鏡不成雙。天下真成長會合,無勝比翼兩鴛鴦?!秉S庭堅有一首《題畫睡鴨》寫道:“山雞照影空自愛,孤鸞舞鏡不作雙。天下真成長會合,兩鳧相倚睡秋江?!秉S庭堅完全用徐陵的語句,只不過略加點化,即成佳作;其二,更黃庭堅還善于通過裁剪“點鐵成金”。白居易的詩《寄行簡》中有這樣四句:“相去六千里,地絕天邈然。十書九不達(dá),何以開憂顏??嗜硕鄩麸?,饑人多夢餐。春來夢何處,合眼到東川?!秉S庭堅把它裁剪為兩首,第一首:“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書九不到,何用一開顏?!钡诙祝骸安∪硕鄩翎t(yī),囚人多夢赦。如何春來夢,合眼在鄉(xiāng)社。”這種作詩的方法,在文學(xué)史是非常獨特的。
江西詩派在宋代的影響非常大,以至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在一個相當(dāng)長的時期內(nèi)蔚然成風(fēng),只不過很多人都因缺乏才學(xué)而弄巧成拙、點金成鐵。黃庭堅的外甥徐俯,也是江西詩派中的詩人,他有一首《浣溪沙》:“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一波才動萬波隨。黃帽豈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边@首詞與張志和的《漁歌子》基本雷同。 “一波才動萬波隨”一句也是從一個叫船子和尚的詩僧那里“借來”的,原詩為:“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無論張志和的《漁歌子》還是船子和尚的這首詩,都透露出一種閑適恬淡之氣。徐俯自作聰明地加上了“黃帽”、“羊裘”兩個詞,不僅沒有增加詞的美感,反而顯得索然無味。就連千古名句“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也因此變得毫不起眼。由此可見,如果才學(xué)不夠,往往不僅點鐵成金不成,還容易點金成鐵。這也是江西詩派創(chuàng)作理論受到質(zhì)疑和批評的原因。
“天若有情天亦老”,偉人毛澤東的這一詩句原封不動地來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懷疑偉人的才思。點化之術(shù)只要運用得當(dāng),確實能點鐵成金,畢竟這也是曾經(jīng)廣泛存在而且具有一定影響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式。
(趙 艷 徐 峰,黃岡師范學(xué)院)
現(xiàn)代語文(學(xué)術(shù)綜合) 200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