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芳,女,湖南省岳陽市岳化一中高三學生,愛好寫作、朗誦、唱歌、閱讀與體育活動,曾在《作文周刊》《中外教育》等刊物上發(fā)表作品,其作品曾獲“培英杯”全國中學生原創(chuàng)作品大賽優(yōu)秀獎。
心語心愿:“幸運的女神永遠只垂青那些鍥而不舍的人?!蔽曳浅O矚g《圣經(jīng)》中的這一句話,因為它讓我相信,人的努力與付出是會有回報的,回報的早晚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這句話總會在我喪氣的時候給我以奮進的力量。另外,我還常對自己說:“我不能100%地把握自己的命運,但我要努力把握自己命運的99%。”所以,至今,我仍在為把握自己的命運而努力奮斗。
和諧
從混沌的一團霧氣,到無限延伸的遼茫宇宙,從炎熱潮濕的遠古時代到今天的繁華都市,從遠古無知的元謀人到今天大腦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代人,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和諧的結(jié)果。是和諧,締造了今天的我們。
萬物都應有和諧。
自然萬物為了生存,都在進行著自己的演變。沙漠里的仙人掌,為了防止水分過度蒸發(fā)而死亡,原本碩大的葉竟退化成尖細的刺;生于綠草間的蚱蜢,為了躲避鳥的追捕,體色無限地接近于草色;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為了保暖,長出了厚厚的長毛……生物的這些變化,皆是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共處、自行演化的結(jié)果。
鋼琴,能夠彈出優(yōu)美的音樂,是因為左右手十個指頭在適當?shù)臅r間,交替按到適當?shù)逆I位所致。如果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就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樂,而只不過是令人厭煩的噪音罷了。
記得在2004年雅典奧運比賽中為我們中國人,為我們亞洲人,為我們黃種人爭光、爭榮的劉翔嗎?還記得劉翔飛奔過終點時所花費的12秒91嗎?還記得當劉翔身邊的運動員都跌倒,而他依然平穩(wěn)、快速前進的畫面嗎?你有沒有想過是什么支持著劉翔跨越種族生理差異的局限而獲得桂冠呢?不妨讓我們把鏡頭瞄準劉翔的比賽過程吧!當劉翔跨越欄桿時,他的手會劃出一個不完美的圓,一則,用以維持平衡,二則,產(chǎn)生一定的力量支持他前進。這就是他勝利的原因之一:和諧。是他的肢體完美和諧的配合使得他在比賽中減少了失誤的可能性,因而獲得了成功。也可以說,是和諧讓黃種人穿越了黑白森林,開辟了奧運會田徑直道上的一個神話!
家庭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和諧,家庭生活就像是一個并不大的機器,而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是這部機器上最為重要的幾個零件,我們自身運行的好壞、協(xié)調(diào)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我們家庭生活的和睦。要想讓機器轉(zhuǎn)得快,轉(zhuǎn)得好,每個部件都得發(fā)揮他們應有的功能,彼此協(xié)調(diào)運轉(zhuǎn)。
在學習中也存在多種和諧,如勞與逸。學習上需要勤奮,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一份靈感加九十九份汗水”。其實,天才僅有的那一份靈感也是勤奮的產(chǎn)物。逸,就是學習之余進行適當?shù)男菹ⅲ@有利于大腦的協(xié)調(diào)和供氧,有利于保持下一段學習的效率?,F(xiàn)在與未來也是和諧的。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xiàn)在有怎樣的努力,將來就會收獲怎樣的成果。今天發(fā)奮學習者,明日必比懶惰者多一分光明,生活的檔次也比懶惰者高一等。《圣經(jīng)》中有這樣一段令人受益匪淺的話:“幸運的女神永遠只垂青那些鍥而不舍的人?!蔽乙蚕胝f,現(xiàn)在的努力與明天的成功是一個正比例關(guān)系:成功=努力系數(shù)×K{K系天分系數(shù)}。
每一個人的天分系數(shù)差不多相同,而不同的就是個人的努力程度。就好像是1與0的關(guān)系:大家都同有一個1,然而,越努力的人,他就能夠在1后面添加越來越多的0,他的收獲就越大,他就會越接近成功。所以,成功=努力系數(shù)÷K{K系天分系數(shù)}。相信,這也是一個完美和諧的恒式。
就像是用小提琴演奏樂曲一般,如果四個指頭與弓不夠和諧,就無法演奏出完美的樂章。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演奏師,我們每個人都有創(chuàng)造自己未來的能力,協(xié)調(diào)自己手里的弓與弦,為自己的明天奏出最和諧的樂章。
【點評】
和諧之美,本是一個很深刻的哲學命題,小作者卻從宇宙之大,談到個人之微;從琴指之妙,談及哲學之深。論據(jù)旁征博引,論證深入淺出,論點水到渠成。文章的比喻論證,有寓抽象于形象,解晦澀為暢達,使復雜成簡單之妙,是一篇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好文章。
【推薦并置評:祝 宇】
可樂?牛奶?
