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勝
一些在國內(nèi)成功的企業(yè)家總想到國外市場去闖闖既符合國家走出去戰(zhàn)略也符合企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
走出去不乏成功者,但是也有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有的一敗涂地折戟沉沙。
不能說企業(yè)家對市場調查不夠,不能說投入資金不足,也不能說項目可行性研究不科學,甚至也不能說與當?shù)厝穗H關系沒有搞好。那么原因究竟在那里?
自身的原因不能忽視,比如一看到市場良好的前景,合作伙伴之間就產(chǎn)生矛盾,都想獨自占領市場,合作陣營瓦解,資金于是也就不足,于是問題就接踵而來,最后不得不卷鋪蓋回家。
但是除了主觀原因,有沒有客觀原因?又是什么客觀原因?我在考察一些企業(yè)的投資行為之后發(fā)現(xiàn)文化背景的因素,就是當?shù)匚幕瘋鹘y(tǒng)、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價值觀對投資的影響。我以這個問題向格魯吉亞人請教,結論是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外來投資者是不能不考慮這層因素的。格魯吉亞確實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性,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是不容易說清楚的。我想通過以下一些故事,或許能說明一點問題,悟出一點道理。
格魯吉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文化淵源悠久,歷史上受到附近很多國家的侵略、占領,所處地理環(huán)境是高加索山脈,所有這些培育了格魯吉亞人獨特的性格和文化背景。
格魯吉亞人基本是山地民族,高山的品行就是他們的品格:豪爽率直,俠肝義膽,真誠友愛,頑強奸斗。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從這里走出去30萬人,回來的寥寥。格魯吉亞人的山地舞就集中代表了格魯吉亞人的性格。格魯吉亞總統(tǒng)薩卡什維利訪問中國之前到中國訪問的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就是山地舞。
但是格魯吉亞人又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民族。一般都是大學生,給我們做衛(wèi)生的清潔工就是大學生。他們教育素質很高,為人樸實,急公好義,互相幫助。在菜攤上,如果攤主不在,旁邊的攤主會主動幫助招呼。并且當家作主替攤主交易。和我們中國的“同行是冤家”的情況完全不同。無論是什么人,只要你遇到了困難,他們會毫不猶豫伸手相幫。我們在雪路上不慎滑入溝里,路過的車在滑出很遠以后停下來,幫助我們把車拉上來。
格魯吉亞人動手能力很強。什么都可以做,只不過幾十年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把一些人“養(yǎng)”懶了,寧可挨餓也不干他們認為不值的活。有些活他們認為應該是機器干的,不是人干的,所以沒有機器他們是不干的。中國人的“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在這里是不可思議的。
中國人講究榮譽感,如果有涉及國家和集體榮譽的事,即便不太甘心情愿,也要去做。但是在格魯吉亞就不是了,也許是對幾十年社會主義的反動把,沒有什么人可以動員人們出來進行公益性的勞動,列寧提倡的星期六義務勞動沒有了。我們常常感到國內(nèi)有些事雖然不太注重實效,但是只要有號召,很多人是響應的,政府有動員人們?nèi)ネ瓿梢恍┘逼热蝿盏臋嗤湍芰?。在格魯吉亞看不到這種激情。我們在斯大林博物館門前看到雜草叢生,不便接待國內(nèi)的來訪團,格魯吉亞外交部自己也感到了,就自己提出要組織人進行清掃。但是到我們帶團去參觀時依然如故。
一些沉淀下來的歷史故事往往附載著民族的文化訴求和價值觀。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農(nóng)民丟了一頭驢傷心地哭,皇帝恰好路過,問他為什么不看好自己的驢,他說他以為皇帝是不會睡的,他干活累了就放心地睡了。這個故事說明格魯吉亞人很實在,比較相信政府官員的話。當然現(xiàn)在也不太相信了,過去他們是相信的。
說格魯吉亞人實。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格魯吉亞山里一個支脈,說得不好聽是死心眼,只要決定了的就不再變更,中國話,特別捱。他們早上出門要帶雨具,不管下雨與否都要帶,要是出門時不想帶雨具,那就是下雨了也不再回來拿雨具。一個故事很典型,一個格魯吉亞人坐飛機,他以普通艙的票坐進了頭等艙,那位頭等艙乘客跟他說沒有奏效,航空小姐做工作沒有做通,還是機長親自出面才做通了工作。機長了解這個民族特性,他告訴這個格魯吉亞人:你現(xiàn)在的這個位置是不飛的,手指那個人的空位說,那個位置是飛的。那個格魯吉亞人非常馴服地走向自己的座位。雖然近似有點迂,但是也有可愛之處。
格魯吉亞人喜歡花錢,喜歡旅游度假。坦白地說格魯吉亞人現(xiàn)在比較窮,但是決不干他們認為不值的活,哪怕挨著餓。我們找臨時工修地板,按照行情開價,他們不干,說看似換地板,但是你們的龍骨都要換,工程量大,要加倍的錢才干。我們不同意,他們毅然離去,實際上他們已經(jīng)沒有午飯的錢了。
只要有錢他們就要去喝酒,出去玩,車子是個破拉達,照樣不影響情緒,有滋有味。有時半道車子沒油了,就把車子一扔,搭個便車就走,等有了油再回來開車。不管有沒有工作,有沒有收入,度假是法定的。分析這樣的國家消費水準,不是收入水平、消費能力,而更應注重消費習慣,消費傳統(tǒng),是文化訴求。格魯吉亞人沒有錢,但是跟中國的呼拉圈一夜之間流行全國一樣,格魯吉亞的手機也幾乎是一夜之間流行開來;格魯吉亞人窮,但是他們家里卻非常講究,衛(wèi)生用品家居用品餐飲用品都比較考究,該花的錢花得毫不猶豫。
格魯吉亞,一個還需要捉摸的民族,相處、投資都要加深了解。
中國經(jīng)貿(mào)200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