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篇著名雜文,被選入了各種版本的中學語文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范文。本人在學生時跟老師學過,當老師后也給學生教過,還聽同行上公開課公開講授過。本人非常清楚地記得:從本人當學生時的老師到當學生老師的本人及同行,為學生解釋“大宅子”時,均異常一致地將“大宅子”解釋為“比作文化遺產(chǎn)”。有據(jù)可查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語文第一冊(2000年3月第2版)也是如此。
教學《拿來主義》時間長了,本人產(chǎn)生了疑問:“大宅子”何以會“比作文化遺產(chǎn)”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在理解、講析文章的時候,總離不開對文章寫作背景的介紹和分析。從許多文史資料來看,魯迅先生寫作《拿來主義》的緣起、背景確實是為了批判當時社會的對待國內(nèi)外精神、物質(zhì)財富(不僅是文化及其遺產(chǎn))的不良態(tài)度和做法?!赌脕碇髁x》就是在批判的同時,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對待。魯迅先生在論述這個問題時,在文中設了一個“譬喻”——“大宅子”,批判一個“窮青年”對待“大宅子”的錯誤做法。魯迅想不到,如前所述,許多人怎么就將“大宅子”和文化遺產(chǎn)劃上了等號?
首先,值得質(zhì)疑的是“大宅子”能不能需不需要比作“遺產(chǎn)”?魯迅先生是這么說的:“譬如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從這句話中,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并未肯定窮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唯一的就是因為繼承。應該強調(diào)的是,只是得了一所大宅子得了一件東西而已,僅此而已?!按笳印本褪谴笳印T趺吹脕淼?,并不重要;大宅子是什么東西,其實也不重要。實際上非常簡單的東西,我們讀者卻要將它比來比去,倒越比越糊涂。
其次,“大宅子”與文化又怎么扯上了關系?“大宅子”是魯迅先生文中所作比方中的一個。而我們解讀文章時又將這個比方再作比方,明白地說,就是魯迅先生將拿來別人的東西比作得了別人的“大宅子”,而我們現(xiàn)在的讀者又將“得了別人的大宅子”比作得了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該清楚魯迅先生“大宅子”這個比方是什么時候打的,是在“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連最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fā)生了恐怖”,從“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魯迅的意思是,這些“外國的東西”都可拿來,為我所用。怎么能僅限于文化遺產(chǎn)?
有的人可能會說,魯迅在文章開頭就舉了不少學藝上的例子來說明,這些例子都是與文化緊密相連的。本人認為:1.這些例子只是“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中“什么都是”中“單”的一部分:2.魯迅不僅舉了學藝上的例子,也舉了尼采的自詡、中國的煤等與文化無關的東西??梢婔斞傅囊曇安⒉痪窒抻谖幕粋€方面。
有的人可能還會搬出文章的結尾來,“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庇腥丝赡芤虼藭f:你看,魯迅在文章結尾畫龍點睛、卒章顯志,說的不就是——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成為新文藝?似乎沒錯,但請不要忘了前面一句話:“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其實,在最后面,我們讀者也可以幫魯迅先生加一句:“沒有拿來的,國家不能自成為新國家”。怎么能將落腳點僅放在文藝或文化上?
有人一旦將“大宅子”與文化與遺產(chǎn)扯上了關系,就會沾親帶故,使什么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也直接地與文化遺產(chǎn)結下了不解之緣。許多人就將這些東西的含義作深層挖掘,將魚翅等比作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或糟粕等。其實,沒那么復雜,實在要比的話,將魚翅比作好東西、鴉片比作可好可壞的東西、煙槍煙燈姨太太比作過時或腐朽的東西就行了。
近三十年來,我們摒棄了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實行了魯迅先生早就主張的全面的開放、全面的“拿來主義”,使我中華重新走上了快速發(fā)展、復興強國的道路。聯(lián)系現(xiàn)實、對照歷史,不能不嘆服實行全面的“拿來主義”的重要性,不能不嘆服魯迅先生深遠的洞察力。
時代發(fā)展到今天,我們在閱讀、分析、教學《拿來主義》時,是不是可以舍棄文章所謂的“背景”,少談點陳年舊事?是不是可以更緊密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多談談今天實行魯迅先生主張的“拿來主義”的重要意義?
(陳善云,湖南耒陽師范語文高級講師)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