你讀過《三重門》嗎?你讀過《正在發(fā)育》嗎?你知道那個6歲就寫了12萬余字的“兒童作家”嗎?也許,你早已在新聞中聽到過他們了。就在人口日趨老齡化的今天,我們的文壇卻涌現(xiàn)出大批青少年作家,實在令人欣慰。可是,這些少不更事的“少年作家”,他們的文章真的很有文學價值嗎?
以前聽說過這樣一段話:作家有一雙善于洞察生活的眼睛,他們的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是自己或周圍生活的縮影。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會在貼近生活的同時讓你獲得無盡的精神力量,讓你在讀完之后,了解生活的一面,或人際關(guān)系,或社會丑惡,它就像一面鏡子,將他想反映的照出給人們看。
其實,我早在初二就聽說過韓寒和他的作品《三重門》,但我至今仍沒讀過。以前有人問過我有沒有讀過《三重門》,當時我很坦然地回答“沒有”,但我遭到了同學輕視的回應:“你怎么連這么有名的書都沒讀過呀?!”當時我只覺得很沒面子,但心中卻暗自生疑,這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竟能夠在青年學生中引起這么大的反響?之后,凡是有人問我看過《三重門》沒有,我不會回答,只會在后面問一句,“它講的什么內(nèi)容?”問的人多了,大家的回答漸漸地變成了“沒什么”,后來竟變成了“很無聊”。也許“流行的快餐”保質(zhì)期并不會太長吧!這不免讓我想起這樣一段話:在文學的巨浪層涌向前的途中,不免會有浪中的小魚躍出水面,逆浪而上,掀起些許白色的浪花,周圍的魚會為它的勇敢、它的創(chuàng)新而鼓舞、叫好。但是,渺小的魚是無法與巨大的浪抗衡的,最終,小魚也只不過是帶著它的浪花一起消失在巨浪之下??赡?,這就是人們對其作品評價改變的原因吧!
我有時候在想,究竟什么樣的作品才能長久流傳于世,為什么我們今天會有那么多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在作者所生活的時代,他們的作品也這么有名嗎?我給自己的答案是:經(jīng)典,是用時間來驗證的。也許,就像是釀酒一樣,越是陳,越發(fā)香。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部真正的好作品的內(nèi)涵會通過各種各樣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人們的遭遇而顯現(xiàn)出來,最終贏得大眾歡迎,成為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之作。
一個真正的作家,他必定是具有豐富的生活閱歷的,他能用自己敏銳的眼光來觀察社會,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透析社會的兩面性,即使是黑暗,也能從黑暗中找到彩色的影子,將黑暗中的光明找出來給人們看。
就像在酷熱的夏天,現(xiàn)在,你的面前放著一杯冰可樂和一杯冰牛奶,你會選擇哪一個?可樂?還是牛奶?我想我知道眾多學生的答案:選擇可樂,因為它更能解渴,讓你感到一種冰爽透頂?shù)臎隹?。可是,要知道可樂中含有太多的碳水化合物,不僅破壞骨質(zhì),而且喝過后,口中還會留下一種干澀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可樂效應”吧!品味牛奶,就像是在品味一種沉積下來的、蘊涵豐富營養(yǎng)和清涼感覺的“綠色飲料”。最初的冰爽過后,口中還會留下淡淡的香味,清雅、悠遠。
你準備好了嗎?在這琳瑯滿目的精神飲品充斥著我們視野的“文學超市”里,你決定選擇哪一種飲品?可樂?還是牛奶?
【點評】
這是作者對時下文壇“寫作低齡化”和“少年出書熱”現(xiàn)象的深層次的反思。任何文化現(xiàn)象和文藝思潮的背后都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和經(jīng)濟原因,小作者敏銳地看到了上述現(xiàn)象的功利性目的,實在難得。文章以較長的篇幅探討和闡釋自己對經(jīng)典著作標準的看法,提出了“時間是文學作品的檢驗標準,現(xiàn)實是文學作品的源泉”等觀點,正符合科學的文藝觀。作為一位尚未系統(tǒng)接受過文學教育的中學生,能有如此見地,難能可貴。此外,小作者在寫作上善用比喻,文中的妙喻舉目皆是,皆形象而貼切。尤其是標題,正切中兩類不同作品的要害,而又寓抽象道理于生活形象中,足見作者語言應用能力之強。
【推薦并置評:祝 宇】